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霄县棪树村,坐落于乌山脚下,包裹在一片翠绿的枇杷林海中,生态美景入眼来。而在数年前,棪树村却是位置偏僻、环境脏乱的穷山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让棪树村村美民富产业兴,千亩枇杷林海焕发一道亮丽的乡村风景线。
去年10月,2018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公布,棪树村上榜,并成为漳州市唯一获此称号的村落,每年造访的全国游客约20万人次。
野果子变“金丸子”
“早钟6号”枇杷是云霄的“拳头”产品。棪树村是全县最早引种此品种的地区之一,经过数十年的产业发展,成为全县最大的枇杷生产基地。
然而,棪树村却曾遭枇杷种植产业发展瓶颈期,传统耕种模式下的村民对引种“早钟6号”持观望态度,不愿承担风险发展枇杷种植。
“改变有风险,但一成不变会被时代淘汰。不试试怎么知道‘早钟6号’是野果子还是金疙瘩!”为让枇杷果在棪树村落地生根,以吴成德为首的几名老党员挨家挨户上门做思想工作,带领几户村民引种枇杷,并在第一年大获丰收,走俏国内市场。
枇杷越种越多,如何越卖越好?2016年,棪树村整合枇杷资源优势,规划建设棪树枇杷生态观光园,建栈道、全配套、兴文创,积极推广“生态+现代农业+乡村游”发展模式,着力打造集旅游景点、生态采摘、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园,让枝头的甜枇杷变成助农增收的“金丸子”。
近年来,通过“乡村旅游+”带动,棪树村累计接待游客超过50万人次,直接和间接带动农户1000多户,增加就业机会2000多人;增加旅游经济收入超3000万元,户均增收0.6万元以上。2017年,棪树村的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5.82万元,一举摘下贫困村的“帽子”。
“脏乱差”变美如画
巍巍乌山下,棪树村绿意葱茏,一条生态栈道如盘龙蜿蜒,古香古色的民居点缀两边,“无边绿海为怀抱”的美丽画卷徐徐展开。
“早前,村里遍地鸡粪,部分村民有随手丢弃垃圾的坏习惯,村容村貌脏乱。如何守住美景?美化环境、护住生态是关键。”村支部书记吴高武说道。
拆猪圈、拆牛蛙池成为棪树村“整容手术”划下的第一刀。
随后,该村以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为重点,先后投入600多万元,加速推进排污排水系统、房屋立面提升、村庄绿化亮化、农民公园、公厕等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同时,全村还深化垃圾综合治理,建立村保洁队伍,完善保洁设施,新建垃圾处理站,坚持做到垃圾日产日清,保证收集率和转运率均达到95%以上。
此外,棪树村引进文创“活水”,以墙绘、卡通立像、文明标语等为载体,将棪树村打造成创意十足的“枇杷乐园”,传递文明出游、文明采摘理念。让游客赏美景、尝枇杷的同时,也体验一把“创意旅游”,分享棪树村的文化故事。
空壳村变“人气村”
建园区、兴文创,棪树村的园林革命带热乡村旅游,走出一场从“走出去”变成“要回来”的发展之路。粉刷老厝、添置桌椅、规整厨房,外出创业的年轻人纷纷返乡,用外出打工攒下的积蓄,筹谋起“家门口”的致富经。
初冬,棪树村的千亩枇杷林海点缀点点“白花”。返乡创业者吴汉洲夫妇经营的“小布达拉宫”农家乐,便掩映在“雪景”中,笑迎游客。
“这阵子赶上枇杷套袋,家门口的枇杷林看上去就像下雪一样。不少游客从全国各地赶来看‘雪景’。”尝到乡村旅游甜头的吴汉洲喜笑颜开。在他身后,妻子正忙碌接听电话,前台的行程本上记满了旅游团的招待计划。
“家乡成了‘人气村’,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返乡族回乡创业,在村里做起农家乐。”从一桌到十桌,从老厝的简单粉刷到租房扩建,吴汉洲夫妻俩的“小布达拉宫”越办越好,遇到生意火爆时,一周接待游客超过2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