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长乐区长安村法治文化建设“有一套”
2019-03-11   来源:新疆法制报

若慕名来到福州长乐区营前街道长安村,该村主打的一条“幸福路线”必须得全程体验一番。

  在当地人看来,没走完这条幸福路线,就不算真正来过长安村。

  从长安路出发,走在充满乡村气息的村道上,欣赏着一幅幅法治漫画,扑面而来的法治气息则别具一番风味。沿途还可领略沧桑的百岁巷、热闹而温馨的长安幸福院、古色古香的大齐书院、曲径通幽的白石桥文化公园、主题公园“荷塘月色”……漫步其中,那种满足和幸福感不禁油然而生。

  长安村的“家底”殷实,其人口1300多人,另有旅居美国等侨胞千余人,是长乐区著名侨乡之一,也是福州市市级民主法治村,更是长乐区“美丽乡村”“幸福家园”“文明村”建设示范点。近年来,长安村因地制宜,以建设新农村为契机,将法治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设,有效推进农村法治文化建设,成为福州市“一县(市)区一品牌”普法依法治理示范点建设的扛鼎之作。

  如今,一句“你若长安,便是幸福”成了长安村的口号,也让更多人记住了这幸福的长安村。

明明可以靠“颜值”却要拼“气质”

长安村内修外炼越来越有“范儿”

来过长安村的人都点赞说,长安村颜值很高。

  漫步村里,村道两侧的小洋房错落有致,房前屋后的花花草草赏心悦目,条条街巷绿意盎然,走在村里就如同行走在一个大花园里。

  穿过静谧整洁的百岁巷,古色古香的“大齐书院”映入眼帘。这是一座带有明清建筑风格的古厝大宅。书院门前,挂满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法治宣教中心”等牌匾。书院里,典雅大气的正厅摆设着石磨、石桌凳、古木架等古色古香的物件,厢房、侧房等被巧妙地开辟为“琴、棋、书、画”苑等功能室,置身其中,令人流连忘返。

  “这可是我们村的文化‘地标’。”长安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林岩云介绍说,书院实现了乡村建设与文化的完美“联姻”,是长安村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代表,也是村民濡染传统文化,开展乡村文化活动的好场所。

  村里的白石桥公园是长乐唯一富有乡村风情的文化公园,也是一张响当当的“名片”。在这里,古石桥、古驿道、古河巷的环境被还原提升,水上木栈道和蕉林空中栈道,精心设置法治标语,法治典故,法治景观石和法治亭,引人驻足,细评人文。

  而“荷塘月色”主题公园里,则设有200多米长的滨水步道、文化长廊、休闲凉亭等,并提升夜间亮化效果,也吸引着众多游人,成为当地又一休闲场所。

  “不少华侨回乡后发现,这里的环境不比城里差,跟城里生活没什么两样,村民的幸福指数也很高。”随行的村干部自豪地说道。

  除了颜值高,长安村还显得很有“气质”。

  “这种气质主要体现在法治文化内涵上,我们在打造美景的同时,融入了法治元素。”林岩云说,长安村结合美丽新农村建设,将法治文化建设与村容村貌整治相结合,村中设置的每一个法治元素都在不经意间出现在村民们的视线中,巧妙地与秀美的景致相结合,打造一个“景中有法,法在景中”的幸福家园。

  看到,在村道两旁,一幅幅水墨画、小插图等图文形式绘制的法治文化墙,还有健身广场旁设立的古韵古风的法治文化长廊,都勾勒出了一道清新、靓丽的法治风景线。

  “法治文化墙绘制后,脏乱差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环境优美的新村貌。美观的法治文化墙既有法治宣传教育的效果,也美化了我们的村容。”林岩云对此深有感触。

听!长安村的法治文化会“唱歌”

“听爷爷的话(打两字法律名词)”

  “谜底是公约”;

  …………

  今年的三八妇女节,在长安村白石桥公园内,一场别开生面的游园猜法治灯谜活动热闹开场。一条条隐喻巧妙、趣味横生的法治谜语吸引了200多名村民驻足观看、争相竞猜。市民们在猜谜娱乐的同时,又普及了法律知识。

  在长安村,法治文化可不是嘴上说说,类似这样的活动还有不少。

  在林岩云看来,法治文化并不是做几面宣传栏,张贴一些宣传标语了事。除上述的寓法于景外,长安村的法治文化还注重寓法于乐,动静结合,力求让长安村的法治文化会“唱歌”。

  “唱好歌”自然要先“搭好台”。每逢周末或节假日,长安村的大齐书院总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

