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福建三农网武夷山7月12日讯(朱军伟 方芳) 门前青山绿水雾里藏花,巷道门庭楼阁水岸采茶。走进柳永故里茶景村,到遇仙桥“偷”上一只碗,漫步杨柳岸,品读柳永经典诗篇,蛙声片片,荷花绽放指尖……
返乡的村民们不禁赞叹茶景村这半年来的变化,呼吁多年的柳永文化旅游初具规模,茶景村乘着国家田园综合体建设契机,即将迎来全新的发展,实现茶景人多年梦想。而这些变化的推动者,正是省新闻出版广电局驻茶景村第一书记常桂旭。驻村以来,他不忘初心、精神饱满、真抓实干,用行动诠释着驻村干部的责任与担当。
深入基层,实事求是,扎实调研
2017年12月,常桂旭响应组织的号召,从省城来到武夷山,又颠簸数十公里蜿蜒的山路,来到茶景村担任党支部第一书记。面对闽北高山的寒湿天气,夜深人静的孤独与寂寞,从军多年的他始终精神抖擞、乐观积极。他牢记驻村使命,深入群众,了解民情。
常书记充分利用村民三餐和晚上时间,在一个月内走访了全村26个自然村,34户建档立卡贫困户,8名曾经担任村主干的老干部,11名40年党龄的老党员和13名生活困难的复退军人。对于茶景村的村情村貌、乡土人情、民风民俗和产业发展等基本情况,他都悉数在心。他经常深入到各自然村跟村民拉家常,听取群众心里话,了解他们最渴望解决的现实问题和生产生活遇到的实际困难;利用周末休息时间,到武夷山市拜访茶景村走出的14名乡贤,向他们请教茶景村的历史文化、发展愿景和发展难题;先后四次到福州、南平、平潭等地,拜访有关职能部门和专家教授,请教茶景村发展破题方法和思路……常书记全方位的驻村探索,为下一步做好茶景村长远规划奠定了坚实的现实基础。
生态至上,科学规划,融合发展
茶景村如何发展?这一问题从驻村以来就一直萦绕在常书记的脑海中。为此,他不断寻找村子发展的内生动力。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三个月的深入调研,他逐步摸清了村里的发展瓶颈,同时也深刻意识到茶景村文化和生态这两大发展优势的潜力。
茶景村古称白水,这里不仅山清水秀、物产丰富,还是一个人杰地灵、极具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村落,宋代著名词人柳永以及朱熹岳父刘勉之(白水先生)、理学大家胡安国(武夷先生)、抗金名将吴玠吴璘兄弟等名人皆出于此。
常书记认为,重塑文化自信对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柳永在武夷山无人不知,在国学界无人不晓,是中华文化史上的一个地理坐标。作为逐渐没落的柳永故里,何不充分挖掘自然资源和人文禀赋,再次打响“柳永”名片呢?这样既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又能推动文旅产业发展,助力茶景村的乡村振兴。
秉承着习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信念,常桂旭书记抓住茶景村中国传统村落、美丽乡村等建设契机,与村“两委”反复讨论研究,找准了“文旅融合”的发展方向,确定了“7+5+1”的发展思路。发挥人文优势,依托现有硬件基础,着重打造“七个一”景观,即一桥(遇仙桥)、一岸(杨柳岸)、一村(宋村)、一峰(鹅子峰)、一馆(茶景家训馆)、一址(柳永故居遗址)、一宅(古宅深巷)。七处景观环绕柳永故居遗址,有核心有拓展,自然与古朴相融,山水之间,相得益彰;为发挥生态优势,结合茶景村莲花地形,常书记和村“两委”规划了横向自上至下立体产业发展思路,纵向划分6个文化功能区,据此打造乡村旅游特色村青梅、玫瑰、白莲、菌类、笋竹等五个配套产业。
目前,常书记正申请将村名更改回叫了一千多年的“白水”,同时大力推广柳永诗词文化,结合玫瑰与柳永诗词连接的灵魂情愫,打造相关的爱情主题节日产业,在柳永故居遗址举办祭祀柳永、诗词大赛颁奖、镌刻诗词冠军荣誉等仪式……科学的规划让村民看到了希望,也为茶景村未来发展提供了遵循和依据。
统筹协调,真抓实干,扎实推动
看着“杨柳岸”、鹅子峰步栈道、柳永故居遗址、遇仙桥等项目正有条不紊地进行,常桂旭悬着的心终于放下了。可沉寂了千年的茶景村还能恢复往日的繁荣吗?
现实是困难重重的。因为交通不便,经济基础较为薄弱,产业单一,村里的不少年轻人都已离村进城了,如何让村民返乡创业成了常书记面临的新难题。在派出单位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的帮助下,常书记为进一步推动柳永文化发展,扩大茶景村影响力,邀请省市县三级电视台、上梅乡政府公众号等媒体,加大对茶景村遇仙桥“偷碗”习俗、茶景村三年规划等进行宣传报道。为了吸引青壮年返乡置业,常桂旭春节期间专程跑到成都引进了云朵玫瑰,在茶景村试种了六亩云朵玫瑰,4月底迎来了第一次盛开。经检测,茶景的云朵玫瑰各项指标超过全国其他地区同类产品,品质遥遥领先;青梅产业已完成对接,万亩青梅正在进一步规划中,目前村民参与创业的热情和信心不断高涨。
党建引领,积极组织,广泛动员
党是领导一切的,打赢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尤其需要党的领导。驻村第二天,常桂旭书记便召开茶景村党总支党员大会,亲自讲授十九大精神为主题的党课,重温入党誓词,同时开展了美丽乡村家园清洁行动,从思想上、行动上、组织上强化党员意识。他多次召开支委会、“两委”会,结合“六要”工作法,制定完善并严格落实茶景村值班制度、会议制度、议事制度等基本制度,为基层组织运转打牢制度基础。
茶景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但村民对其却了解不多,甚至很多村民对柳永这个一代文豪存在严重误读。为了从根本上扭转这一文化断层的残酷现实,常书记经过酝酿准备,开办了茶景村书记夜校,在讲授传播党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同时,着重讲解茶景村柳永、胡安国、刘勉之、吴玠吴璘兄弟等历史文化。从村口议事亭到武夷山红色驿站,从大会到小会,从传统方式到新媒体,从点滴灌输,从细节入手……常书记不忘多形式多方位宣贯茶景村历史文化。经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茶景村民对历史文化有了初步的认识,文化自信普遍提高,从村头妇孺到田间大叔,目前都能讲一些茶景村真实的正能量的历史文化故事,逐步找到了内心的根,找到了乡愁,找到了前进的路。
驻村以来,虽有迷茫、有苦恼,但看到村民精神状态不断提升,生活逐步改善,村容村貌不断变化,常桂旭书记觉得再苦再累也是值得的。他经常说,茶景是我家,村民都是我的亲人,他们生活幸福多一点,我的心里就踏实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