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农民创业园(2018年)
欧洲来客——青翠挺拔油橄榄(2018年)
花农与三角梅(2017年)
百里花卉走廊五彩花田(2012年)
闽南文化生态走廊起点圆山文化中心三角梅盛开(2018年)
百里花卉走廊马口花博园(2018年)
百里花卉走廊324国道马口路段(2012年)
“五彩路”——324国道百里花卉走廊鸟瞰
百里花卉走廊闽南文化生态走廊五里亭驿站
海峡花卉集散中心(2018年)
初冬的漳州,温暖如春。由龙海的百花村花卉市场至漳浦县盘陀岭,一路沿324国道向南,路旁目光所及,各色苗木花卉相依相衬,或姹紫嫣红,或绿意盎然,将整条公路点缀成缤纷的彩带,车行其中似画中行、景中游。
近40年以来,这段被誉为百里花卉走廊的“五彩路”上,不断绵延出香飘万里的动人画卷。
“只要阳光常年有,春夏秋冬都是你的花期。”用舒婷的诗来形容四季常春的漳州再恰当不过了。适宜的自然环境让这里成为栽培花卉的天然大温室。不然,明朝永乐年间,朱熹后人迁居于龙海市九湖镇长福村,又怎会选择以种花为业呢?那之后,长福村世代相传,种花卖花延续至今600多年。1963年,朱德委员长亲临长福村视察,见此处繁花烂漫,赞叹其为“百花村”。1980年,时任中宣部部长陆定一同志来此视察,题词“百花村”,从此长福村因“百花村”的名号为更多人熟知。彼时,改革开放的春风正吹遍大江南北,“每家每户房前屋后楼顶都种花”的百花村登上了媒体的版面,“庭院经济”让农民发家致富的消息名扬四方。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购商“闻香而来”,将包裹着漳州温润气息的花卉苗木输送至五湖四海。
20世纪90年代起,百花村的花农开始向邻村租地种植花卉,产业规模进一步壮大,从“庭院经济”向“市场经济”迈进。1999年,首届花博会在漳州成功举办,为百花村提供了一个发展契机,增强了花农与外界的交流合作,不仅推动了村里的花卉消费,也促进了漳州花卉产业进一步向专业化、产业化发展。就在同一年,百花村花市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花卉定点市场”。2000年1月,百花村以筹建花卉市场的行动迎接千禧年,开启了以百花村花卉交易市场为载体,村外散点种植区域为支撑,覆盖全国的区域性特色花卉市场格局。龙海九湖镇渐渐形成“十里花卉产业走廊”,拥有花、草、木三大类共1000多个系列几千个品种,一批“名、优、特、新”产品在国内外市场独领风骚。2006年漳州百花村花卉市场荣获国家商务部认定的“双百市场工程”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
与此同时,花博会的效应持续发酵,花卉产业的走廊逐步延伸。位于漳浦县马口的东南花都是历届花博会的举办地,附近的村庄如长桥村、溪坂村等,借助花博会的东风,发展花卉苗木产业,吸引了大量采购商,花农的腰包也跟着鼓起来。新世纪伊始,花卉苗木产业搭上了城市化建设提升的快车,迅速成长起来。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产业集群效应,2009年,位于漳浦的海峡花卉集散中心由国台办批准成立,基于成熟的对台合作交流的基础和政策,为两岸花卉苗木产品的交易、展示及市场拓展提供一个高品质的平台。2013年2月海峡花卉集散中心投入运营,目前已有150余家全国各地的花木企业入驻,年交易额达6.5亿元,位居全省苗木交易市场前列,带动了漳州及周边20多万农户的苗木生产,“花卉长廊”变身“致富长廊”。
2010年起,百花村也开始了大动作,自筹资金1亿元投资建设百花村花卉交易大楼,拟建成一个“产销研”结合的现代化花卉市场。目前大楼已竣工验收。2012年,百花村花卉交易市场实施集中整治,使原本简陋杂乱的店面焕然一新。2015年,通过闽南文化生态走廊立面改造和骑楼建设等环境改造提升工程,形成花卉交易中心“块状”集中和花卉长廊“线状”辐射延伸的花卉市场,打造出一条集休闲观光、花卉交易及物流仓储于一体的“走廊式”花卉市场。
百里花卉走廊、千家花卉企业、万亩花卉基地。国道324沿线上原本参差不齐、立面观感差的苗木园艺场,摇身变公园、变景区,名贵树木和繁花异草走出“闺中庭院”,自信亮相,成了沿途靓丽的招牌。沿线上分布的百花村花卉交易市场、东南花都、台湾农民创业园、海峡花卉集散中心、农业硅谷等重点项目,如同颗颗珍珠,镶嵌在这条闽南花卉产业黄金带。由点到线,由线到面,串起一道多彩的风景线。
春风十里,不如香飘万里。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一个百花村到百里花卉走廊,从一条公路到一片产业发展的蓝图,这里每天都在演绎着“花样”精彩。据初步统计,2017年,百里花卉长廊种植面积约8万亩,年产值80亿元,销售额50亿元人民币,形成了水仙花、兰花、观叶盆栽植物、榕树盆景、仙人掌类与多肉植物、棕榈科植物、食用药用花卉、绿化苗木等八大类特色系列产品,畅销韩国、日本、欧美、新加坡、泰国、加拿大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张旭 周志荣 洪锦城 叶志武 文 蔡文原 游斐渊 蓝智伟 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