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龙岩市长汀县,一座名为汀江源头的客家小镇庵杰乡正通过法治赋能实现从“传统治理”向“法治善治”的深刻转型,为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的法治“样本”。
人民调解室(钟京宏 摄)
庵杰乡中心连片党支部会议室里,一场跨村法治联席会议正在进行。法律顾问通过“党建+法治”的联建模式,制定《联建村协同治理公约》,明确了跨村事务决策程序、矛盾调解机制和公共服务共享规则,将党的领导与依法治理有机统一,为跨村土地整合难题提供了法治解决方案。
庵杰乡黄坑村的“党建+村集体经济”模式更显法治底色。村党支部牵头组建专业合作社,聘请律师团队规范股权结构和利益分配机制,60亩脐橙基地的承包合同、木通瓜套种项目的合作协议均经过合法性审查。据了解,2024年村集体收入突破40万。不仅如此,村里“三产融合”示范园正着手构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目前已实现茶园、竹山、脐橙基地全流程标准化管理,绿色食品认证申报工作有序推进中。30余名村民的零工就业合同纳入劳动监察网格管理。
跃龙门研学基地全景(汪桂明 摄)
庵杰乡法治文化元素随处可见。在跃龙门研学基地,非遗作坊里摆放着《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宣传手册,农耕展示区嵌入农村土地承包法律知识图解。这种“产业发展与法治宣传同频”的模式,为多业态融合筑牢制度根基。2024年,庵杰乡引进福建农本公司全域旅游开发项目,在法律顾问团队指导下完成景区经营权流转、民宿合规改造等法律程序,与周边市、县旅行社签订的规范旅游合同,有效规避了客源组织风险。
法治赋能温暖了民生服务,矛盾化解促进了基层善治。庵杰乡综治中心的“e龙岩12345”平台上实时跳动着群众诉求信息,网格员通过“综治e格通”APP实现矛盾纠纷“发现-上报-化解-反馈”闭环管理。2024年累计化解山林权属纠纷、邻里矛盾等各类诉求144件,其中运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调解家庭纠纷2起,通过司法确认程序固化调解协议3份。“邻里议事厅”里,村民们围绕村道拓宽工程的土地征收补偿方案展开讨论,法律顾问现场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相关条款,促成争议双方达成和解。
在推进移风易俗活动中,全乡推行“党员先锋岗”“志愿服务队”等机制,开展“最美庭院”“文明家庭”评选,移风易俗成效显著。党员干部带头签订《移风易俗承诺书》40份,整治“天价彩礼”等陈规陋习,把法治刚性约束与道德柔性引导相结合,涵养出文明乡风新生态。
“作为汀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庵杰乡联合林业、公安等部门成立‘党员生态执法巡查队’,建立‘巡查记录+执法联动’机制。我们通过建立‘生态保护+网格监管+联合执法’机制,全乡森林覆盖率稳定在 86.3%,汀江断面水质常年达Ⅱ类标准以上。在2024年,我们共查处非法捕猎案件3起,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完成调查取证并移交司法机关,推动生态执法规范化。”庵杰乡司法所所长杨静介绍道。
如今的庵杰乡,法治如同看不见的纽带,将基层党建、生态保护、产业发展和民生保障有机串联。从跨村联建的制度创新到生态治理的法治实践,从产业融合的合规探索到民生服务的法治供给,这座革命老区小镇正以法治现代化推动治理现代化,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书写着新时代“旅游枫桥经验”的客家篇章。(傅豪 杨静 修建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