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名单,全国60个县(市、区)入列2024年休闲农业重点县,东山县和上杭县携手上榜。
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东山的“休闲”范儿也不是天生就有。近年来,东山县全面推进“1663”强县富民工程,深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结合田园景观、农村文化、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等,有力有效促进农文旅融合。
2023年,东山县休闲农业年经营收入达26亿元;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从业人员达3.45万人,从业人员中83%是当地农民。
打造文旅IP 发挥品牌效应
立冬已过,东山岛依旧阳光和煦。从南门湾出发,沿着东部滨海旅游带行走,或是在南门湾领略半是渔村半是海的“文艺风”,或是在南屿的夹浪间朗诵一首礁石童诗,抑或是在金銮湾镜面沙滩上等待一场海上日出,都足以疗愈一切烦恼。这是东山岛最早出圈的王牌旅游线路。
如何让滨海旅游资源“活”起来,让老景区玩出“新花样”?提档升级,打响文旅品牌是关键。
近年来,东山实施陆海统筹、一体治理,推进海湾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实现了湾区污水治理全覆盖。2023年8月,东山岛南门湾—马銮湾段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海湾优秀案例。
海湾的生态环境好了,“公众亲海型”美丽海湾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也吸引了众多海上运动爱好者。
日前,在东山翔业文化教育基地,来自龙岩二中的200多名学生在这里开展海洋科普实践研学活动。“今年我们已经接待了研学团队共计12000人,主要是通过开展海洋科普活动,让学员乘坐帆船走进大海,发展海洋特色文教经济。”基地负责人李利勇介绍道。
此外,东山岛国际风筝冲浪节、海峡两岸(福建东山)关帝文化旅游节、开渔节、山海艺术节等一系列文旅融合的赛事在东部滨海旅游带一一上演。
而在南门湾,提档升级的故事依旧在延续。
2023年,东山县对南门湾经济一条街路段进行改造提升。改造后的南门湾已集夜游、夜赏、夜购、夜市、夜宿等多业态于一体,夜经济蓬勃发展。当年,南门湾夜间经济一条街被评为国家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
海堤生意火爆,岸上的民房变身民宿、酒吧、咖啡店、大排档等。3年前,“90后”青年刘志远返乡创业,在南门湾澳岬尾打造了一家高端亲海民宿,把外地先进的理念和运营模式带了进来,“旅游旺季基本天天爆满,今年又重新装修,希望能以优质的品质留住远来的客人。”
短短3年间,东山民宿数量呈几何式增长,目前已有964家,民宿的品质也逐渐提升。此外,位于金銮湾以“五星级酒店”标准打造的福莱喜酒店开门迎客,生意火爆。悦华亲海型高端品牌酒店也将于明年1月试营业,一批公共休闲、海上运动、文旅创意、康养度假等旅游业态正在聚集发展。2023年,全县接待游客超850万人次,旅游收入超100亿元。
渔旅融合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
靠海吃海念“海经”。近年来,东山县的渔村摆脱了单纯依靠传统渔业的困境,纷纷在文旅、电商等新赛道“破圈”出彩。
陈城镇岐下村鱼骨沙洲,从高空俯视,胖胖的“鱼头”露出水面,长长的“鱼尾”在海里若隐若现。前几年,鱼形沙洲在网上“走红”,吸引全国各地的游客前来“打卡”,一年接待游客10万多人次。
随着岐下村的走红,吃上“旅游饭”的村民越来越多。“90后”村民陈林锋为游客提供出海、捕捞、泡茶、垂钓、海上餐厅等沉浸式体验服务,并带动他所在的岐下村1000多户村民各显神通,发展各种渔旅融合新业态,全村人均年收入达3.9万多元。
而在隔海相望的前楼镇下西坑村,一幅生态增效、渔旅融合的海上田园画卷已徐徐展开。当地下大气力推进海洋生态综合治理,在福建省率先划定海洋生态保护红线,明确划定“可养区、限养区、禁养区”,同时狠抓无序养殖治理。通过多年的“生态+”实践,当地村民不仅享受到蓝碳认购金等生态红利,还通过发展海上餐厅、休闲旅游平台和民宿等,走上了渔旅融合发展的产业转型之路。
网络人才入场 传统文化出圈
在东山,不靠海的内陆乡村,也有自己的蝶变密码。
杏陈镇磁窑村,因古代专门烧制瓷器而得名。时至今日,村中依旧随处可见瓦罐、瓷器的碎片。几年前,磁窑村启动窑山公园项目建设,沿着步道先后建成古榕讲坛、百草园、仿古龙窑、宋窑展示馆等项目。
今年春节、元宵假期,磁窑村用一场“磁窑圩市”吸引游客近10万人次,村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磁窑村由此成功“出圈”。在沉浸式汉服游园会中,身着各式汉服的演员穿梭在各个景点,用“舞蹈+情景剧”的方式为游客献上民族舞、古筝演奏、抛绣球等精彩表演,给游客带来文化新体验。
日前,在樟塘镇南埔村,自媒体人欧大海组织了东山20多名自媒体人齐聚一堂,大家畅所欲言,围绕自媒体的运营发展,谈经验话理想。
“南埔村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它将我们这些文艺青年还有自媒体人凝聚在一起。大家相互支持、合力抱团,总能碰撞出不一样的火花。”欧大海说。
南埔村是漳州市的“海岛民俗旅游文化村”,村里50多座的老厝,既有南洋风情,又有闽南海洋元素,是宝贵的文化遗产。然而,老厝逐渐凋敝,村民无力修复,也缺乏经营渠道。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村里通过‘筑巢引凤’策略,以村集体收储、租赁、租借等方式发布‘英雄帖’。”南埔村党总支书记谢桂妹说。
一时间,南埔村这个曾经默默无闻的村庄,成功吸引了全国各地的艺术家和创客前来驻扎。他们采用“认养”的方式,对23座老厝进行活化利用,将一些原本闲置的猪圈、牛棚、杂物间等,进行了创意改造。“沉睡”的古宅逐渐“复苏”,成为南埔村乃至周边地区文化和旅游的新亮点。
如今,东山正构建以龙头提振、特色发展、点线引领、空间集聚为导向的“做强一核、做精一带、优化五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空间布局,积极发展“渔旅+”“农旅+”休闲农业旅游模式,形成了蓝色牧场、绿色农田、多彩旅游交相辉映、融合发展的产业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