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川镇径里村农家小洋楼掩映在青山绿水间。
虽然小雪节气已过,但南方依然是温暖舒适的好天气。在华亭镇埔柳村的花卉世界里,到处花团锦簇,姹紫嫣红,仿佛置身花的海洋;灵川镇径里村的一座座农家小洋楼掩映在青山绿水间,一派祥和闲适景象;常太镇长基村樟龙溪休闲生态园里杨柳依依,碧波荡漾,绿意盎然……
近年来,莆田市城厢区以“打造人文宜居新城厢,建设美丽莆田先行区”为目标,把美丽乡村建设作为推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基础性工程抓实抓好,大力整治村庄生态环境,不断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促进乡村经济文化发展,使得乡村真正成为村民们的幸福家园。
整治环境,村庄靓丽优美
漫步在常太镇金川村,村道整洁平坦,各家房前屋后收拾得井井有条。“以前村里垃圾随处堆放,脏得不像样。现在走到哪里都干干净净的,看着舒服。”村老协会会长郑洪棋说,村里共有4名保洁员,每天对全村的生活废弃物进行清扫、收集、清运。村民们也都养成了自觉维护环境卫生的良好习惯,村庄比以前干净漂亮多了。
常太镇共建办负责人林梅叶介绍,包括金川村在内,常太镇28个村共配备了146名卫生保洁员,垃圾收集池117个,实行分区域定时保洁;配备3辆垃圾清扫车、6辆垃圾清运车,实行“村收集、镇清运”模式,做到生活垃圾日产日清。今年,常太镇还投资700多万元新建一座垃圾转运站,采购4100多个垃圾桶和垃圾箱,以及5辆配套钩臂式垃圾车。
南湖村是华亭镇一个依山傍水、风景秀美的乡村,木兰溪穿村而过。走进南湖村,一排排农家小院映衬于整洁美观的环境之中,色彩鲜明、主题丰富的文化墙随处可见。南湖村村委会副主任蒲福查表示,这几年,美丽乡村创建实施的环境综合整治,畜禽养殖场拆了,河道变清了,房子变靓了,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美丽乡村,首先环境要干净整洁。城厢区环卫处工作人员陈秀花告诉,该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已实现全区105个村居全覆盖,各镇街、村居全面清理河塘沟渠、道路边坡的陈年垃圾,共清理垃圾近千吨,杜绝向海洋、河道等水体及边坡倾倒垃圾行为。同时,开展农村河道沿线专项整治。今年7—9月份,重点开展木兰溪流域及农村河道沿线村庄专项整治,共清理木兰溪流域沿线历史垃圾3000多吨,基本完成木兰溪沿线历史垃圾堆放点和陈年垃圾清理,重塑水清岸绿美景。
位于埔柳村的华亭乡愁记忆馆
完善设施,家园宜居秀美
走进华亭镇埔柳村,在村委会办公楼附近有一棵枝繁叶茂的大榕树,树上挂着许多印有老物件的卡片、红丝带和红灯笼,赋予古榕不一样的韵味。榕树的后方是一座两层结构的红砖瓦房,如今这里是华亭乡愁记忆馆。展馆内共设了8个展区,主要展出传统生活用品、老手工制品、老旧农资生产器具等实物,供游客免费参观。
位于东圳水库边的长基村有500多户近2300人,原先村民们的生活污水一直是就地排放,直接影响库区水质。去年年底,长基村污水管网工程竣工投用,农户家的污水经过一体化处理站处理达标后,最终排放到附近沟渠,用于树林、农作物浇灌。同时,该村还对樟龙溪水系进行了生态治理,建设了护岸、生态塘、滚水坝、观光林、步道、凉亭、亲水平台等,成为一处景色宜人的湿地公园。
常太镇武装部长贾昱介绍,该镇已建成集镇区污水收集管网,生活污水收集后经过环库3个提升泵站提升接入城区污水管网输送往闽中污水处理厂,途经的常太村、东太村、利车村部分群众生活污水也接入管网统一外送。农村方面,下莒、长基、常太、东太、东青、松峰等6个村的污水管网已建成,涉及户数1800户,年内还将力争完成环库区11个村庄污水管网建设。
数量少、设施旧、卫生差是以往乡村公厕的常态。2016年起,城厢区开始实施“厕所革命”,全区共推平整治旱厕6506座,新建农村公厕141座,形成平均每村1.5座水冲达标公厕的布局,成为农村人居环境的一道风景线。10月9日—10日,在山东淄博召开的全国农村改厕推进现场会上,城厢区农村公厕建设管理工作被作为福建省公厕模板对全国进行展示。
文化馆、运动场、休闲广场、公园、公厕、道路、路灯、停车场……如今,通过推进美化、绿化、亮化等工程,城厢区很多原本凋敝破败的乡村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成了远近闻名的生态美丽乡村。
发展产业,生活富足甜美
位于华亭镇西北部山区的五云村,原先是一个省级建档立卡贫困村。五云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林华英告诉,几年来,五云村利用被列入全市“幸福家园”试点村的有利机会,通过实施拆旧复垦、新村建设、村庄整理等,成功脱贫摘帽,从一个贫穷落后的山区村,变成一个拥有村集体资产2000万元的强村。目前,村里正在建设游泳健身基地、乡村旅游自助用餐基地、旅游玻璃滑道景观工程、“四季蜜”现代农业观光园等,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及特色乡村旅游。
距离五云村不远的埔柳村立足本村花卉农业的优势资源,实施村集体土地流转700亩,引进绿丰园艺、遇花缘园艺、瑞园果蔬等企业进驻,逐步建立一个集花卉贸易、科技示范、休闲观光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现代农业园区。埔柳村村委会主任卓玉应说:“群众既能通过土地流转获得租金收入,又能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其中,五六十岁的中老年人是最大的受益者。他们在园区内从事除草、施肥等养护工作,一年就有超过两万元的收入。”
城厢区共建办负责人林清飞介绍,培强产业、富民增收是美丽乡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城厢区利用乡村青山绿水的自然优势,创新发展了“共建+旅游、文化、产业”的衔接模式,大力发展花果种植、休闲农业、生态乡村旅游、农家乐等产业,激发乡村活力,实现从“环境美”向“发展美”的转变。
“我们按照‘布局美、环境美、建筑美、生活美’的‘四美’要求,全面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着力提高文明程度,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城厢区区委书记王文才说,共建美丽乡村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持续强化宣传引导、要素投入、管理服务,建立起一个有目标有责任、有部署有举措、有考核有奖惩的工作机制。同时,要围绕特色打造、加快项目建设、融合产业发展、注重党建引领。(福建日报全媒体 陈盛钟 易振环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