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日报 任思言 通讯员 其燚 肖丹 益辉
蓝天白云下,清澈的溪水穿村而过,村道小路旁、门前屋后整洁如新,花坛中的绿植、花朵随风摇曳;村中,身穿畲族服装的村民翩翩起舞,游客在农家乐品尝特色美味……这是元旦假期在罗源县霍口乡福湖村看到的景象。从贫困落后的小山村到特色旅游村,福湖村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之路。
近年来,罗源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扶持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以“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美丽乡村建设”为抓手,提升农村“颜值”,厚植农业“家当”,提升农民“底气”,将祥和秀美的乡村新图景描绘得愈发清晰。
产业旺则乡村兴
日前,在罗源县长治村创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菇棚内,几名工人在采摘秀珍菇。这些秀珍菇会放入保鲜库,几天后运往全国各地的农产品市场。
罗源县素有“中国秀珍菇之乡”的美称,种植秀珍菇1亿多袋、产量5.8万吨、产值突破6亿元,有全国最大的秀珍菇生产基地。“起步镇是福州市第一批食用菌产业省级农民创业示范基地。”创鲜公司负责人钟则銮告诉,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年种植秀珍菇200多万袋,还新上了食用菌低温真空脱水即食品加工项目。近年来,创鲜公司在精准扶贫上下功夫,鼓励贫困户以扶贫资金入股,成为食用菌生产的一分子,还吸纳剩余劳动力和周边村庄群众500多人来公司工作,让他们在家门口就业。
“在菇厂当采菇工,月收入有4000多元,赚得不比城里少。”采菇女工黄丽秀笑着说。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物质基础。罗源县因地制宜,提出“一菇独秀,八产并进”的产业发展理念,加快推动食用菌、花卉苗木、竹业、茶业、果蔬、畜牧业、渔业、乡村旅游业八大产业,发挥食用菌产业的独特优势,推进起步镇省级农民创业示范基地暨食用菌基地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形成产业集聚。
同时,六大建设指挥部与八大产业逐项挂钩,助推各产业提档升级,加快产业精深加工发展,延伸产业链,逐步形成“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格局。
有“颜值”有内涵
走进罗源县白塔乡南洋村,平坦宽阔的村道、整齐划一充满畲族风情的房屋,让人感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新气象。南洋村的主街是进村的通道,原来较为狭窄,近年来经过改造,已成为“最美村道”,两旁墙上具有浓郁畲族特色的彩绘吸引不少游客拍照。
南洋村民的幸福感来源不只于此。村里通过推广垃圾分类、污水治理等,为村民们营造了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村里还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模范带头作用,以党建引领乡村发展。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南洋村的“颜值”越来越高,成为“精品村”“示范村”“美丽乡村再提升村”。
不仅在环境上实现大转变,南洋村还成为青年创客的乐土。去年在该村举行的罗源县乡村振兴创业创新大赛,吸引了众多青年创客用“梦想”描绘出美丽乡村新画卷,让这个畲族古村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近年来,罗源以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为切入点,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创新“秀美山川”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与污水垃圾治理工作相结合的模式,着力补齐农村环境短板。
目前,罗源正大力实施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已经累计创建105个美丽乡村,预计到明年基本实现美丽乡村建设全覆盖。
统筹规划绘蓝图
有体系,才有底气和方向。罗源县整合资源,在全省率先开设实体性乡村振兴培训学校,与浙江省海峡两岸美丽乡村学院、福州市委党校(行政学院)等联合办学,资源遍布全国。学校不仅邀请联合办学单位专家学者前来授课,还组织罗源县人员前往联合办学单位接受培训、实地考察学习各地的经验做法。
同时,罗源在全市率先全面完成村级乡村振兴服务站建设,实现“一窗式”受理、“一站式”代办,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乡村振兴,离不开资金的支持。罗源县充分运用政策杠杆“四两拨千斤”,将所有涉农资金整合、统筹到乡村振兴办公室,统一调配,用于试点村镇和八大产业的建设,破解了乡村振兴资金瓶颈。
“‘千村一面’‘千篇一律’同质化发展,让许多特色村庄失去了独有的魅力。只有统筹一盘棋,坚持走差异竞争、特色发展之路,乡村振兴才能稳步推进,让农村群众共享更多发展红利。”罗源县相关领导说。
静伫青山绿水间,远村近寨胜诗篇。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犹如一支饱蘸墨水的妙笔,在罗川大地上徐徐绘出一幅以实力、美丽、活力、幸福为主色调的乡村新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