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南:沃野绘风景 振兴有“粮”方
2024-10-11   作者:张瑜 甘叶斌   来源:闽东日报

秋日明媚,硕果累累,又到了一年丰收季节。在屏南县广袤田野上,一片片田地陆续进入稻谷成熟期,处处好“丰”景。

柏源梯田

在棠口镇白溪门片区,金黄稻浪翻涌,收割机开足马力作业;在寿山乡白玉村,连片稻田“尽带黄金甲”,群众加紧收割水稻;在熙岭乡四坪村,金黄的稻田与古朴的民居交相辉映,游客漫步其中感受着丰收的喜悦。

美丽画卷的背后,离不开屏南县对每一寸耕地的守护。近年来,屏南县始终牢记嘱托,充分利用资源优势,探索山区粮食安全创新路径,发起“粮食安全屏南行动”,通过党政引领和社会参与,盘活闲置土地,保障粮食安全。

探索发展模式

近日,走进屏南县长桥镇柏源村,顺着柏源溪望去,层层梯田蜿蜒迂回,金黄的稻谷随风摇曳,村民抢抓好天气收割稻谷,收割、搬运、脱粒……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乡村秋收美景尽收眼底。

柏源村以种植水稻为主,拥有千亩梯田。其梯田始建于元朝,距今已有700多年历史,哺育着一代又一代柏源人。早前,因种植效益差、村民大量外出务工,导致不少田地撂荒。

昔日芦苇荡、今日稻谷香,这个改变源自“粮食安全屏南行动”全面开展。近年来,柏源村积极响应“粮食安全屏南行动”,大力开展“我在屏南有亩田”活动,扎实推进撂荒耕地复耕复种工作,唤醒“沉睡”土地,激活土地效能,让千亩梯田焕发新的活力。

长桥镇农运会,游客参加挑稻谷比赛

“2021年以来,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模式,全村流转撂荒地800多亩,开垦种植水稻1200亩,通过广泛动员知名企业、社会人士及党员干部参与认领‘一亩田’活动,累计认领水稻种植1500多亩。今年,全村共种植水稻1200亩,稻田被认领693.12亩。”柏源村村委会副主任苏光华介绍道,“目前,我们正加紧收割稻谷,预计10月底能全面完成收割任务。”

荒地变良田的故事还发生在熙岭乡四坪村。秋意渐浓,四坪村的“食光梯田”迎来丰收盛景,稻田如一片金色的海洋,饱满的稻穗仿佛在诉说着丰收的喜悦。这片撂荒了近20年的土地,通过深入实施“粮食安全屏南行动”,如今又迎来了新“丰”景。

日落下的南湾梯田。邱仰左 摄

种不种地不是“家事”,耕地抛荒事关粮食安全。2021年以来,屏南县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不断探索粮食安全屏南模式,先后发起“粮食安全屏南行动”1.0版和2.0版,通过党政引领和社会参与,推出“认领一亩田”和“我在屏南有亩田”等特色活动,以解决耕地抛荒问题,用实际行动调动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

2023年以来,为深入践行“大食物观”,屏南县又进一步探索以“大食物观”为引领,以“社会化、生态化、数字化”为特征的“粮食安全屏南行动”3.0版,不断拓展延伸产业链,提升食物安全保障能力,加大消费者参与度,确保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

历经“粮食安全屏南行动”1.0版、2.0版至3.0版,屏南县切实端稳端牢粮食饭碗,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2021年至今,共有省、市、县各级党员干部及社会人士认领水田达9100多亩。

用好科技力量

农户打稻谷

时下,随着水稻陆续开镰,屏南县各村的粮食加工厂也忙碌起来。在屏城乡前汾溪村粮食加工厂里,粮食加工设备正在运转,工人熟练地操作机器,进行脱壳、去糠、色选、计量、装袋、塑封等一系列工序。

