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梅山镇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案例《一张蓝图绘到底》,入选中共中央组织部编写的《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案例选》,这是福建省唯一入选的案例。
了解到,20多年前,梅山镇所辖的建制村还比较贫穷落后,产业结构单一,全镇村集体经济较为薄弱,农民增收缓慢。而如今,梅山全镇村级集体经济年收入100万元以上的村达10个,占建制村总数的52.63%。2017年,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945.34万元,集体总资产达到2.31亿元,基本消除村级财政年收入低于5万元的“空壳村”。
北京大学贫困地区发展研究院院长雷明教授认为,建立机构,健全机制,“一张图纸管到底”,同时就群众关心的村集体公用地、村级工作等事项进行讨论和民主评议,保障农村集体资源、资产、资金合理运作,保障群众的知情权、监督权,是梅山镇经验的精髓所在。
这一经验告诉我们,只有党建引领、机制科学,各项工作才能规范,发展的步伐才能迈得更快。这是梅山经验能够入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案例选》的根本原因。
党建引领规划先行
无规矩不成方圆,是否有一套健全完善的工作机制,是决定农村集体经济能否持续稳步增长的关键。
“在制定相关措施前,梅山镇先摸清了‘家底’,了解全镇村级集体经济现状。”梅山镇党委书记黄清地说,镇里组织相关部门通过账目审查、实物清点、实地测定、入户走访等方法,认真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对村集体“三资”的金额、数量、价值和去向进行分类造册登记,理顺产权关系,把应归村集体经济所有的资金、资产、资源全部纳入规范管理范围,以消除个别村级集体资产长期低价承包且未有效开发现象。
在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梅山镇召开党政会进行专题研究,制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意见,从项目、资金、人才等多方面制定一系列扶持政策,助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同时,结合梅山实际,启动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计划,明确提出“一个创新、三个一批”的工作思路,即坚持因地制宜,大胆创新集体经济发展路子;打造一批集体经济发展的示范村和明星村;壮大一批集体经济发展一般村;转化一批集体经济发展薄弱村,形成强村带弱村、共同发展壮大的良好局面。
为此,梅山镇成立由镇党委书记任组长的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领导小组,制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三年发展规划,确定具体责任人,明确目标任务,保证村集体经济稳步发展。推行村级组织绩效考核,把发展特色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和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收入作为考核村级工作的重中之重,在考核方案中增加权重分值,单独列项考核。同时,建立村级干部抓集体经济奖励制度,将村干部经济待遇与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情况挂钩,激励能人型村干部抓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
盘活资源激发活力
规划已成,蓝图跃然纸上。如何把蓝图转化成实实在在的成果,又摆上梅山镇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
南安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山地资源丰富。“丰富的资源优势是梅山镇的财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关键就是打好手中这些‘牌’。”在梅山镇镇长黄西岳看来,这几年,梅山镇积极引导各建制村利用农村矿产、山林、果园、鱼塘等资源优势,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因地制宜地创造开发利用条件,通过拍卖、承包、租赁、股份合作等方式,创建村级所有、经营形式多样的经济实体,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在镇党委政府引导下,鼎诚村将辖区内所有山地资源全部收归集体进行综合开发,集中发展果林经济。一部分承包给实力较强的企业家兴办果林场,一部分由村集体经营种植各种经济价值较高的林木20多万株。目前村集体拥有超过2000万元的林木资产,近10年每年可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100多万元。
灯光村则创新探索“智慧灯光+旅游休闲观光农业”模式。由党支部牵头成立公司,回收村民以前出租的山地统一开发,统筹规划1680亩山地以及乌石、鹅峰水库资源,建设休闲观光农业园,村集体每年可收取租金和管理费用10多万元。如今,每逢周末,灯光村花果飘香、人声鼎沸,不少游客慕名来到该村休闲观光农业园放松身心。
