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春耕生产全面展开,漳州市农资市场进入购销旺季。漳州市农业综合执法部门聚焦农资市场监管,实施“三早”工作法:早谋划、早行动、早落实,围绕维护农民合法权益,集中力量组织开展全市农资打假行动,为粮食安全生产构筑坚实屏障。
此次行动以“整顿市场秩序、规范经营行为”为切入点,采取“五维发力”监管模式:一是靶向监管重点领域。对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产品实施全链条检查,重点整治城乡结合部、农资批发市场等高风险区域,严打“忽悠团”下乡售假、游商游贩兜售假劣农资等违法经营行为,进一步加大对网络越区违规售种和虚假宣传等行为的打击和治理力度。二是构建智慧溯源体系。依托农资监管平台对2843家注册企业实施动态监控,完成23675种货品线上备案登记,通过线上巡查与实地核查相结合,实现“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全周期管理。三是开展精准质量抽检。针对春耕用量大的农药、肥料等重点品种开展专项监督抽检,下达抽检任务:农药30批次、肥料50批次,切实增强农资质量监管精准性。四是筑牢农机安全防线。加强春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消除农机安全隐患,遏制农机事故发生。严厉打击无牌证或伪造变造牌证、无证操作及违反规定载人等违法行为。五是深化普法宣传服务。通过“田间课堂”等形式,开展宣传活动,普及法律法规、识假辨假、科学使用知识,引导农民群众合理购买、科学使用农资产品,提升农民识假辨假、依法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
据初步统计,行动开展以来,全市累计出动执法人员1500多人次,检查经营主体600多家次,采集实名购买信息65149条,监管销售的农资产品6万余吨,常态化巡查农资购销台账237次,形成“线上+线下”立体监管格局。下一步漳州市农业综合执法部门将持续保持高压态势,通过大数据分析和跨部门联动,全力守好春耕生产“第一道关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