稻谷收割后,需要经过烘干、低温干燥、加工包装等环节,才能从田间到餐桌。以上工序仅仅依靠人工,不仅耗费时间,还会产生损耗。

农户忙收割

2022年,前汾溪村积极推进粮食加工厂建设,配备烘干、碾米、色选、包装等设备,通过认证取得SC生产许可证,同时,加快建设农机库、冷藏库等功能区域,切实提高效率、解放人力。

“自响应落实‘粮食安全屏南行动’以来,全村积极开荒种粮,粮食加工厂的建成投用,进一步提升了村民从事农业生产的信心和积极性。在满足本村粮食加工需求时,粮食加工厂还为周边村落提供机收、烘干、包装等服务。”前汾溪村党支部书记郑迪春说。

稻田美如画的白玉村。邱仰左 摄

科技的力量,在屏南县稻谷种植、管护、收割各个阶段都得到了充分体现。

春季,在前汾溪村,无人机“大展身手”,开展水稻“飞播”作业,省去育秧、插秧等环节,操作方便效率高;夏季,在棠口镇白溪门片区稻田,无人机穿梭稻田上空,迅速而均匀地为水稻施肥,为粮食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秋季,在长桥镇柏源村,小型收割机来回穿梭,水稻收割更高效……

践行大食物观,保障粮食安全,利器在科技。

屏南县是典型山区县,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机化作业条件差。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屏南县大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参与“我在屏南有亩田”活动。根据社会化服务机具需求,由屏南县国企八百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出资购置适合山区作业的小型插秧机、植保无人机、犁田机、收割机、烘干机等农机设备租赁给农机专业合作社运营,解决农机专业合作社一次性投资成本较高、大中型农机具购买难等问题,推动种植、管理、收割、加工等粮食种植全流程基础能力提升。

智能化农业机具、粮食加工设备等“技术活”纷纷“上岗”,新质生产力正为屏南县农业现代化插上腾飞的翅膀。

走出新“稻”路

随着“粮食安全屏南行动”的深入开展,山区“沉睡”的土地被唤醒,屏南乡村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涌现。

秋天的屏城乡厦地村,金灿灿的稻田成为古村美丽的点缀,吸引不少游客前来打卡。

游客体验打稻谷

“置身被金黄稻田围绕的先锋厦地水田书店,看着远处的青山和眼前的稻浪,诗意扑面而来。”国庆假期,周先生带着一家人到厦地村旅游,欣赏田园风光、享受特色美食、体验乡村文化,尽享欢乐时光。

近年来,厦地村积极响应落实“粮食安全屏南行动”,结合乡村文化,探索“稻田+”发展模式,培育催生了乡村田园观光、农产品农耕体验、文创艺术体验等乡村旅游业态,让古村重新焕发活力,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时至金秋,寿山乡白玉村的风景也被金色填满。百亩金色的稻田、独特秀美的“微景观”、异彩纷呈的活动,吸引八方游客纷至沓来。

依托百亩稻田资源,白玉村积极做好“稻田+”文章,通过打造微景观旅游观光路线,开展以水稻为主要载体的系列活动,发展农业创意产业项目等,推动康养、摄影、研学、文创与旅游融合发展,走出乡村振兴新“稻”路。

近年来,以“稻”为媒,结合乡村旅游和农业发展,屏南县积极打造“稻田+”产业发展新模式,打造了白玉不耕农场、南湾稻田摄影、柏源粮食安全教育基地、四坪乡村振兴研究实践基地等,催生了乡村摄影绘画、研学体验、乡村民宿等农文旅结合新业态,获得耕地保护、生态改善、产业提质、农民增收等多种效益。

同时,屏南县推广“稻菜轮作、水旱轮作、稻鸭共生、稻鱼共生”等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模式,不断增加土地复种指数,促进粮食增产和农业增收,进一步激发农户的种植信心。

沃野千顷展画卷,乡村振兴谱新篇。如今,在“粮食安全屏南行动”的赋能下,一块块“巴掌田”变成“连片田”、一丘丘“望天田”变成“高产田”,不断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绘就乡村振兴好“丰”景。

责任编辑:谢丽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