  书院内的法治讲堂的名气可不小。林岩云向介绍说,该村通过修葺在村里妇孺皆知的大齐书院旧址,开办了法治讲堂,授课主角是律师、法官、检察官等。而讲堂的内容几乎都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几乎场场爆满。

  而在青运会期间,福州市司法局联合福州电视台在长安村举办“与法同行 助力青运——攀讲来了”大型法治文娱表演,现场以福州话为主,通过小品、歌舞、演唱及与观众互动等形式,生动地展现了法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让群众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法治教育。

  “这既让大家学到了息息相关的法律知识,也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可谓一举两得。”林岩云说,长安村还利用多种文艺形式,把法治知识融入到舞蹈、闽剧表演、独唱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中去,这种寓法于乐的法治宣传村民更容易接受。

  “一场场法治宣传活动为长安百姓奉献了丰富的‘精神大餐’,使得法治文化建设接地气、有生气,群众自然也乐见、乐闻、乐学、乐用。”林岩云说。

  法治文化,也需要历史文化的沉淀。在大齐书院内,陈列着《长安四林族规祖训》,不仅传承“循正道、全良善”等中华传统美德,还有“讲法律以儆愚顽”、“知忠贞以示清廉”、等法治、廉政内容缀于其中。

  林岩云说,长安村还花大气力“唱响”法治文化,充分挖掘以林氏先祖唐九牧林祖训和长安四林家规族训中的法治文化内涵,将传统族规家训与法治文化相结合,并将其发扬开来,极大地丰富了法治文化元素。

有一种幸福,叫长安

5年零上访背后有“秘诀”

长安村临近长乐高速出口,地理位置特殊,人员复杂。多年前,这里的治安并不好,夜间时分村民家中经常遭窃。然而,“脚板+科技”的治安防控网彻底改变了长安村的治安面貌。

  如今,走进长安村的大街小巷,无论是白天晚上,还是刮风下雨,总能看到统一着装、精神抖擞的治安巡逻队员的身影。“巡逻队员由6名村民组成,24小时在村主要路段和区域实行定岗、定时、定人、定路线巡逻。”长安村党支部副书记林木春说。

  长安村还向专业保安公司购买巡逻宣传服务,签订规范的巡逻服务合同,专业巡逻队在村干部指导下开展巡逻,形成了严密的全方位、全时空的“网格化”巡逻防控工作格局。

  在织成全天候的“巡逻地网”的同时,长安村还精心织密全方位的“技防天网”。

  在村部的监控室里看到,村里各个路段的实时画面在大屏幕上一目了然。“截至目前,全村各个路口、房前屋后共建成了70路高清探头,现在窃贼进来几乎就是自投罗网。”林木春说。

“如今治安好了,我们的幸福指数自然也高了,住在村里特别安心与舒心。”村民老林的一句话道出了村民的心声。

  在乡村,村民之间总会发生一些鸡毛蒜皮的纠纷,作为“城中村”的长安村也不例外。但不同的是,长安村的矛盾几乎都不出村,“家门口”的调解能手和定期“坐诊”的律师是村里的“法宝”,也是村民坚强的后盾,可解百姓的烦心事,也成为他们身边的“法律知心人。”

  在村里看到,个别村民的屋前挂有“调解能手户”的牌子。“全村只有5户,是大家精挑细选出来的,对我们来说这也是一种荣誉。”调解能手老林向“炫耀”起来。

  正因为如此,这五六年来,长安村没有发生一起上访事件,即使有一些矛盾苗头也很快被扼杀在萌芽状态。“只有乡村和谐了,才能谈发展。”林木春说。

  “长安村将新农村建设和法治文化建设巧妙结合,这一经验值得点赞。”在福州市司法局副局长丁萍看来,如今,长安村实现了乡村治理主体多元化、治理方式现代化、治理秩序法治化“三位一体”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随着法治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在长安村真正实现法治文化润民心,法绘长安新农村,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福州市也已经以长安村为模板,在全市12个县(市)区建成各具特点的‘一县(市)区一品牌’普法依法治理示范点25个,各类法治文化公园39个、法治主题文化广场14个,形成普法品牌的集群效应,润物无声、立心铸魂,不断满足群众对法治文化的需求,提升全社会对新时代全民普法工作的获得感和满意度。”丁萍说。

  长安村给人一种温婉、雅致、秀气的感觉,长安的美,或许就在于她的这份淳朴和悠远宁静。在村民们的心目中,这种淳朴宁静就是简单而温暖的幸福。

  幸福的长安人也热情地发出邀约:如果您厌倦了市区的喧嚣,就给自己放个假,来长安村感受一下小隐于市的生活吧!

责任编辑: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