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 陈晓燕
寿宁县凤阳镇官田村,是凤阳锌葡萄的重点种植区域,也是凤阳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区所在地。前不久,该园区被列入省农业农村厅公布的2018年福建省农村创业创新园区。
凤阳镇是著名的“高山晚熟富锌葡萄之乡”,目前该镇规划建设的十里葡萄长廊已渐具规模,种植着逾万亩锌葡萄。2018年,凤阳葡萄再次刷新了销售纪录——单价每公斤近20元,销售总额2亿元左右。
产业发展了,脱贫攻坚也不落后。镇里的贫困户,日子越过越红火。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镇里无劳动能力的26户重点贫困户,每户还将在春节前领到1万元的红包。
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双轮驱动,凤阳镇交出了这份令人瞩目的成绩单,其中的秘诀何在?镇党委书记梅春强说,这都归功于名为“我有一亩葡萄园”的全新扶贫模式。
输血变造血做活葡萄文章
凤阳镇位于寿宁县东南部,地处白云山麓,平均海拔600多米,日照强,水源充沛,土壤含锌,种植葡萄有着天然优势。凤阳种植葡萄具有悠久的历史,这在明末廉吏冯梦龙的《寿宁待志》中就有记载。下半岭村还有一株600多年前种植的葡萄古树,围径达112厘米,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葡萄树。
镇长何玲华告诉,以前在凤阳,农户种葡萄是零星种植,直到2012年,才开始规模化种植。近年来,凤阳镇一方面建立“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实施优惠政策,提供财政补助,引导果农全面推广葡萄避雨栽培和农业“五新”集成技术;另一方面通过品牌宣传,引进互联网营销,致力将葡萄产业做大做强,拓展群众增收新路径。现在,葡萄种植产业快速提升,并建立了寿宁县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目前全镇13个建制村村村种葡萄,有38个葡萄专业合作社,这在全县是最多的。
近几年,凤阳镇还通过举办寿宁锌葡萄丰收节、锌葡萄文化节,提高凤阳锌葡萄的知名度。到了丰收季节,来自寿宁县各乡镇及周边县市的游客、摄影爱好者,在这里采摘体验、观光拍摄,场面蔚为壮观。镇上的农家乐,日日爆满。
锌葡萄已成为凤阳的一个品牌,也成为当地农民致富的支柱产业。原本找不着门路的贫困户,通过葡萄种植增强了自我造血能力。据统计,该镇2017年实现“摘帽”的74户贫困户中,以种植葡萄为主业的达到近六成。
不过,仍有一些贫困户因病残等原因无法进行田间劳作,错过了这班致富“快车”。“对于这部分贫困户,我们采取了政策性兜底保障,但这只能解决他们的温饱,无法实现增收致富。”梅春强说。
如何为这些特殊群体找出一条稳定增收的新路子?在乡镇干部和葡萄种植大户的思想碰撞中,一个名为“我有一亩葡萄园”的全新扶贫模式逐渐成型。
葡萄园托管多方共赢谋发展
新模式的核心是托管。“针对无劳动能力,因灾、因病等脱贫不稳定的重点贫困户,政府出资向葡萄专业合作社购买葡萄园,委托给合作社管理,政府则从品牌建设、产品销售、物流运输等方面予以支持。托管葡萄园的收益,一部分用于向贫困户发放固定分红。”凤阳镇党委综治副书记林通灵介绍说。
去年5月,凤阳镇在祥瑞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投资60万元租下了30亩葡萄园,交由合作社托管,然后以每亩每年1万元的收益分配给尚无劳动能力的26户贫困户。如此,贫困户依托合作社就能获得稳定的经济收入。
“我有一亩葡萄园。”如今,凤阳镇的贫困户们都能自豪地说出这句话。
祥瑞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是镇里最大的一家合作社,也是唯一一家国家级专业合作社。合作社负责人缪文钦说,“我有一亩葡萄园”托管模式的优势在于,它实现了贫困户、政府、合作社三方共赢。按照商定的托管模式,托管期间葡萄由合作社负责管理与销售,每年以每亩1000公斤、每公斤20元的标准支付给政府2万元作为当年收益。这2万元中,5000元作为政府投入资金的回笼,1万元作为重点贫困户的分红,余下的5000元作为合作社的运营管理费用。
“从政府角度来看,4年内能回笼投入资金,还能为贫困户提供稳定收入。对于贫困户来说,既享受葡萄产业红利,又不用承担技术、市场等风险。而对于合作社来说,看似盈利被摊薄,实际上并不吃亏。”缪文钦给算了一笔账,首先,政府一次性支付的60万元给合作社带来了流动资金;其次,合作社每年还将从托管葡萄园中获得5000元的运营管理费;此外,一亩葡萄园的产量正常都在1200公斤以上,远高于1000公斤的标准,超出部分都将由合作社“收入囊中”。
去年,托管的30亩葡萄园平均每亩产果1350公斤,每公斤价格在20元以上,实际每亩收益近3万元。何玲华告诉,目前,合作社已向镇政府支付了60万元收益金。托管的26户重点贫困户每户将在春节前领到1万元红包,扶贫新模式成效初步显现。
只有确保葡萄产业有良好的收益,才能形成长期而稳定的兜底效应。因此,如何让葡萄种得好、卖得更好,便成为产业扶贫新模式取得成功的关键。
来到凤阳镇“我有一亩葡萄园”示范基地,寻求答案。
中移动投资30万元,与镇政府合作建设的可视化系统和农产品可追溯系统是该基地的一大亮点。“目前,示范基地已安装10个高清摄像头,客户通过手机APP客户端可以随时点击查看葡萄园种植管理、包装、物流等各个环节。”基地工作人员告诉。
不仅如此,该基地还以定制葡萄园的形式,招募爱心消费者定制葡萄园。定制园消费者每亩每年可获得1000公斤左右的高品质葡萄。目前,定制葡萄园的规模已达20亩。
为提高葡萄种植户防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去年6月,镇政府出资8.12万元,为全镇67户贫困户的353亩葡萄园购买了葡萄产业台风、暴雨指数保险。据了解,去年台风“玛莉亚”过后,共有67户贫困户因这份保险受益,总计获得42.36万元的赔偿。“去年6月13日,镇政府为我们买了保险,7月11日台风就来了。还好有这份保险作保障,不然损失就大了。”葡萄种植户缪义库说。
该镇还不断完善葡萄的冷链运输系统,在葡萄主产区及交通要道设立多个葡萄冷藏库,与顺丰物流等多家大中型物流公司签订战略协议,建立起高效的智慧物流网络,实现区域内定点投放和实时送达。在销售渠道上,由政府牵头,线下与百果园、果之鲜、京东生鲜等大型销售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依托其销售优势让葡萄产品进入各大城市,并与“下乡的味道”电商平台合作,进一步完善多元化销售模式。
梅春强告诉,“我有一亩葡萄园”项目实施以来,一些大型企业纷纷向镇政府寻求合作。目前,万科集团已投入300多万元,在凤阳全镇实施土壤改良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