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的这片茶园是魁斗村率先实行生态种植的试验地,不喷农药、不施化肥,茶树旁种着大豆,茶园中插着稻草棒、茶道边种着红豆杉、罗汉松等名贵树木。在这种集预防害虫噬咬、虫卵孵化,各种植物间互相汲取养分、共生的生态技术管理模式下,一垄垄茶叶抽着新枝长势良好。在魁斗村,采取这种立体生态种植的茶园已经从5亩发展到了60亩。
这一大变化,还得从省派驻村第一书记杨冬梅提出发展纯生态茶树种植的想法说起,经过详细考察和周密分析,她带领村民逐渐探索走出了一条生态农业促长效谋发展的路子。
省派驻魁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杨冬梅
党建引领,抓思想聚人心
魁斗村地处永春县中西部,距县城40来公里,是革命老区村。初到魁斗村,杨冬梅的第一个感受是要发展,首先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建脱贫攻坚红色引擎作用。“乡村振兴,国家很重视,但农民不清楚该怎么做,需要有人带、有方向。”
她花了三个半月的时间走访调研,摸清情况后,她根据村里85名党员的不同区域、人员结构等情况,成立了7个党小组,打通党组织建设在乡村延伸的最后一公里。
在总关的大力支持下,由党的十九大宣传墙、廉洁墙、历史轨迹墙、党员形象墙等构成的“初心堂”于今年五月落成。
有了场地,如何发挥作用?杨冬梅有自己的思考:利用“初心堂”办个农民夜校,宣传党的惠民政策,将打造成新时代、新农村、新农人的一个农民讲习所和党员教育阵地,让村民在第一时间掌握国家惠农利民信息。同时,更搭建起村干部与群众联系沟通的平台,将更好地推进村里的工作。
开展选举
夜校邀请生态研究院的农业专家、驻村第一书记、大学生和有特长的村民党员当老师,帮助农民增长见识、拓宽眼界、打开思维,增加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魁斗村党支部还与政工办党支部、人事处党支部开展了党建结对帮扶共建活动。
生态农业,乡村飘出“魁斗”茶的香
经过几个月的调查摸底,杨冬梅发现村里家家户户都种茶,但茶叶种类过于单一,茶园管理过分依赖化学药物。在讲究绿色生态产品的大时代背景下,这种粗放型产出的茶叶极易遭到市场淘汰。在详细分析村里的人员成分、劳动力构成、技能种类、农作物种植历史等因素之后,杨冬梅决定在不改变原有种茶为主的基础上,深入挖掘产品价值、打造生态茶品牌。这也与永春县打造县域生态农业的发展规划不谋而合。
为此,杨冬梅花大力气说服了4户农民开展生态茶种植实验,独立茶园、人工采茶、传统手工制茶,采用深耕套种的方法,进行土壤改良,开展循环立体农业。
为了确保高品质,她还多次请来台湾自然循环农业先锋徐兰香老师进行技术指导。
前段时间,完全摒弃化肥农药除草剂的生态高端茶刚上市,50斤“春佛手”半小时内被预定一空,纯利润比普通茶叶高出30%,还改变了以往农民被动接受茶叶价格的局面。
除了茶叶种植回归自然生态种植模式,茶叶的制作也回归传统手工揉捻、炒制方法,今年,经过试验的茶园采摘的春茶就卖到了北京、天津、广东等地,并卖出了比传统经营方式高几倍的价钱,村民们的热情度更高了。
生态种茶之余,杨冬梅还结合村里的历史,设计了名为“魁土”的品牌商标,“只有参与村里生态农业的产品,才能使用我们的商标,我们要借着‘魁土’商标和生态农业示范效应的春风,把生态农业的种子播撒到更多的村民心里……”
自然教育,乡村焕发新发展的光
乡村振兴,发展是第一要务,创新是第一动力。
怎么创新发展?杨冬梅想,一来魁斗村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可以用教育凝聚村民;二来魁斗村离厦门泉州距离不远,处于3小时旅游圈之内;再者,城市人都有抹不去的乡村情结和对大自然的强烈渴望,何不搞一个自然教育生态基地?
说干就干,杨冬梅迅速物色了两个闲置农家院进行前期的评估,并初步规划了自然植物、农耕体验、手工艺DIY等自然教育项目。
与之配套的村庄硬件设施也跟了上来,40盏路灯亮化、30户墙体装修、1公里村道硬化、7公里水泥路施工,一项项的惠民工程接二连三地开始推进……
谈及驻村扶贫中的困难重重,从不服输的杨冬梅坚定从容,“百姓工作需要和风细雨,只要“想,都是问题;做,才是答案。”这是杨冬梅最喜欢的一句话。从驻村那天起,她的微信名就改成了“村姑”,她用脚踏实地筑造美丽乡村梦,持续散播“健康、生态、诚信、可持续”的新农业理念,为建设更美好的魁斗村不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