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三明是一座富有改革精神的城市,精神文明创建、林改、医改、金改等一系列改革创举在我国改革开放40年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三明印记,为全国全省提供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经验、好做法。
在40年的砥砺奋进中,三明因改革而闻名、因改革而发展,综合实力稳步提升、城乡发展不断提速、人民生活迅速改善,一步步从一个“电灯不明、道路不平、电话不灵、社会不宁”的山区小城蜕变为美丽的闽中明珠。
回望来路、展望未来,三明这片改革开放的热土仍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深化林改
探索生态得绿林农得利的共赢之路
三明森林资源丰富,全市农民人均拥有的林地是耕地的11倍。三明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林改”已成为三明一张亮丽名片。
早在20世纪80年代,三明就探索成立的林业股东会,实行“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让广大林农开拓性地从改革中得到分红。
从2003年开始到2005年,探索林业产权制度改革,试行“分山到户、均林到人”改革,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
从2014年开始,探索林业金融改革,把金融的活水引林业,实现了“林业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
得益于一系列改革探索,三明林业实现了生态的“高颜值”、产业的“高素质”,全市森林覆盖率达76.8%,森林蓄积量达1.68亿立方米,占全省(6.43亿立方米)的26.1%,成为全国最绿省份的最绿城市之一。
但随着改革越深入,改革的难度越大。
家住三元区莘口镇西际村的林农余克铨,前不久通过办理“福林贷”这一林权抵押贷款解决了育林发展资金难题。“以前要找人联保,最起码要找四五户肯担保的熟人,贷款很难也很贵。”
是金融机构不肯吗?其实不然。通过广泛调研,三明市针对银行在林权抵押贷款中遇到“评估难、监管难、处置难”等问题,创新林权收储机制,全市成立了各种所有制的林权收储机构12家,承担不良抵押贷款林权收储兜底功能,并与银行合作建立资产评估、森林保险、林权监管、快速处置、收储兜底“五位一体”的风险防控体系,解除银行的后顾之忧。同时,创新融资支持体系,从政策上鼓励林业金融创新。
同时,三明市财政预算安排3000万元,设立林权抵押贷款风险准备金,支持银行创新林业金融产品。此外,针对林业经营周期长、银行贷款期限短的问题,三明在全国首推15—30年期的林权按揭贷款新产品;其中,市农商银行推出普惠林业金融新产品“福林贷”,给每户林农授信10万—20万元,年限为3年。至去年底,全市累计发放林权按揭贷款、林权支贷宝、“福林贷”等林权抵押贷款总额达118.2亿元,占全省的57%,林业金融新产品运行至今没有发生不良情形。
全面深化林业金融创新,用金融的活水浇灌林业,使资源变资产变资金,实现林改新的飞跃。据测算,三明市森林经济和生态价值达1842亿元。2017年,林业总产值达918亿元,其中林产加工业产值达807亿元,成为全市第一大产业集群;农民人均涉林收入达4595元,占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30.2%。
党的十九大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写入新党章,为新时代深化林改明确了方向。三明将在林权流转机制、林业金融、森林资源管护机制、林业产业发展机制等四个方面着手,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实现途径。
深化医改
朝着全民健康再出发
三明医改,勇闯改革深水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医改是世界性难题,又没有成功的经验可借鉴、没有成功的模式可复制,可以说三明医改是趟着激流、摸着石头过河——以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为切入点,坚持市、县、乡、村“四级联推”和医药、医保、医疗“三医联动”改革。先后经历了治混乱、堵浪费,破旧立新、建立新的体制机制和“治已病”与“治未病”并重,以人民健康为中心三个阶段。
2012年,三明开始了医改。从“看病难、看病贵”入手,探索形成了“三医联动”“两票制”“三保合一”等做法,并上升到国家层面在全国推广,比如,国家医保局成立就是参照三明医保局模式。
三明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所释放出来的红利,实现了让患者、医生、医院、财政(医保基金)等多方共赢,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中央深改组第21次会议听取了三明医改情况汇报;在中央深改组第27次和33次会议上,又充分肯定了三明医改的做法。先后在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全国医改暨医保制度改革现场推进会、全国经济体制改革会上作典型发言。
然而,三明医改其实是一场倒逼的改革。由于三明是老工业城市,退休人员比重较高,财政压力比较大。还面临着药品流通混乱、药价虚高,医保多头管理、重复参保,基金使用效益不高等问题。2010年,三明城镇职工医保实现市级统筹,当年统筹基金亏损1.4亿多元,到2011年,实际亏损量达到2亿多元。这个亏损量当时在全省排在前列,占全市当年本级财政近15%,财政无法兜底。三明市委、市政府下定决心启动医改。
突破口在哪里?
