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院村航拍图 初冬时节,走进中国传统村落——屏南县路下乡芳院村,领略古村新韵,唤醒乡愁记忆:古湖建起了环湖仿古避雨长廊;明清古民居经修复鲜亮了起来;荒山变成了生态梅园,昔日穷乡村如今涌动着发展生机。 2014年,芳院村被宁德市列为整村推进开发扶贫重点村,在市直相关单位的帮扶下,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修复古厝 留住乡愁 芳院村有424户、1624人,属华侨重点村、革命老区基点村,村中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文物古迹众多。 沿着青石巷道,走到古厝“六扇厝”。 “村里按照修旧如旧原则,修缮明清古厝。”指着修葺一新的古厝,芳院村党支部书记李家伟显得有些激动。 芳院村有60座明清古民居,其中有5座古厝由政府出资、村民投工投劳进行修复。“这些古厝,凝聚着先辈的心血,存留着大家共同的记忆。”68岁的李贵明说,现在大家商量着准备经营民宿。 除了修旧,村里还建新。在古湖旁边,笔者看到,长200米、宽3米的仿古避雨长廊基本建成,木工师傅在精心雕花。“过去,一到夏天,湖水就发臭,现在,这里已成村民休闲避雨的好去处。”李家伟乐呵呵地说。 如今,沿着幽幽的古巷道,走到水车房,看到转动着的古水车,仿佛又回到了农耕时代,一股浓浓的乡愁,不禁涌上心头。 完善设施 古村靓了 沿着修好的环村道路,来到村小学。只见昔日破旧的学校,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村委办公楼。“旧村委楼改成社保服务中心,方便群众办事。外墙进行了仿古改造,变得更漂亮了。”李家伟说。 路通万事兴。芳院村环村道路,不仅是连接上下村的主线,也是连接秋园自然村通往外界的唯一村道。如今,这段长1公里、宽3米左右的道路,扩建成6米宽的水泥路。义佳山自然村的入村道路,过去是尘土飞扬的机耕路,如今也拓宽硬化了。 走进古村,清新之气扑面而来,满目青翠应接不暇。 来到村中生态梅园,已见花蕾点点。“过去,这片是荒山,有50亩,现在是全市第一个以梅花为主题的生态景观项目。”李家伟说。 发展生产 振兴乡村 一条清渠,静静流淌。“芳院村地势较高,村里缺水,灌溉水更缺。农田基本是‘望天田’,靠天吃饭。雨多饱一年,雨少饿一年。2015年修建了水渠,100亩‘望天田’,变成了丰收田。”李家伟说。 高山蔬菜,是秋园自然村支柱产业,村民苦于没有一个蔬菜收储基地。在蔬菜采收季节,许多蔬菜没地方存放,一旦遇到下雨天,蔬菜被雨淋了,放不了几天就烂了。2016年底,村里建起了一个高山蔬菜转运基地,方便村民储存转运蔬菜。 芳院村毛竹多,但大多是低产毛竹林,增产却不增收。“村里主动对接市林业局,聘请专业队伍,对划为示范区域的毛竹林进行全面垦复、施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手把手教授村民竹山垦复及管理技术。”李家伟说,村里现已完成147亩的竹林示范片的基地建设,竹业成为村民增收的产业。 芳院村的村财如何增收?“村里有国家级生态公益林1805亩,每亩补助22元,一年就是4万多元,全部用于村基础设施建设。” 李家伟说,目前,村生态公益林补偿基金由乡财政所进行管理,待村民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后即可发放入村。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就是芳院村要打造的美丽乡村。” 李家伟说。 □ 张尚瑶 陆道婵 文/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