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农资金晒在阳光下 致富希望种在田野上
同安区大力推进涉农资金骗补突出问题专项整治
“现在当农民,比以前轻松多了。机械化收割省力又省心,政府还有补贴,上次刚领了2000多元。”近日,提起不久前收到的涉农补贴,厦门市同安区大同街道康浔村村民刘福全喜笑颜开。
涉农资金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支撑。今年来,同安区紧盯群众关心关注的涉农项目和资金领域,大力推进涉农资金骗补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围绕惠农政策落地、农资供应保障、农技服务指导等重点内容,走访了解农民急难愁盼问题,让涉农资金晒在阳光下。
耕耘“数字农田”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8月中旬,康浔村新建高标准农田首迎丰收季。康浔村党总支宣传委员苏挽花介绍,今年早稻种植面积约235亩,得益于高标准农田投用,总体产量较往年更高。
康浔村高标准农田总面积约1361亩,在土壤改良、田间道路、灌溉与排水等方面有效改善耕作条件。为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的质量真正达到“高标准”,同安区纪委监委对项目建设进行全程监督,落实“部分项目前期论证不扎实、设计不合理”等6项问题整改。
无独有偶,五显镇军村村总面积约1457亩的高标准农田项目顺利完工。“现在哪怕连续几天下雨,也不会‘水漫金山’。”村民老颜说,由于南部田地地势是全村最低,以前容易内涝成灾。如今,高标准农田通过修筑池塘、排水渠,埋设泄洪圆管,补齐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短板,村民种粮收益显著提高。
高标准农田建设质量直接影响农民群众切身利益。为此,同安区创新推出“数字农田”平台,构建数字化工程管理模式,全面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监理工作。该平台以信息手段加强对施工、监理人员的履职监督,对施工情况记录、质量及安全巡检、材料进场、工程验收等进行量化细分,促进工程监理规范记录工程数据,有效形成闭环管理。
拿出“真金白银” 兜住农民种粮底气
让广大农民安心种田,既需要暖心贴心的软服务,也需要有力有效的硬举措。
“有了专家和农技员的指导,我们种起水稻来更有底气了。”同安区汀溪镇村民如是说。如果仅凭农民个人经验,水稻种植不但产量偏低,品质也难以保证。同安区指派专家和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采用多种培训方式为农户普及水稻种植技术,并在汀溪镇设立耕地质量监测点,采用动态监测的方式以便及时发现水稻种植过程中的问题,一户一策对症下药。今年,同安区水稻种植提产成效显著。
“真金白银”不断激发农民种粮积极性。同安区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商品有机肥补助申报工作的通知》,对申报周期、意向申报、购买申报、补贴申报等进行详细说明,为广大农业经营主体申报补助提供方便。此举还引导农业经营主体积极使用有机肥替代化肥,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同安区强化涉农资金监督管理。在大同街道,2021年至2023年大同街道辖区实际种粮一次性补贴,2021年至2024年耕地力补贴、水稻种植补助、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社会服务补助、下溪头-康浔高标准农田建设等650多万元涉农补贴资金均发放到位。
涉农资金骗补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同安区共查处相关腐败和作风问题15个,批评教育帮助和处理23人,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30个。下一步,同安区将继续以有力监督、精准监督,织密涉农资金“监督网”,写好惠农惠民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