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0日至2月3日,福建农林大学“普公行·逐梦蓝色疆土”海洋法治文化研习宣传实践队前往福州、漳州开展“追寻领袖足迹,体悟优秀传统文化”主题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通过走访沿海历史遗迹和体验福建非遗游艺,探寻海洋法治文化之根源,感受民俗艺术之魅力,为传播海洋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法治文明注入青春活力。
实践队在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大厅前合影 陈欣宁/图
追寻领袖足迹 传承船政法治文化
船政文化作为海洋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蕴含厚重的船政法治文化,具有跨越时空的文化价值。1月10日,实践队走进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在“场馆里的思政课”中开启海洋法治文化的探寻与传承之旅。
实践队参观船政历史背景展板 黄一真/图
在船舶展示区,队员们透过泛黄的文物、古籍和模型,了解了船舶管理与船务运行制度体系,领略了“船政制造”与“船政制度”的独特魅力;在船政教学区,队员们发现学堂突破了传统科举模式,注重运用规章制度与法治思维进行学校管理,其完善的课程体系、严格的规训制度以及公正的考核制度,使学堂成为了新思想涌动的摇篮;在名人堂展区,队员们深切感悟到了船政人物的法治精神,以及他们远渡重洋、学成归国后,为我国船政事业及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作出的卓越贡献。
实践队参观船政历史相关报道展板 郭弘毅/图
此次参观,实践队队员深刻认识到船政文化在制度规范、人才培育、海防架构等多方面为中华民族向海图强提供了智慧蓝本。作为新时代的法科生,实践队员们表示,将进一步传承与弘扬“爱国、科学、创新、图强”的船政精神,汲取船政人物的法治思想精髓,为法治中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赓续红色薪火 深挖谷公法治精神
2月3日,实践队前往漳州市东山岛南门海堤与谷文昌纪念馆,重温谷文昌同志带领东山人民艰苦奋斗的光辉历程。在南门海堤,实践队队员通过实地研学以及与当地居民深入交流,了解了海堤的结构特点与功能原理,深刻体会到其有效抵御海潮侵袭、保障当地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谷文昌同志的法治理念与为民情怀,在实践队队员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激励着他们不断前行。
写有体现谷文昌同志精神标语的墙面 吴锦晴/图
探访谷文昌纪念馆,聆听谷公一心为民故事。谷文昌“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的精神获习近平总书记赞誉。在东山的14年间,谷文昌同志带领广大干部群众修建南门海堤,植树造林治风沙,深受群众爱戴,被誉为“谷公”。其务实作风与为民情怀,为实践队队员们树立了榜样。
探秘东山岛屿 体验福建海洋文化
2月3日上午,实践队队员们共同体验市级非遗“海底反”游艺,感受海洋与民俗艺术交融之美,增强保护意识。当天下午,在铜陵人民戏院欣赏东山潮剧,近距离接触海柳雕和东山海船,了解非遗项目面临的困境。此行激发了队员们保护海洋生态和文化遗产的热情,他们誓言要以法治为引领,传承海洋文化,为建设海洋强国贡献力量。
实践队欣赏省级传统戏剧非遗名录项目东山潮剧 李静芸/图
涓涓细流,汇海成洋;探而不止,学以传承。未来,实践队将继续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引,进一步弘扬福建海洋文化新时代价值,高举法治旗帜,坚持以文化人、以法淬人、文法并济,为传承和弘扬海洋传统文化,担当作为;为海洋法治普及宣传,倾注青春热血,在构建和谐海洋生态、建设海洋强国的伟大征程上谱写绚丽华章。(林瑜菲 蔡雯清 陈小梅/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