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景秋:躬身为民践初心 扎根基层担使命
2024-04-30   来源:秀屿区委组织部组织室

前康村是明朝南京工部尚书“康大和”故里,为莆田市秀屿区月塘镇11个革命老区村之一,村内红色资源丰富,乡风民风淳朴。

2021年7月,肩负组织重托,常景秋踏上了这片热土,并迅速转变角色,积极深入群众,从实际出发为村里找准发展难点,厘清发展思路,积极跑项目、带资金,让前康村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抓组织、强根基

凝聚乡村发展“新动力”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常景秋深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驻村伊始,借着村“两委”换届有利契机,常景秋积极与村“两委”一道,周密部署、精心实施,助力前康村顺利选好村民“当家人”,新班子也为前康村带来了新的活力。

班子配齐了,如何才能凝聚党群合力推进发展?为此,常景秋从组织凝聚力上破题,将机关党建好的做法、好的经验带到基层,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党的组织生活制度,组织村“两委”深学细悟党的创新理论,提高党性修养;此外,还积极协调派出单位与前康村党支部开展“机关+农村”结对共建帮扶活动,推动资源力量下沉,改造提升村级办公阵地,试点打造“党建+邻里小院”“党建主题公园”等网格党群服务驿站,不断提高党员为民服务质效,进而激发党员群众推动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

7d98a98623494c7fa5fbe1950199dcfc.png

抓发展、强动能

点燃强村富民“新引擎”

乡村振兴,百姓富裕是关键。前康村村民主要以务农谋生,村集体收入少、劳动力流失等是面临的实际问题,如何盘活资源禀赋推动强村富民,成为了常景秋需要重点完成的一道课题。

为此,结合该镇多次组织开展的“练兵比武”活动,常景秋积极学习借鉴他山之石,谋取前康村发展良策。通过实施“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这一发展模式,有效推动300余亩闲置农田企业化流转,完成石材厂整治盘活,50亩龙眼园嫁接新枝,同时帮助农户30余户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走出一条乡土味浓郁的振兴之路。

产业发展了,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更得跟上。聚焦制约发展这一关键要素,常景秋积极向派出单位争取帮扶资金和利用省市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支持驻村第一书记村)53.2万元,用于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党建+邻里小院、口袋公园、幸福院公厕改造等民生项目建设,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利用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支持驻村第一书记村)和筹集资金240万元,完成后郑机耕路、后庄海防路、前康山步道等约3100余米道路修建,有效便捷群众日常出行;以“六清”建设、“五美”行动为重点,鼓励群众统一设置竹篱笆,见缝插针补种绿化植被,因地制宜设计墙体彩绘等,提标质效建设美丽乡村……一点一滴的改变,让前康村焕然一新。

2656ccc9508a795346412280fe3972e9.png

抓服务、强落实

增添基层善治“新活力”

民之所需,行之所至,只有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才能赢得群众信任。

“有些村道没有路灯,晚上出行不安全”“农村办学条件差,生源流失严重”……这是常景秋与村民“唠家常”的常态。唠嗑不只是唠嗑,而是工作的方向。驻村以后,常景秋经常与村“两委”班子深入田间地头、走进农民家中,与群众拉家常、话里短,实打实收集群众需求,逐一跟进解决。利用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20万元(支持驻村第一书记村)资金,完成3个自然村主干120余盏“中国红”路灯安装;对接省机关事务管理局6家省直单位开展“关爱农村留守儿童、让阅读点亮梦想”活动,为村小学捐书6000余册;联系3家金融机构为村2所小学添置多功能一体化打印机、碎纸机、体育器材等,助力乡村教育。

同时,常景秋还积极搭建政府同群众的连心桥,累计争取上级单位帮扶资金和爱心人士捐助资金27.3万元,为家庭经济拮据的学生申领助学金、为低保户、孤寡老人等特殊群体送上慰问金和慰问物资(价值约12万元)等,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战胜困难的信心,为前康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88ae7232702cb42b1a6ff8a840ac0abd.png

如今走进前康村,整洁的村道、和谐的环境、质朴的民风扑面而来,展现出一幅和美乡村的图景。常景秋将利用有限的驻村时间,继续坚定为民初心、永葆党员本色,发挥好前康村的资源禀赋优势,不断激发乡村振兴红色动能,擦亮“尚书故里”名片。

责任编辑:小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