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精准发力 20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退出
2018-09-29   来源:福州日报

十九大报告提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确保到二〇二〇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

福州市把扶贫开发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最大民生工程,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和“滴水穿石、精准发力”优良传统,不断创新工作方法,通过产业帮扶、就业帮扶、智力帮扶、金融帮扶、实施造福工程等,探索建立稳定脱贫的长效机制。

2016年,福州实现国定标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17年,福州实现省定标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00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退出。

向贫困宣战,福州走在了前头,兑现了“脱贫路上一个都不能少”。

造福搬迁出现“三个没想到”

“幸福来得太突然了!”2016年底,当一栋栋新居呈现在眼前,闽清县省璜镇柴岭村村民吴诗祥的心情久久无法平复。柴岭村位于省璜镇西南部,是一个高山偏远村,交通不便、经济落后。

吴诗祥家是村里的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之一。

柴岭村实施“造福工程”后,村民们的新家选址在省璜镇璜兰村裡溪地块,总建筑面积3万余平方米,每套住房面积约120平方米。吴诗祥的新家在小区二期,2017年他不仅有了新家,而且在小区当上了保洁员,每月可领700多元工资。包括吴诗祥在内,柴岭村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每户1人,被聘为物业保洁或公寓管理人员。

日前,看到,造福搬迁让柴岭人过上了新生活:小区配建了五保户单身公寓等,村里的五保户和孤寡老人免费居住;小区离镇区近,村民就业、创业渠道更加丰富;用搬迁复垦的50亩土地发展种植业,用新建的老人活动中心发展租赁业,村民、村集体收入增加了……

柴岭村的落后面貌就此改变,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随之增多。

省璜镇柴岭村贫困户搬迁后说了“三个没想到”——没想到住上和城里人一样的房子,没想到村里单身汉都娶上了老婆,没想到在家门口就可以找到工作。

闽清早些年就推出了“玉水造福搬迁”脱贫模式,让搬迁群众“搬得进、留得住、能就业”。去年,全市实施造福搬迁10400人,今年要基本做到应搬尽搬。

结对帮扶既扶贫又扶志

很多人贫困是因为没有信心或门路脱贫。怎么办?扶贫同扶志相结合!

闽侯竹岐乡天台山村雷振根原先靠几个蜂箱和做泥水工维持生计,一年收入只有1万元左右。2016年,雷振根被列入竹岐乡建档立卡贫困户,竹岐乡党委书记林振东与雷振根结成对子,进行一对一帮扶。得知雷振根有养蜂技术后,林振东鼓励其扩大养蜂规模,并为他申请春风行动专项扶持补助金6000元和乡财政补助扶持资金5000元,用于购买蜂箱,并承诺兜底销售蜂蜜。这两年,雷振根每年售卖蜂蜜收入达两三万元,摘掉贫困帽。

2017年,脱贫增收的雷振根不断扩大养蜂规模,如今,他利用扶贫资金发展了120个蜂箱。他说:“政府派来干部帮我脱贫,我也要起到带头作用。我打算雇佣周边的困难户,带领他们一起养蜂。”

我市把产业扶贫作为实现稳定脱贫的根本之策。2016年以来,我市派遣6417名党员干部与4425户(14042名)贫困对象结成对子,形成“一户一策一帮扶”模式,取得明显成效。这些党员干部利用自身人脉资源,为贫困户发展生产,帮忙销售产品,更让他们树立脱贫信念和信心。

我市还广泛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展百企帮百村、百会联百村、百侨帮百村,组织169家企业帮扶129个贫困村、105个商会(协会)联系94个贫困村、100名华侨帮扶100个贫困村,机关党组织还开展“双联双扶”活动。这些举措切实有效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多管齐下啃下扶贫“硬骨头”

老弱病残是脱贫攻坚的“硬骨头”,多管齐下才能奏效。

“弟弟家的日子好起来了,我觉得很欣慰。”罗源县起步镇起步村村民吴永腾说。他现在每天晚上睡觉前先去弟弟吴永厚家里转转,看看有什么能帮上忙的。

弟弟吴永厚今年60岁,是一名聋哑人,也是村里建档立卡贫困户。因为家境贫困,弟媳妇十几年前离家出走,留下当时年仅几岁的儿子。

“多亏了精准扶贫政策,去年政府部门补助,弟弟家建起了新房。”吴永腾说。

吴永厚的帮扶责任人、罗源县起步镇财政所所长阮鸿森说,县镇村推出了精准扶贫套餐,让吴永厚享受到产业发展、劳动就业、医疗保障等多项政策,2016年老吴就顺利脱贫了。

在“扶贫开发工作联系卡”上看到,2017年吴永厚家的收入超过1.6万元,这些收入既有辛苦付出领到的薪水,也有政策红利给他的扶持,包含公益性岗位、扶贫资金入股企业分红等。今年,老吴打工收入加上儿子在厦门工作的收入,可以超过3万元。

从全市来看,针对部分贫困群众缺乏劳动能力、难以自我发展的实际,我市重点探索了建档立卡贫困户以资产入股创收模式,让他们有一份稳定的资产性收益。

责任编辑: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