“山下笋干”何以变身“线上爆款”?
2024-04-29   作者:姚雨欣   来源:福建日报

近日,“游购山下 助力乡村振兴”浦城县山下笋竹文化推广活动举行,现场吸引市民、游客近2万人次参与;电商主播也开启“线上赶集”,当天成交单量11548笔,成交金额达71万元,与上一届活动相比,成交单量增加近1万笔,成交金额增长近7倍。

作为浦城代表性“土特产”之一,2018年,“山下笋干”获评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山下笋干”走上了生态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的道路,销路也越打越开,演绎出新的致富故事。

创新机制铸就好品质

活动当天,山下乡党委、政府领办的产业公司与十余家相关电商企业、竹笋加工企业现场签约,就生产、经营、销售等环节达成合作意向。这是浦城县探索推行“双领办”机制(即乡镇党委政府领办国有企业、村党组织领办专业合作社),破解“土特产”品牌培育难点问题的一道缩影。

“山下笋竹资源丰富,但以往各家各户粗放生产、单打独斗,规模小、链条短、销路少等问题比较突出,成为制约笋干产业发展的瓶颈。凭借‘双领办’机制,‘山下笋干’从作坊走进工厂,让产品走出大山成为可能。”山下乡党委书记刘忠云说。

近年来,山下陆续建起5家笋制品加工厂及专业合作社,助力鲜笋变真金。

以凹后村为例,2018年,在“双领办”机制支持下,部队官兵来到这里展开帮扶,军民融合、村企共建的素冠笋竹加工基地应运而生,并于2021年11月正式投产。基地把笋干加工成笋片、笋丝等产品,并导入军民融合消费扶贫线上销售平台,延长了笋竹加工产业链条,也拓宽了产品销售渠道。

“该基地吸纳务工村民近60人,每年收购全村约三分之一的笋干,既壮大村集体收入,也鼓了村民的钱袋子。”凹后村党支部副书记张信武介绍。

据悉,该基地2023年加工笋干200吨,年产值1000万元,年利润近100万元。凹后村村集体通过投资入股,增收约15万元。

通过“双领办”机制,山下乡小溪村也盘活原先闲置的竹器厂,建起厂房,成立了浦城县山下农林综合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该公司由村集体与村民共同持股、共享收益。“通过引入新设备、新技术,我们大大提高了制作和加工笋干的效率和水平,品质更有保证,效益也能提上去。当前,我们正在积极准备即食产品生产许可的申请材料,争取在今年下半年正式营业。”山下乡小溪村聘任第一支部书记毛信昌介绍。

2022年,浦城明笋干制作技艺被列入南平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李昌河等非遗传承人将“匠心”与“新意”结合,把“山下笋干”这块金招牌擦得越来越亮。

为了让老技艺产生好收益,李昌河瞄准高端化、精品化路线,注册“王柏黑笋干”“翡翠记忆”等品牌,定期将产品抽检送检以保证质量。

“市场在变,大家的消费需求也在变。从一开始粗放地制作售卖,到后来将鲜笋、笋干品质分级,并通过精包装、礼盒装出售,我们的笋干越卖越好。”李昌河告诉记者,凭着过硬的质量与良好的口碑,他们家生产的笋干不仅价格比普通产品高出20%左右,固定客户还越来越多,目前累积到1000多人。

多元销路拓宽振兴路

“我在网上分享公公婆婆上山挖笋、剥笋、做笋干的视频,收获了不少网友‘点赞’,不仅带来了流量,更带来了商机……”日前,为迎接浦城县山下笋竹文化推广活动到来,浦城组织开展电商直播培训,山下乡小溪村村干部、拥有60余万粉丝的主播李福英现场讲授短视频拍摄的技巧和抖音直播的相关知识,帮助大家提高直播、销售技能,一起开拓“云销售”新赛道。

“互联网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让靠山吃山有了新‘吃法’。线上销售大幅提升了交易效率,也利于提升土特产知名度,随着粉丝量逐渐增加,产品时常供不应求。”李福英说。如今,“山下笋干”一改原先坐等收购和“货郎担”跑市场的被动模式,转型为通过门店、网店、直播等方式销售,不仅进一步树立品牌,更打通多元销路。

乘着电商引领“土货”销售的热潮,小溪村也在2023年成立浦城县山水竹韵电子商务有限公司,依托李福英的“助农直播间”,采取“线上直播+线下展销”的方式拓宽笋干销路。

2023年,李福英线上直播间累计销售各类农产品4800公斤,营业额200万元,带动近30户农户就业。同年,小溪村直播间被福建省乡村振兴促进会、福建省乡村振兴基金会评为首届“福建省乡村振兴样板直播间”之一,李福英被评为首届“福建省乡村振兴最美村播”之一。

积极探索致富新路的,还有市级非遗项目浦城明笋干制作技艺的传承人练明有。“我们的‘竹歌脆舞’脆笋片入围浦城首届‘十佳旅游伴手礼’,还获得了‘武夷山水’区域公用品牌授权。”练明有说。

目前,山下乡全年产春笋2万吨、冬笋2000吨,可制作笋干500多吨,产值超3000万元。“小笋干大有可为。眼下,小溪村也盘活原来闲置的竹器厂建起笋竹加工厂房,加快推进即食笋食品、腌制笋食品的标准化生产。”刘忠云表示,山下乡将继续推进生产、物流、存储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写好“土特产”强村富民的新文章。

责任编辑:陈君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