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笔者下乡调研发现,许多“新农人”带着新理念、新思路返乡,广大乡村涌现出新型农场高效生产经营、新品种新技术集成推广、土特产品电商直播带货等创业新模式。显然,人才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关键因素和动力保障。如何让更多“新农人”在乡村创业中成长为“兴农人”,是值得思考的命题。
实施农科教企结合,用产业开发聚集“新农人”。要以科技特派员团队为牵引,以项目实施带动创业,广泛吸纳种养、电商、民宿、餐饮、农旅融合等各领域青年人才,培育聚集一批懂技术、会管理、高素质的“新农人”。比如,罗源县北山村的一名返乡创业大学生,流转300多亩耕地,在福建农林大学科特派团队帮助下,集中引进并种植优质香稻新品种,实施“中稻+再生稻”耕作模式并创立品牌,开展产品电商直播带货,带动35户农户参与其中,实现亩产超过1200公斤,亩增收超过2500元。
实施科技创业培训,有的放矢培育新业态。要以政府部门建立涉农信息共享平台,搭建农户、经营主体与政府部门、科研院所、金融机构、龙头企业等对接桥梁,建立技术需求与供给精准对接机制,及时予以“新农人”创业指导与技术支持。比如,辅导培训加强针对性,紧贴产业发展需求,培训采取“点餐式”递进方法,满足他们多元化、个性化、实用化学习需求。再如,结合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具体难题“按单配菜”,开展实战化培训,尤其是开设“新农人”学历班或“领头雁”创业班时注意加强现场实践环节,让高校培训导师针对产业特点组织学员赴示范基地开展现场教学,拓展学员的视野和见闻等。
实施多样功能开发,着力做强土特精产品。乡村产业振兴的着力点之一,是将富有特色的传统农产品打造成优质的土特精产品。“新农人”应当在发展特色农业上下功夫,注重依托当地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资源禀赋、产业传统的优势,开发具有鲜明地域特色、产品特色与文化特色的农业产品。比如,漳州市一名返乡大学生,通过引种芭乐新品种并进行多年探索,把家乡传统芭乐种成有冰激凌味的果品,在电商推出后深受消费者喜爱,让“土芭乐”变成“新网红”,带动周边5个乡镇22个村的近800户农户种植芭乐,就业超过3000人次,增收近4倍。
实施科技赋能驱动,做好带动创业“兴农人”。乡村产业新体系运营,其优势在于富有科学素质与创业精神的返乡青年主动对接高校、院所科技人员,引进更多新品种、新技术、新设施等,以科技赋能带动乡村创业。比如,漳平市一名青年创业者在乡村建设“共享茶厂”,把加工厂办在村里,带动乡村2000亩生态茶园升级改造,间接辐射带动整个地区5000亩生态茶园提升,通过产业引领带动1500余户农户,实现村企抱团谋发展,激活整个村的茶产业发展。
期待更多“新农人”在乡村创业中成长为“兴农人”,发挥优势、因势利导,带动广大农民抱团取暖、合力创业,壮大产业发展,激活乡村活力,为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