第一个动作,破除“以药养医”的药品流通旧体制,取消药品加成,切断医院与药品、医生与医药代表之间的利益链条,建立医药费用管控机制。
第二个动作,就是取消“以药补医”,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改革。
第三个动作,通过药品联合限价采购,建立跨地区药品采购联盟,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行最低价采购,并严格执行“一品两规”“两票制”和药品采购院长负责制、提升医疗服务价格等有利举措,斩断药品和医院之间的利益链条,挤掉从药品到进入医院过程中的“利益水分”。
医院耗材的价格降了,医生的劳动比以前值钱了,患者的负担减轻了,这正是三明医改带来的红利。
如今,三明医改已进入“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第三个阶段。先进的信息化技术,优质的医疗资源整合,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底”的牢筑,让不少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上级医疗专家的服务。
近两年来,三明市积极响应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上的号召,以组建紧密型医联体(总医院)为载体,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去年底,已在全市组建了12个紧密型医联体,分级诊疗制度进一步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数和医疗服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20.49%、16.17%。同时,实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从“治已病”向“治未病”转变。
从今年开始,三明实行(C-DRG)收付费改革,在二级公立医院首次实现“同病、同治、同价、同质”,初步解决了医疗领域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
金改升级为农民铺好致富路
今年,沙县村级融资担保基金2.0版正式上线,高桥镇官庄村村民徐道平成为首批受益者。他一举获得30万元的贷款额度,为他扩大苗木种植规模解决了资金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农村土地、财税等综合改革的深入推进,三明农村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但由于农村缺少新型金融机构,农村担保抵押品受法律限制,农村信用环境不容乐观等影响,相当大部分的农户在资金需求上难以得到满足。
2011年12月,沙县成为全国6个农村金融改革实验区之一,为解决农民担保难问题,推出村级融资担保基金,在官庄村进行试点。
6年多来,村级融资担保基金贷款推广覆盖了全县120个行政村。截至今年3月底,累计发放贷款6917笔,6.55亿元,缓解了“贷款难、担保难”等问题,众多农户受惠。
2017年底,沙县农商银行全面总结了村级融资担保基金的经验,并针对存在的不足进行了升级,创新推出村级融资担保基金2.0版。
2.0版的村级融资担保基金更加快捷、简便、优惠、安全。
实行基金统一管理,追加农村产权作为担保,并有村委会协助处置,更有保障。不仅盘活了“沉睡”资产产权,而且让银行贷款更加安全。为广大农民进一步缓解了创业、兴业过程中的资金难题。
沙县的变化,仅是三明农村“普惠制金融改革”的一个缩影。通过大力发展以服务“三农”为主的新型农村金融组织,推进农村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三明又推出了“福田贷”“福茶贷”“福菌贷”乃至“福房贷”等多个特色“福农贷”产品。
以“福田贷”为例,永安市给予财政贴息支持,在金融机构7.08%的年利率基础上,财政每年给予2.5%贴息,农户实际只要承担的贷款年利率为4.58%,比农信社农户联保贷款等品种利率低近一半。目前,“福田贷”在永安、沙县、清流推广,已完成授信9037户、授信金额4.88亿元,累计发放贷款7384笔(户)、发放金额3.31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本来面向农村的普惠制金融改革还在向工业领域拓展。借鉴林权收储按揭贷款成功经验,推出了园区企业资产按揭贷款,为有产品订单、有市场,但因资金周转不畅,影响产销经营的企业带来了金融“活水”。这一做法入选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经验案例并向全国推广。
“金改”深入实施,不断增点扩面,让广大三明农民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开放热土打造区域协同发展的桥头堡
连日来,200多名建设者奋战在南龙铁路三明站现场,为工程最后扫尾“添砖加瓦”。南龙铁路全面竣工通车后,三明到龙岩只要50分钟,到厦门只要2个小时。
随着公路、铁路、航空建设的快速发展,昔日藏在深山的内陆三明已经实现通江达海、联南接北,成为我省重要交通枢纽之一。
得益于此,钢铁、水泥、机械、汽车、纺织、林产化工等三明传统优势产业通过加快“引进来”和“走出去”,得到不断发展壮大。
在“引进来”方面,围绕三明产业布局和“一十百千万”工程的实施,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力争引进一批好项目、大项目。在“走出去”方面,做大一般贸易、做强加工贸易、发展服务贸易,发展外贸综合服务、跨境电商等对外贸易新业态新模式,改善出口结构,促进外贸出口动能转换。在优化贸易通关环境方面,深入开展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行动,推进跨境贸易“优流程、减环节、减单证、降成本”,进一步提升三明市的营商环境。
数字是最好的证明:三明陆地港跨关区电子关锁联动模式取得历史性突破。五年来,共为全市出口企业减免各类费用超过1亿元,节省通关时间15万小时。5年来,全市外贸出口累计达600.8亿元,年均增长3.3%。其中出口“一带一路”的国家和地区达56个,累计出口33.3亿美元,年均增长6.7%。
三明正在以多年来积累工业基础和青山绿水两大优势,积极地响应、融入闽西南经济协作区的建设大局。
三明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响应,主动融入协作区。一是抓项目策划,总共谋划13个总投资527亿元的重大项目;二是抓工作对接,目前和厦门共对接52个总投资108亿元的产业投资项目;三是抓好规划的编制,积极参与闽西南经济协作区的战略规划编制,并同时启动三明市各专项规划的编制。
如今,三明正在加快开展以审批最少、流程最短、成本最低、服务最好、门槛最矮、诚信最优为主要内容的“六最”对标活动,营造国内一流营商环境,努力成为投资兴业、就业创业的理想家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