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峭村聚贤阁全景 叶罗彪 摄
周宁县召唤在外经济能人返乡创业,带动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回归,为了乡愁
东南网9月21日讯(福建日报 李向娟 黄起青 林志勇 郑文敏 文/图)
陈氏五兄弟:让千年古村绽光芒
伴着清晨的山风,从周宁城区一路向西南,穿行于环抱的群山,在满目青翠中找寻到古村落——陈峭。这里有千年遗存的古民居、天然形成的峭石岩洞、陡峭险峻又不失旖旎的大峡谷,还有绝美梦幻的云海,珍贵树种罗汉松、红豆杉、古银杏……
村里的观景台上,数十名游客正用相机,快速记录下朝阳下古村落的云卷云舒。据村支部书记陈妙皇介绍,陈峭村始建于公元908年,距今已有1100多年了。由于地处深山密林,水源匮乏,大部分水田都是“望天田”。前些年,陈峭村的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仅剩下三四十人,逐渐衰落成“空壳村”。
然而,依山就势的古朴村落,自然风光旖旎,犹如散落在深山里的珍珠,却因大山阻隔,难显其光芒。
2009年春节,在外经商事业有成的乡贤陈观庆、陈翔钦、陈翔其等五兄弟回到魂牵梦绕的陈峭村,看到家乡变成了“空壳村”,非常痛心。于是,他们决定投资开发陈峭,将故乡的奇山秀水展现在世人面前。经过多方调研,他们发现乡村旅游是陈峭村最好的发展模式。后来,在上海陈峭同乡联谊会上,大家热情捐款集资达200多万元,注册了“周宁陈峭旅游开发有限公司”。
“乡愁让我们兄弟和乡亲们拧成了一股绳。我们一起为家乡变化出力加油。”陈氏五兄弟之一的陈圣寿说,从2010年起,他们开始村里的造景,修路、建鲤鱼池、美化环境……前前后后,以陈氏五兄弟出资为主、乡亲们众筹为辅的投资金额高达5000多万元。
刚开始,为了吸引游客前来,陈氏五兄弟出资100多万元,免费请游客吃饭,就这样持续了3年,为打开陈峭知名度奠定了基础。
同时,继续众筹资金、合理规划、完善设施,让陈峭换上了新装。10公里的步游道、栈道将观景湖、石将军、金龟望月、聚贤阁等景点串联在一起,点缀上16座亭台楼阁,别具一番风景。村里又进行绿化美化,沿途栽种红叶石榴、桂花、樱花等,一个个“微田园”镶嵌其间,犹如一副“云烟满轴水墨画”。
一个“让城里人向往,让乡村人依恋,让游玩人痴迷”的大美山乡,让游客纷至沓来。陈氏五兄弟还出资建设游客集散中心、停车大坪、景区宾馆。不仅如此,该村还发展21家民宿、6家农家乐。 2015年陈峭村被评为国家AAA级景区、首批“国家乡村游模范村”。
游客在乡格里享受亲水之乐。 福建日报 李向娟 黄起青 林志勇 郑文敏 摄
杨晨明:打造乡村游新乐园
夏末时节,天朗气清,走进周宁七步镇竹下村的乡格里农业生态园,在泳池、溪涧中,人们或泼水,或划船,或游泳,尽情享受着亲水的乐趣。在游乐区,只见孩童们正开着碰碰车、坐着海盗船,欢笑声不绝于耳。
“朋友圈经常有人晒乡格里游玩的照片,这次来了,果然名不虚传。来这里烧烤,享受青山绿水,放松放松,特别好。”周宁市民孙俊杰说。
这个人气爆棚的乡村游乐园,就是由返乡创业的乡贤杨晨明投资建设的。
有一次,在泉州做钢材生意的杨晨明返乡过年,发现村里溪流蜿蜒曲折,水质清澈,交通也便捷,“距离城区9公里,距高速路口4公里,正适合做乡村游”。
于是,在乡愁的引领下,2016年7月开始,杨晨明先后投入1100多万元,将农业与旅游有机融合,建设乡格里生态园,发展乡村旅游。园区设计两条主线——沿溪水线,建设休闲山庄、生态泳池、露营广场、烧烤专区等,为人们提供娱乐服务;沿山绿线,150亩山茶花、200亩金叶银杏、15亩樱花,打造多彩绿色生态园。
现在,每逢周末,都有一两千人来园区游玩,户外拓展团队、师生团队、公司员工聚会都爱来这里,开展野炊、篝火晚会、拔河比赛等活动。
“在这儿避暑,看得见山,望得见水,感受天然氧吧,享受亲子时光,很不错!”来自福州的游客郑霖说。
如今,竹下村12户村民以土地入股的形式投资乡格里游乐园,500多亩土地被有效流转,20多名村民变身生态园工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陈峭文化节上,游客品尝“百家饭”。叶建伟 摄
苏文达:让“穷山沟”变身“网红景点”
夜幕降临,忙活了一天的周宁县七步镇苏家山村村民苏克强晚饭后便步出家门,到离家不远的村小卖部,与村民们边看电视边聊天,日子过得很惬意。
“以前的日子那真叫苦,家里没钱,房子又破,在大伙儿面前抬不起头来。”苏克强笑着说,现在靠打零工和在村里的景点卖手抓饼,三层半的新房建起来了,腰包也鼓起来了。
苏克强日子的变化,得益于苏家山村农旅融合发展所产生的效益。
苏家山村是个革命老区基点村,过去由于山高路远,苏家山的村民祖祖辈辈靠天吃饭,是个典型的“穷山沟”。
2007年,周宁县实施“回归工程”,召唤在外能人返乡创业。在浓浓乡情的感召下,同年,外出经商事业有成的乡贤苏文达从长三角回到苏家山,之后当选为村主任、村支书。“那个时候,村里的常住人口只剩下不到100人。”苏文达感慨地说, 为此,前些年,他首先带领村两委班子解决困扰村民多年的水、电、路等问题。
生活条件改善了,苏文达谋划着成立苏氏养殖有限公司,注册益民种养专业合作社,组织村里的25名困难党员、群众成立“党群联动致富组”,吸纳100多位村民入股合作社享受分红,并给60多位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形成“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作模式,依托绿色生态,发展立体农业,带动村民增收,苏家山人的腰包逐渐鼓了起来。
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2016年,借着周宁县全域旅游的东风,苏文达在有机茶基地上建起了玻璃栈道,随后又陆续建设高空滑索、丛林穿越等户外体验项目,并带动村民返乡发展卡丁车、水上乐园等娱乐项目,苏家山乡村旅游成为周边县市的“网红”景点。
“火”了的苏家山,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就已经接待游客90多万人次,让村民们享受到农旅融合带来的红利。
依托农旅融合,苏家山变了。宽达8米的“四好农村公路”通到了群众的家门口,村里的常住人口现已增加到200多人。全村13户贫困户在2017年底全部实现脱贫,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5000元。
在苏家山村,小朋友挑战丛林穿越项目。 福建日报 李向娟 黄起青 林志勇 郑文敏 摄
游客在苏家山村高空玻璃栈道游览。 福建日报 李向娟 黄起青 林志勇 郑文敏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