山地资源毕竟是有限的,在梅山镇还有不少村庄既不靠山也不靠海,更没有矿产资源,该如何找寻发展之路?“在镇党委、政府指导下,蓉中村将发展目光转向工业领域,另辟蹊径,提出‘工业兴村’战略。”蓉中村党委书记李振生告诉,他们规划建设了占地近70亩的蓉中村工业园区,创办福建莱克石化有限公司、蓉中电气设备有限公司等18家企业,每年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00万元,解决村民就业近600人。
“离家近、收入高、工作环境好、发展前景也好。”梅山蓉中村村民林桂珠辞去工作10多年的单位后,进入蓉中电气当仓库物品发货员,在她看来,村庄企业一点不比城市企业差。如今,蓉中村年人均纯收入2.51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40万元,在不足1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创造出数亿元的巨大财富。
提质增效转型升级
随着村庄工农产业发展,梅山镇不少村庄集体经济“腰包”鼓起来了,梅山镇又开始探索“腰包”增值方法。镇党委、政府经多方讨论,决定立足实际,建立推行民主听证制度,让广大村民参与到村庄发展中,提出了“转二进三”的发展思路,通过发展物业经济、购买理财产品等,实现村集体资金资产保值增值。
其中,蓉中村创新发展思路,与南安农商银行深入开展“村银共建”活动,联合成立村级担保公司——南安蓉中惠农金融合作有限公司,设立可盈利、可持续的新型村级担保基金,专为蓉中村农户、村办小微企业主贷款提供担保,每年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30多万元。
梅山镇党委、政府还引导部分靠近城镇及坐落在镇区的村将新村建设与建设集市结合起来,鼓励村集体通过新建商业店面出租,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此举将村集体闲置或低效使用的办公用房、会堂、旧厂房和旧仓库等各类集体房产,通过租赁、承包、置换、联合开发等形式,高效利用,提高了存量资产利用的经济效益。
竞丰村则发挥地理优势,建设临街店面100余间,采取承包、租赁等办法,逐步建成光前东街“鞋服品牌一条街”“师村文化一条街”南街“小吃一条街”,租金年收入达150万元。梅峰村通过建设房产租赁店面的方式,获得投资收益,既使村集体资产获得保值与升值,又给村集体带来可持续性的租金收入,推动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
规范管理有序运行
村庄“腰包”鼓了,财务问题成为村民关心的焦点。如何做好村级集体经济的管理和使用?梅山镇坚持管好每一分钱,确保发展成果惠及全村村民。
走在灯光村,免费WiFi信号全覆盖;村道边,“智慧灯光”微信二维码被贴在醒目位置;公共自行车可通过微信解锁使用,1小时内免费……作为全省首个“智慧农村”项目的受益者,灯光村通过整合广电网络云平台、互联网和家居智能化终端,逐步让村民享受到和城市居民一样的便捷,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智慧灯光’项目服务内容分村居、家庭、个人三大版块,以电视机和微信公众号作为互联互通的载体。”灯光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黄江川介绍,个人版块包括智慧健康、信息发布、电视收看等,家庭版块包括家庭监控在内的智慧家居、关爱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村居模块则是将村务、财务、党务公开,随时随地接受监督。通过电视机、手机、计算机、户外显示屏的全覆盖,老少中青各群体均可参与,灯光村的生活更敞亮了。
为了保证村级财务公开公正透明,梅山镇完善村级财务公开制度,及时真实地公开相关信息,充分保障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此外,严格执行重大财务事项审计和离任村干部审计,确保村集体资产不流失。
在资金运行方面,梅山镇还制定下发《农村“三资”管理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财务预决算、集体资金审批领用、债权债务管理、财务档案等制度,完善村干部报酬、补贴等支出的标准和程序,规范和控制非生产性开支。对农村集体土地、山林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实行公开竞价和招投标制度,凡涉及村级组织的物品采购、山林权属转让、工程建设发包等均须实行公开招投标。定期邀请市镇经管站对涉及村级财务、工程招投标等档案进行审计,专门购买档案柜,对资料进行合理存档,严格执行档案资料管理保存制度。
共享发展返利于民
村级集体经济“蛋糕”越做越大,村级组织从“无钱办事”到“有钱办事”,梅山镇不忘返利于民,不断改善人居环境,建立健全保障体系,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灯光篮球场、石凳、健身器材、鲜花,这些城市公园里的元素在鼎诚村都能找到,居民休闲公园里,嬉闹玩耍的孩子不时发出一阵阵欢快的笑声。鼎诚村还从村级集体经济中累计拨出1000多万元,建造鼓山大桥,拓宽硬化村主干道,并在两侧种植绿树、安装路灯,打造一条四季常青的“绿色长廊”。
财政出资为全村村民缴纳医保、绿化村主干道、建设文体活动中心和文化广场、组织乒乓球赛、篮球赛等群体性体育活动、建设村级警务室和联防队、推进村级平安视频监控系统建设……近年来,梅山镇关注民生福祉,采取“各级财政支持一点、相关单位帮一点、集体经济出一点”的方式,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了解到,经各方共同努力,截至去年年底,累计投入近2198万元,完成67个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建成村级文化活动场所43个,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1%,达1986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