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泉州”:向“新”求“质” 逐梦“深蓝”
2025-01-08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近年来,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积极响应国家海洋强国战略,主动融入“海上福建”建设大局,通过创新驱动、园区承载、渔港支点等多措并举,不断塑造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局面,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海上泉州”。

泉州市立足自身海洋资源禀赋,编制了《深远海养殖发展规划(2021-2030)》和《海洋生物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发展专项规划》,对深远海养殖、海洋药物、生物制品、健康食品、冷链物流等五大产业进行全产业链规划发展。科技创新被视为推动泉州海洋经济弯道超车的重要引擎。

图片1.png

市长蔡战胜参加泉州海洋生物产业研究院签约暨授牌活动(张九强  摄) 

2024年12月16日,泉州海洋生物产业研究院启用仪式在石狮举行,标志着泉州市在海洋科技创新领域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该研究院由泉州市人民政府、中国海洋大学、石狮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建,围绕水产育种、新型水产饲料、水产绿色养殖等领域开展全产业链协同创新。现已建成包含功能实验室、产业化车间、海洋科技展厅等约6000平方米的科创平台,累计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成果10项,服务产业发展已初见成效。

在海洋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方面,泉州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例如,石狮华宝集团利用海洋蟹壳为原料,成功研发出壳寡糖、壳聚糖系列产品;惠安县的泉州玛塔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则利用牡蛎壳废弃物研发出农业土壤调理剂,实现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这些科技成果的涌现,为泉州海洋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除了深耕传统产业外,泉州还持续培育高科技、高附加值的新兴产业。临港产业是泉州海洋经济新兴产业的聚焦点之一,包括临港石化、临港能源等领域。依托泉港、泉惠石化园区两大炼油基地,泉州拓展“油头—化身—轻纺尾”产业链,吸引了众多百亿级重大项目投产。

图片2.png

临港产业(陈永南 摄) 

在港口物流方面,泉州已开通18条“一带一路”外贸航线,2023年外贸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增长12.83%。海洋电子信息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泉州重点支持开发船载终端设备、导航芯片等海洋信息感知技术装备的研发,推动产品量产应用。

海洋文旅产业也已成为泉州海洋经济的重要抓手之一,泉州市围绕打造世界海丝多元文化旅游目的地,新布局百家中高端酒店,启动建设“滨海生态浪漫线”,举办“海丝·蟳埔”民俗文化节、蚶江海上泼水节、安海端午民俗文化节等特色活动,建设一批海洋特色小镇、“水乡渔村”、大型滨海旅游综合体。其中,泉州八仙过海欧乐堡景区2023年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年接待游客超150万人次,营收超3亿元,居泉州市54家A级景区首位。

此外,泉州还积极优化布局“新空间”,打造高能级支撑载体。石狮市海洋生物食品园,引进水产加工、冷链物流、科技研发、电商服务等企事业单位,完善全产业链布局,搭建现代化海产品贸易平台,带动石狮远洋捕捞、海产品加工贸易和冷链物流等领域全面发展,为石狮市乃至泉州区域的海洋经济发展注入新的强劲动力。

随着“泉港峰尾渔业文化产业园”“晋江市经济开发区海洋食品产业园”等一批现代海洋产业园的逐渐孵化成形,将为海洋经济项目招商落地提供入驻承接载体。这些园区以“补链、延链、扩链、强链”为目标,重点发展海洋原料药、海洋中药、水产精深加工等领域,全面构建从产业技术研发服务到市场推广等各个环节的功能体系,提升产业发展整体能级。

渔港是渔业的“策源地”,也是陆海之间的“链接区”。泉州现有渔港24个,其中国家级中心渔港3个,一级渔港3个。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出台《泉州市建设高水平现代化渔港促进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通知》,以建设双国家级渔港经济区为路径抓手,实施渔港建设“2224”战略,推动港产城融合、渔工贸游一体化发展。

2023年6月2日,由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牵头策划申报的泉州晋江国家级渔港经济区成功入选农业农村部2023年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试点名单,获得中央财政补助资金2亿元。石狮市、惠安县也已启动国家级沿海渔港经济区建设规划创建工作,通过提升改造渔港功能、开展“聚变”行动等措施,让渔港面貌焕然变新,集聚生活烟火,重塑生态渔港。

图片3.png

渔港(王世民 摄) 

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有关负责人指出,在提升改造渔港功能的同时,将开展“聚变”行动,聚城市空间,聚陆海多元产业,聚休闲生活,聚渔事文化体验,让渔港面貌焕然变新,集聚生活烟火,重塑生态渔港,让港产城高度融合的沿海现代渔港走进人们的生活。

风起帆扬,向海图强,如今的泉州争当“海上福建”排头兵,禀赋优越,多方发力,“现代海洋产业体系”逐步完善成型。未来的“海上泉州”将加快实现一二三产协调联动,港产城深度融合,走出一条因海而生、向海而兴的实践之路,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福建篇章注入强劲的“蓝色动能”。(泉州市海洋与渔业局  供稿)

责任编辑: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