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的安溪实践:挂钩帮扶不漏一户一人
2019-01-10   作者:濯清涟   来源:茶艺网

扶智成茶乡新时尚

以茶脱贫,安溪80多万人受益。仅2014年以来,安溪就组织实施产业发展项目86个,投入帮扶资金近1700万元;安排县直单位挂钩帮扶100户贫困户发展生产,每户扶持1000元至3000元。

“要因地制宜、把准实情、有效施策,做到实事求是‘扶真贫’,因地制宜‘真扶贫’。”不久前,在安溪县深化精准扶贫工作会上,县长高向荣对全县扶贫攻坚发出了动员令,县、乡、村各级干部分别挂钩帮扶,乡镇党委书记、镇长挂帅逐户走访、甄别、把关。明天,一场集聚海内外安溪人力量的“百企联百村帮千户”结对帮扶大行动,将在茶乡大地正式拉开帷幕。

曾被定为国家级贫困县的安溪,近年来发扬“靠自己的骨头长肉”的精神,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坚持“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管是“一叶飘香、多元增收”的产业扶持,还是扶心扶智的电商培训,安溪摸索出一套可资借鉴的精准扶贫样本。如今,安溪已然跻身县域综合实力全国百强县第68位、全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百强县居第31位。2015年,安溪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15元,连续10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

政企联动

挂钩帮扶不漏一户一人

开春以来,安溪县四套班子领导带头,县、乡、村三级联动,干部进村入户,认真做好贫困户的建档立卡工作,分析贫困原因,制定扶贫计划,开展挂钩帮扶行动。

安溪县长高向荣到祥华珍山、长坑水缸等贫困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调研,走访了陈建毅、陈万水等贫困户,并以个人名义为陈建毅送上助学金、帮陈万水出资买羊;县人大常委会主任谢保家实地走访,帮助凤城镇上山村吴俩发、林天正等贫困户联系就业,送资金、送技术上门,帮扶感德镇尾厝村李文明发展山羊养殖;县政协主席廖皆明到湖头镇半山村开展精准扶贫调研,走访了李国表、李梅莲等贫困户,帮助他们发展茶叶种植加工;县委副书记刘林霜到官桥镇石林村开展精准扶贫调研,召开座谈会,征求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建议,同时对林荣裕、林水树等贫困户进行具体帮扶……

今年来,在这场以实施精准扶贫为基础的扶贫开发攻坚战中,安溪明确:县处级领导干部每人挂钩帮扶1个贫困村和2户贫困户,县直单位科级干部每人挂钩帮扶1户贫困户,其余贫困户由各乡镇安排乡、村两级干部挂钩帮扶。每个贫困村由1个县直单位挂钩帮扶。各乡镇应派出驻村帮扶工作队,由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担任队长,1-3名干部为工作队员。

刘林霜介绍说:“企业帮扶是推进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抓手和有力补充。我们将采取一企帮一村、多企帮一村、一企帮多村等方式,通过产业联村、项目带村、智力扶村、捐赠帮村等手段,增加农民收入。”

安溪积极引导、鼓励海外安溪会馆、异地安溪商会及全县所有的会员企业、直属商会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支持扶贫工作。明日,安溪县将启动“百企联百村帮千户”精准扶贫行动,海外安溪会馆、异地安溪商会、民营企业代表等,将与建档立卡的贫困村签约,通过开展产业扶贫、就业扶贫、公益扶贫等途径,用2年时间,帮扶100个以上村、1000户以上贫困户实现脱贫。

事实上,今年来很多企业已经开始与村进行结对帮扶。安溪籍乡贤、厦门恒兴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柯希平到其结对帮扶的感德镇大坂村开展实地入户走访,还表示将从其创办的恒兴中学每年的招生计划中单列一定名额给大坂村,并提供一定数额的奖、助学金。厦门新贺股份有限公司、安溪顺源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等企业,与蓬莱镇联合举办了一场招工现场会,涉及小烫工、机修工、服装机工等20多个工种,为当地村民提供了500个就业岗位。

产业扶贫

一叶飘香 多元增收

安溪以茶叶闻名于世,这里素有中国茶都之美誉,全县种植面积达60万亩,年产量6.8万吨左右,安溪人的生活离不开茶。 近年来,安溪县委、县政府深入实施“以茶脱贫”战略,大力推广“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通过组织化和良好管控提高茶叶品质及效益。

