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泰农业:果香引来万众客 联农带农强经济
2024-05-22   作者:陈勇强 陈君君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人间四月,福建省尤溪县久泰小镇生态景区(以下简称“久泰小镇”)春意盎然,漫山花果生机勃勃,往日一片荒山坡的萧条景象一去不复返。据了解,该小镇由尤溪久泰现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久泰农业”)流转周边万余亩土地建设,并发展成为集种植、加工、保鲜、采摘观光、休闲旅游、森林康养为一体的生态水果产业体验园,2023年产值超4000万元。

图片8.png

久泰小镇(久泰农业供图)

“以果为媒,三产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是久泰农业的创建宗旨与目标,这贯穿了企业建设发展全过程。久泰小镇围绕“一年四季均有果,春夏秋冬皆有花”的特色资源优势,提供赏果品果等休闲体验,吸引了无数游客,其项目“果香引来万众客水果体验”在第七届全国农村创业创新项目创意大赛福建省选拔赛中,荣获成长组一等奖。

以农为本 打造现代版“花果山”

久泰小镇位于尤溪县联合镇,景区分为三大片区,其中大六山片区为主景区,设有水果采摘园、脐橙认养园、设施农业园以及瓜果长廊、水果卡通景观与久泰休闲营地等项目。同时,配套在岭头高山片区和惠州六凤洋片区建设种植生产基地、生态观光、休闲运动等功能的产业区,以及科学教育实践基地、产学研示范基地,丰富游客体验。

图片9.png

久泰小镇风景如画(久泰农业供图)

花果飘香游人醉。久泰小镇共种植脐橙、沃柑、耙耙柑、黄桃、猕猴桃、甜柿等35个品种水果,占地5520亩,建设成为了福建省内单体最大的果树种植园,并配套种植了樱花、碧桃、紫玉兰、红花檵木、红叶石楠等40个品种花卉,共2万多株,打造出现代版“花果山”,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赏花、品果,感受乡村生活的乐趣。2023年,园区水果产量1000多万斤,产值超3000万元。

目前,久泰小镇常年用工已超过200人,累计发放工资近3000万元,助力当地农民实现“家门口”就业。2020年12月,久泰小镇获评国家AAA级旅游景区,福建省农业农村厅“福建省休闲农业示范点”“福建省森林康养基地”等称号。

创新开发 休闲营地“火出圈”

近年来,国内的露营地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成为了推动旅游和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久泰休闲营地自2023年国庆开业以来,游客一直络绎不绝,在三明市十大休闲营地抖音排行榜上名列前茅。

图片10.png

久泰休闲营地游人如织(久泰农业供图)

据了解,为吸引更多游客光顾,久泰休闲营地以“花果山”为背景,打造“水果+休闲+体验”农旅产品,提供鲜果、果切、果茶、坚果等品果体验,吸引游客观果、赏果,提供采摘体验、科普教育及农事活动体验,带动亲子游、团建游、学生游等。营地设计迎合了当下拍照打卡和直播等潮流,融合传统文化和现代美学艺术,添加了潮玩设施,如露营天幕、木屋茶座、仿古纱幔装饰、国风字画挂布、古风竹艺、现代灯饰等,并加入了萌宠乐园、沙坑、小水渠、攀爬等儿童元素,营造了浓厚的休闲文化氛围。此外,久泰休闲营地瞄准现代人的短期度假需求,创新性地推出了“朴墅露营”度假方式,在碧草如茵的场地上搭建起杉木朴墅,朴墅内部装饰以传统民族风为主,温馨、典雅且精致,保证安全性和舒适度,备受游客青睐。

围炉煮茶,古已有之。为满足更多游客的饮食需求,经过改进创新,久泰休闲营地将围炉煮茶与烧烤、火锅相融合,一经推出就大受欢迎,订单爆满。出于联农带农的考虑,2023年久泰休闲营地开始在围炉系列食材挑选上尽可能选用联合镇特色农产品,如梯田花生、梅占红茶、散养鸡鸭、新鲜时蔬、黑木耳、水塘鲜鱼等,这既让游客享受到更加丰富多样的休闲美食,又带动农户增收约30多万元。

图片11.png

久泰休闲营地的围炉美食(久泰农业供图)

据透露,久泰休闲营地计划在2024年推出全新的经营方案,以举办夏季“花果音乐夜”系列活动为重心,聚焦乡村夜经济,通过露天音乐舞台、唯美长桌宴、乐队现场演奏及提供丰富的酒水、特色美食套餐等形式,点亮乡间“夜生活”,满足广大消费者的休闲旅游需求,拉动乡村旅游发展。

精深加工 延伸拓展全品销售

一直以来,尤溪县土地资源紧张,但尤溪县委县政府仍在2023年拨出了21.3亩的工业用地指标,支持久泰农业果蔬精深加工旅游工厂建设。这一举措充分展现了当地政府对农业产业化和旅游业发展的重视与扶持,也为久泰农业提供了重要的发展机遇。久泰农业抓住该契机,加强基地种植生产的残次果加工利用,并拟定了一系列产品规划,包括白兰地型果酒、非热力浓缩果汁以及果酱、果醋、果脯、干果、果膏等,以满足游客休闲体验和观光旅游的多样化需求。

此外,久泰农业下一步还将加强种植产品的全品开发与销售,进一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提升种植效益,加快企业发展。这一举措,将为当地农业产业化和旅游业的发展带来积极影响,一方面可以提高农民收入,带动周边产业链的发展,另一方面则推动当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产品加工业转型升级,赋能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增进民生福祉。(陈勇强 陈君君)

责任编辑:徐辰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