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4日下午,莆田学院工艺美术学院渭庄社区功能型党支部前往涵江区白沙镇澳柄村,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红色+艺术”主题党日活动。通过沉浸式学习、重温入党誓词、红色地标写生、文创产品设计等特色活动,让青年学子在闽中革命发源地接受了一次深刻的爱国精神洗礼。
陈玉森老人为同学们讲述澳柄桥历史
在古驿道旁,年过八旬的乡贤陈玉森向学生们娓娓道来澳柄桥的沧桑变迁。“这座始建于宋代的古桥,至今已近九百年历史,原是莆田通往福州的要道。”老人轻抚桥面八卦形石板,细数六座船形桥墩承载的革命记忆。从1926年莆田首个农村党支部在此成立,到1928年工农游击队在此诞生,一段段峥嵘往事让在场青年党员仿佛置身革命烽火岁月。
百年榕树下,面对鲜红党旗,全体党员庄严举起右拳重温入党誓词。铿锵誓言在山谷间回荡,映照出新时代青年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
学生党员们重温入党誓词
在讲解员引导下,学生先后参观了澳柄宫革命旧址与入党誓词馆。透过斑驳的红军旧物、珍贵的历史影像,大家深入了解入党誓词的演变历程,以及1930年红军207团在此浴血奋战的壮烈史诗。特别是澳柄桥战斗中先烈们弹尽援绝、慷慨就义的事迹,令在场人无不动容。
学子们拿起画板和板绘以画笔为媒,悉心描绘澳柄宫宋代建筑的精巧结构、红军207团驻地遗址的沧桑风貌,以及“闽中山泉桥梁之冠”澳柄桥的雄姿。细腻的线条勾勒出革命旧址的历史轮廓,明快的色彩再现了红色地标的精神气韵。
“触摸着革命前辈战斗过的地方,手中的画笔仿佛有了温度。”党员刘逸婧站在澳炳宫革命旧址前,一边在画板上勾勒着斑驳的楼房,一边道出此行最深的感触。
学生现场板绘写生作品
而文创产品设计小组的同学们则手持速写本、相机、录音笔,从多角度、多维度捕捉创作元素。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将以“革命精神现代化表达”为核心,围绕澳炳村的革命历史、人物故事和文化符号,开发一系列兼具教育意义、艺术价值与实用功能的文创产品。
这场融党史教育于专业实践的活动,既是一次深刻的党性洗礼,也是一次生动的艺术扎根。工艺美术学院渭庄社区功能型党支部书记许震群在活动总结中表示,“此次活动让党员同志们从红色历史中汲取了精神滋养,也激励大家今后更自觉地用手中画笔服务人民、描绘时代,在艺术创作与教育中传承好红色基因。”(文/图 莆田学院工艺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