地处西坪镇偏僻角落的留山村,茶叶缺乏品牌,销路不畅,售价不高。在安溪县有关部门指导下,留山村成立留山村茶叶专业合作社,将茶叶品牌命名为“留山村爱心茶”,体现生态有机营销理念,在第六届茶博会上展出,深受顾客喜爱,目前已和一家上市公司电商部及中国绿链集团签订销售协议,以现代电商销售模式和传统线下销售模式相结合,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近年来,在茶乡安溪,合作社发展迅速,整个安溪有1000多家茶叶专业合作社。这种家庭作坊抱团的发展方式成就了大产业,使安溪农民得到实惠,经济收入逐年提高。目前,安溪全县有30多万人从事和茶相关的行业,80多万人受益于茶产业,农民年人均收入56%以上来源于茶产业。

历经近30年来的不懈努力、持续运作,安溪茶产业创造了“县级茶叶总产量、总产值、单位效益、受益人口、产业配套”等多项全国第一,安溪铁观音香飘四海、享誉五洲,日益成为国际化大品牌。去年12月,国家质检总局联合央视发布2015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结果,安溪铁观音品牌价值以1401.38亿元,列国家质检总局认定地理标志茶叶品牌价值全国第一。

成立合作社,不仅在茶行业。安溪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大力引导退茶还林还果还蔬,用好设施农业等补贴政策,精准指导贫困村和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殖,培育了“四金”(金线莲、山茶油、官桥豆干、柿饼)、“四银”(淮山、湖头米粉、茭白、麻笋)等特色农业品牌,改变唯茶是农的生产结构,实现“一叶飘香、多元增收”。

仅2014年以来,安溪就组织实施产业发展项目86个,投入帮扶资金近1700万元;安排县直单位挂钩帮扶100户贫困户发展生产,每户扶持1000元至3000元。此外,下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200多万元,帮扶67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种养殖业,每户扶持3000元。

而作为泉州市唯一被列入省扶贫小额信贷创新试点的县,安溪率先开展扶贫小额信贷创新试点工作,为贫困农户贷款提供便捷担保服务,切实解决农户贷款难、担保难的问题。目前已发放扶贫小额信贷3172.6万元,助力760户贫困农户发展生产。未来5年,安溪还将扩大扶贫小额信贷额度至1亿元,助力精准扶贫到村到户,促进贫困村、贫困户实现增收。

茶乡群众幸福感倍增

当扶贫工作“扶”起了钱袋子之后,如何进一步“扶”起群众的幸福感,深化、巩固扶贫成果?安溪按照“将扶贫开发变成实实在在的惠民工程”的要求,全面推进基础设施帮扶,致力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提升茶乡群众的幸福指数。

贫困落后历来与交通闭塞相随。昔日的安溪之所以贫穷落后,交通问题是最大的“掣肘”。打开山门、优化交通、直达沿海,是百万茶乡人民最关心、最期盼、最不遗余力在加以推动的。

2012年,金安高速正式通车运行,安溪县终结没有高速的历史,也拉近与沿海发达城市厦门的距离;2013年,莆永高速通车,金谷、湖头、白濑等乡镇通上高速;2014年,泉三高速安溪连接线完工通车,设安溪枢纽互通与建成的金安高速公路连接,再次推进安溪对外交通便捷力度;途经安溪并设有站点的兴泉铁路,预计今年开工建设……一条条高速公路的通行,让安溪进入全面“高速时代”。

而在茶乡的公路建设中, “十二五”期间安溪投入近8亿元,对专养公路中一些影响、制约全县交通的路段和瓶颈节点进行拓宽改造,提升公路通行能力,在对外安溪亟须修复或改造的省道干线水泥路实施“白改黑”及拓宽工程,提升公路路面等级,使茶乡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基础更加坚实。

