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仙游县钟山镇鸣和村,一个新建的“鸣临新村”正火热装修。今年春节,该镇地处深山的临水村整村山民将搬进该新居过年。
“鸣临新村”新建的牌坊上,一面高悬“鸣临新村”,一面高挂“安居乐业”。步入小区步道,一栋栋白瓦红墙的新居整齐排列。钟山镇政府综治办专职副主任张翔介绍,临水村地处偏僻山区,是距离钟山镇集镇区12公里的贫困村,村民生产、生活、就医、就学十分不便。而且村里大多是上世纪60年代的土坯房,不少已成为危房。为此,钟山镇多方筹集资金,实施临水村整村搬迁项目。2002年,该村上湖底自然村已经搬迁到鸣和村,此次剩余的大厅和尾洋两个自然村也全部搬迁到新建设的新型农村住宅小区。此外,全镇危房户、无房户、地灾户也一起集中安置到这片造福工程集中安置区。
该安置区统一规划建设25幢联排住宅,每幢3-5套两层半,共计104套。此次安置94套,其中临水村搬迁户65户,其余用于安置10个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地灾户、拆迁户和其他住房困难户。此次共有73户享受补助建房政策。新村的基础设施配套全部由政府投资。
张翔说,要让困难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新村将发展现代农业,开发农家乐。小区预留了种菜地,附近还有农业生产大户,有效解决搬迁户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帮助他们精准脱贫,也吸引外出打工山民回乡就业。
正在新房张罗的邓智永满脸喜悦,在湖南打工的他,是特地赶回装修。他说,临水村地处偏僻,村庄没有学校,孩子到了上学年纪,只能到镇上就学,妻子也在镇上租房。政府关心群众生活,给予很好的安置。今后搬到新居,孩子上学就方便了。“过去村庄贫困,只能外出谋生,现在这里马路宽敞,人气旺,无论是就业,还是创业,都有机会。”邓智永打算着,将来不再背井离乡,就在家附近找份工作。
新房在装修,在“鸣临新村”附近菇棚采蘑菇的邓金灿满心牵挂。邓金灿是临水村菇农,临水村交通不便,外来客商不愿意进村收购,运输到镇外销售成本高,且一路颠簸损耗大。无奈之下,邓金灿只能外出租地种植蘑菇。现在安置的新居离菇棚只有1.5公里。“以前在临水老家,蘑菇销不动,只敢种一季。如今交通方便,销路越来越好,各地客商都来订货,每年种植两季,种植规模扩大了一倍,还供不应求。”
而在临水村探访发现,这里是邓氏族人聚居地,村居依山而建,星散分布,生态环境优美。砍柴归来的78岁村民邓金妹说,山里什么都好,就是生活不便。村里连家小卖铺都没有,越来越多的村民外出居住,村庄几乎成为“空壳村”。
临水村村支部书记、村主任郑青青介绍,邓金妹是临水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与妻子体弱多病,儿子因车祸残疾,还有年幼的孙儿,一家生活艰辛。6口人挤在35平方米的土坯房里,逢雨天还会漏水。这一家是精准扶贫国定贫困户,按照造福工程政策,翻建新房一人可补助2.71万元,他们一家补助16.26万元,再加上残疾补助等其他政策补助金,不花一分钱,就分到一套110平方米三室一厅的新房子。
整村搬迁,腾出的旧村如何安置?郑青青说,临水村自然资源丰富,有500亩耕地和1万多亩林地。村里还有陆上女神临水夫人陈靖姑的祖殿、脱凡洞、练武场燕子寨等旅游资源,这里还是革命老区,至今保留中共闽南特委和闽江特委干部会议旧址等。全村搬迁后,要充分利用旧村资源,将乡村旅游开发与脱贫攻坚相结合,壮大村集体收入,振兴乡村。依托临水夫人民俗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统一收购民房,开发民宿,构建全域旅游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