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闽宁示范村 携手奋进奔小康
2018-10-17   作者:陆 菁   来源:福建日报

 

位于六盘山脚下的宁夏隆德人造花工艺有限公司是隆德县引进的闽宁对口扶贫协作项目,人造花饰品销往欧洲、中东及东南亚等地区,实现出口创汇的同时带动当地百姓脱贫增收。    新华社 姜克红 摄

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东西部扶贫协作要完善结对、深化帮扶。

    福建省第十批援宁工作队2年利用闽宁帮扶资金1.33亿元,建设了110个闽宁示范村,让当地逾2万名贫困群众深切感受到闽宁协作带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闽宁示范村成为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的重要抓手,成为村级之间开展“携手奔小康行动”的重要载体。

    “闽宁示范村”模式,被列入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在全国推广实施。五种类型的闽宁示范村,既“输血”又“造血”,既扶贫又扶志,激发贫困村和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

    基础设施显著改善

    基础设施改善型。按照“规模适宜、功能合理、经济安全、环境整洁、宜居宜业”的原则,把有限资金整合投入到贫困群众能长期受益的住房、道路、农村饮水等基本民生项目上。彭阳县白岔村、崖堡村、白杨庄村、韩寨村、徐塬村实施了道路、路灯、围墙改造、文化广场、电商服务站、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项目,有效改善了贫困村面貌,445户贫困群众直接受益。原州区12个闽宁示范村,通过硬化村级巷道、村组道路,维修水毁路,修复住户围墙、改造危房等,较好改善了贫困村生产生活条件,受益贫困人口5600多人。

    主导产业特色鲜明

    特色产业主导型。结合区域特色优势产业布局,鼓励引导闽宁协作示范村面向市场需求,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因地制宜帮助发展最能带动贫困户脱贫的特色种养、农产品加工等增收产业,提高产业扶贫的精准度和可持续性。盐池县边记洼村集中建设小杂粮加工厂,组织村集体合作社和当地农户统一连片种植小杂粮,受益建档立卡户30户;刘四渠村推广温棚技术,新建大拱棚322座,种植西甜瓜161亩,棚均收入达3000元,受益建档立卡户43户。海原县扶持憨农乐、天都民生、众鑫苗木等种养殖业合作社,合作社员89户中建档立卡户为56户248人,年人均增收1.5万元。

    扶贫车间吸纳就业

    扶贫车间就业型。在示范村交通便利的中心位置,或者利用示范村闲置房屋改造建设1000平方米左右的扶贫车间,引导闽籍企业到扶贫车间进行劳动密集型的来料加工,订单培训扶贫车间员工,让贫困劳动力既不耽误农业生产和照顾家庭,又能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脱贫。在隆德县新建的5个村级扶贫车间,带动300多个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年人均增收1.3万元。红寺堡区建设6个服装加工村级扶贫车间,既培育了村集体经济,又带动了300名贫困户实现就业脱贫。

    集体经济发展壮大

    集体经济壮大型。支持示范村盘活可利用的集体资源,支持村集体通过租赁、入股等方式将可利用资源转化为集体经济收入。引导贫困户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宅基地使用权等折价入股专业合作社和龙头企业,获得资产性收入。如盐池县王吾岔村采取“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对1601亩5.8万株枣树进行嫁接改造,发展林下经济,带动所有农户以资金入股代养分红的方式发展林下滩鸡养殖,每年村集体收入增加2万元,村民增加土地流转收入11万元,建档立卡贫困户收入增加33万元。

    基层阵地建设加强

    阵地建设加强型。从示范村阵地建设薄弱环节入手,帮助完善村级活动阵地设施,健全服务功能,并组织福建基层党建较好的村与示范村结对共建,组织示范村干部和党员赴福建学习,提升示范村党组织的核心地位和组织力。如西吉县涵江村新建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的党员活动室、图书室、文化广场,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调好配强村两委班子,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村务公开,畅通群众诉求,着力提高党组织的战斗力和凝聚力。泾源县的六盘村、四沟村、周沟村分别与海沧的锦里村、温厝社区、霞阳社区开展结对共建,已组织乡村干部和党员76人次赴厦门学习交流。

    (陆菁:福建省第十批援宁工作队领队,福建省妇联副主席,宁夏回族自治区扶贫办党组成员、副主任,固原市委常委、副市长)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