近年来,随着收入的不断增加,广大茶乡百姓纷纷进城购房置业。安溪县委、县政府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注重城市品位提升,大手笔建设慢道、科技馆、妇女儿童中心等公共设施,组团式推进一中片区、三安大桥片区、参洋片区等区域开发建设,打造全国首个县级万达城市综合体、宝龙城市综合体、金融行政服务中心等一批城市节点、重要商圈;建成大龙湖诗词长廊、茶都木栈道、湾美景观长廊、茶文化长廊等慢道。2015年,安溪荣膺“中国最美丽县”“国家园林城市”“福建十大醉美县城”等称号。

“如今的安溪,既有现代都市的风采,更有田园生活的惬意,生活在茶乡,最幸福!”市民王杰浩非常感慨。他回忆,20年前,当时安溪县城给人的印象是:横直两条街、一间小百货,两处饮食店、最高四层楼。如今的安溪县城,城区已经从1990年前不到0.8平方公里,拓展到现在2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已达36万,变大了、变亮了、变美了。

“授人以渔”拔“穷根”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就可能改变一个家庭的生活,这是最直接、最精准的扶贫方式。”安溪人深谙其道。

茶是安溪人的“命根子”“钱袋子”。为了破解安溪茶产业提升的“人才瓶颈”,该县创办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开创了福建教育史单个教育项目社会捐资最多、筹建进度最快的先河。去年,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首届150位毕业生正式走向职场,就业率达到100%。创办茶学院,为安溪持续培养茶业技术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近年来,安溪还通过财政买单,启动规模庞大的农民培训工程。数万涉茶人员接受系统化、专业化培训。其中,2014年以来,安溪县共开展贫困人口实用技术和就业技能培训2万多人,每个贫困户都有1人接受免费技能培训、掌握1-2项实用技术,此外,该县还大力推行订单、定向创业培训,推动更多贫困地区务工人员由体能型向技能型就业转变。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安溪县把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作为解决“农民收入哪里来”问题的有力抓手,从培育龙头到招商引资、从政策优惠到电商培训等多方发力。2010年,安溪县与商务部、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联手搭建茶多网;2012年,安溪成立茶多网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2013年,安溪县成立电子商务协会;2014年起,出台《安溪县加快电子商务发展实施意见》,每年财政安排3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每年每人补贴2000元支持200人次上淘宝大学,电商企业还可享受到包括财税、绿色通道、金融等方面的优惠和服务。一批又一批新型农民坐在家里,凭借电脑,就可以做天下的生意。

在安溪,茶多网、弘桥智谷等一批国家级电商基地引入了“基础—提高—团队—孵化—创业”五级电商人才培训体系,开展培训100多期,输出专业电商人才3000多人,每年为当地解决近万人的就业问题。

据统计,目前安溪电商从业人员达7万多人,电商企业3000多家。2015年,安溪县电商交易额超33亿元,其中,茶叶电商交易额超20亿元,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第一;5个村入选中国电商村,以“中国滕铁工艺乡”闻名的尚卿乡入选全国19个“淘宝镇”之一;安溪更是入选省第一批电子商务示范县。

“对安溪而言,扶贫开发一直在路上”,高向荣表示,今年安溪将从实施交通扶贫工程、推进金融扶贫试点、扶持产业脱贫项目、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增加财政转移支付、提高精准扶贫力度、加大就业脱贫力度、充分挖掘土地潜力、着力推进造福工程、推动社保兜底脱贫、切实增加村财收入等十一项措施入手,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助力全县精准扶贫。同时,财政每年也要增加投入1000万元,用于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和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

“我们的目标是,到2017年要让71个贫困村全部脱贫。”展望扶贫前景,高向荣信心满满。

安溪打响精准扶贫攻坚战

眼下正是桂花飘香的时节,“打桂花”成为一景。近日,笔者在桂花栽培较多的虎邱镇芳亭、林东等村看到,家家户户都在忙着打收桂花,村民们有的在桂花树下拉好棚布做好接花准备,有的拿着长竹竿拍打桂花树,空气中弥漫着袭人的花香,让人感觉如同沐浴在花海中,画面美得令人窒息。

去年以来,安溪县紧紧围绕省、市“精准扶贫”工作部署,继续发扬“靠自己的骨头长肉”精神,在扶贫的同时更注重扶心扶智,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精准式”扶贫转变,帮扶49个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落实帮扶项目299个,投入帮扶资金7692万元,减少贫困人口2.35万人。

扶贫聚力到村

安溪县祥华乡珍山村位于安溪、华安、漳平三地交界处,群山连绵,山高路远。要致富,先修路。去年以来,安溪县、乡两级以珍山村列入省扶贫村为契机,整合扶贫、交通、移民、财政、审计等部门,连片推进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原有的3米宽16公里的进村公路道路拓宽至6.5米;拓宽本村通往福田乡道路,方便珍山村村民往来福田高速出口……

“村离乡政府16公里,山路崎岖不平,全是土路,遇到雨天车子根本进不了村,加上道路经常坍塌,给人员往来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近年来外来的茶商进村渐少。现在好了,修了路,我们的茶叶销售又顺畅了。”茶农陈明火兴奋不已。

省委组织部选派驻珍山村第一书记蔡奋山把高效解难题总结为部门的团体战和不脱钩、不断线的持久战:“针对茶季用电问题,电力等部门持续帮扶两年,改造升级电网、建设变电站,缓解了茶农用电高峰电压不足的问题,茶季茶农再也不愁断电影响制茶了。”

“各级领导非常关心我村的扶贫工作,去年,县长高向荣还亲自带领相关部门到我村开展现场扶贫,让财政等部门拨款90万元,用于改善村小学办学条件和生活条件。”珍山村村主任陈锦珊告诉笔者。

珍山村的扶贫攻坚态势,是安溪县整合县直单位帮扶资源,集聚扶贫力量,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的一个缩影。2014年以来,该县共帮扶49个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其中省级5个、市级17个、县级27个,落实帮扶项目299个,投入帮扶资金7692万元。

“除了整合县直单位定点扶贫,该县10个扶贫开发重点乡镇还主动与晋江市沿海10个镇(街道),开展山海协作结对帮扶,实施10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落实首批对口帮扶资金385万元。”安溪县脱贫办主任陈永春告诉笔者。

产业带动到户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是安溪县引导贫困户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基本产业的思路。

地处安溪偏僻角落的湖上乡盛富村,海拔680米。“高山云雾出好茶”,这个常年云雾缭绕、日照充足的山村,是出上品铁观音的地方,但长期以来茶农“单打独斗”、无序竞争,茶叶缺乏品牌,销路不畅,多数被规模茶企低价收购,贴牌后高价销出。

在安溪县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盛富村党支部牵头筹集资金50万元,创办了“盛富茶叶合作社”,探索出“支部+合作社+农户”的生产模式,注册了“盛富金铜锣”商标,把“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好茶卖到了沙特阿拉伯等中东国家。该村村民钟锦置喜滋滋地说:“加入合作社后,茶叶价格比以前高了许多,自己又在合作社里打工赚钱,一个劳力能有多种收入,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盛富村是安溪县实施产业扶贫工程的一个生动例子。据了解,通过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安溪县帮助贫困村大力发展茶产业、山茶油、生姜、柿饼、淮山、茭白、石斛以及藤编工艺等产业,增加农民收入。“去年以来,全县共组织实施产业发展项目59个,投入帮扶资金近850万元;安排县直单位挂钩帮扶1000户贫困户发展生产,每户扶持1000元至3000元,下拨中央财政专项资金85万元,帮扶28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种养殖业,每户扶持3000元。”陈永春介绍。

金融扶贫是安溪县产业扶贫的另一重要手段。

作为全市唯一被省里列入扶贫小额信贷创新试点的县,安溪县推出了扶贫小额信贷,积极探索金融扶贫的有效途径,实施精准扶贫到户。“以前只能四处打零工,收入不稳定。在扶贫小额信贷的帮助下,我回家种了3亩多的茭白,不仅收入逐渐增长,家里的老人小孩也照应得了。”说起小额信贷的“造血式”扶贫,安溪县龙门镇的林健木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据悉,安溪县去年启动扶贫小额信贷以来,目前已发放扶贫小额信贷2037.7万元,助力492贫困农户发展生产。未来5年,安溪还将多渠道筹措资金,将扶贫小额信贷风险金金额扩大到1000万元,形成1亿元左右的扶贫小额信贷资金池,为实施精准扶贫到村到户,为贫困村和贫困农户实现增收提供资金支持。

股份合作带一批、金融扶贫促一批、动员乡贤包一批,通过精准的产业扶贫模式,去年以来,安溪就使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减少了2600户,共计1万人。

智力帮扶到人“扶贫先扶智,治穷先治愚”。搞清“家底”,智力扶贫,成为安溪县精准扶贫到人的前奏。

谁家劳动力还没有培训、谁家没有信息或思路不对……县扶贫部门先后给71个贫困村2.15万户7.53万贫困人口进行了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安溪借助弘桥智谷网商学院、电子商务孵化基地等平台,依托安溪茶学院、安溪茶校等院校资源,利用“茶叶万人培训工程”、“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等载体,按照个人所需,分批次组织贫困人口参加各类实用技术培训,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更多群众掌握了脱贫致富的“一技之长”。

蓬莱镇后厅村年仅23岁的刘伟东是其中的受益者。由于家庭拮据,2007年他初中没毕业就早早辍学在家,在家里,平时帮父母干点农活,做做工艺品,偶尔也上上网。2012年,小刘参加了电子商务孵化基地提供的免费电子商务培训。回来后,他在淘宝上试着开两家店铺:一家卖茶叶,一家卖藤铁工艺品。他将原来的家庭作坊变成“淘宝店+家庭工厂”,使得这里的茶叶和藤铁工艺家居用品行销全国各地。

如今,刘伟东已拥有近10家网店,20多名员工,“最初只能维持收支平衡,后来情况好多了。现在一年的销售额能达到上百万元。”谈话间,刘伟东电脑上阿里旺旺的“叮咚”声不绝于耳。

配合省、市,积极选派部门和乡镇干部派驻贫困村,指导村民发展生产,是该县开展智力帮扶的措施之一。

走进参内乡罗内村千粒红蔬菜专业合作社,社长黄素珠指着车间里一箱箱正在装箱待发的新鲜瓜菜说:“这都是我们这刚摘的新鲜瓜菜,准备给县城各大超市送哩!”

在车间后方,菜棚里的农民黄源水搬出一篮子花菜送往车间,“这都是政府带来的好处。”他说的“好处”,就是县委、县政府派驻到该村的农茶局干部小张帮助他们改进了温棚,还教了新技术。小张到该村后,直奔农民多年种菜而没能致富的产业,从根子上找到了原因——设施落后,技术不到位,又及时“寻医问药”,推广一年三种三收、育苗移栽、无公害栽培管理等技术,并经常深入基地指导,很快提升了蔬菜的质量和产量。老黄算了一笔账,以前一棚菜种一年,收入三五千算好的了,今年一年种三茬,收入近两万元。老黄感慨道:“还是新技术好。”

“对安溪而言,扶贫开发一直在路上”,安溪县县长高向荣表示,今后,安溪将加大扶贫工作力度,落实县领导和乡镇领导联系挂钩帮扶制度,财政每年也要增加投入1000万元,用于整村推进扶贫开发和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我们的目标是,到2017年,要让71个贫困村和5.1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品牌帮扶促增收

9月28日,泉州晚报社总编林耀平一行到安溪县调研。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教育工委书记刘锦川陪同调研。

林耀平一行首先来到大坪乡前洋村,详细听取该村情况介绍,就该村发展规划、急需解决的问题等事项进行座谈交流,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共同梳理出今年的发展思路和主要工作任务,并为该村送上电脑等办公用品。

前洋村地处安溪与同安交界处,是泉州晚报社挂钩帮扶的市级扶贫村。座谈中,林耀平指出,前洋村生态良好,“毛蟹”资源丰富,要发挥优势,成立合作社,统一品牌经营,积极发展特色产业。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和村容村貌建设,为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他表示,泉州晚报社将提供宣传和推介平台,打响毛蟹品牌,提升知名度,拓宽销售渠道,促进群众增收。

调研中,林耀平一行还深入到虎邱镇和尚卿乡,实地参观自在仙境古厝茶家侨墅、国心茶业基地等项目。

据悉,今年茶博会期间,安溪县将与泉州晚报社携手,组织开展全国地市报总编()赴安溪采风活动。届时,近百名全国地市报的总编()将在自在仙境古厝茶家侨墅亲身体验铁观音的传统手工制作技艺,在黄岭村国心茶业基地实地感知高海拔有机茶园现代化管理模式。

责任编辑: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