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古称“桃源”。从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留住绿水青山,绘就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到锁定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全国样板区重点,深化改革,推动乡村“五个振兴”的良好开局。全县“乡村振兴”战略的规划与实施成功托起了老百姓的小康梦,重现了“万紫千红花不谢,冬暖夏凉四序春”的美丽荣光,成为了一座现实版的“桃花源”。
严循套路法
奋力打造宜居宜游生态“福地”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永春县委书记蔡萌芽说,乡村振兴不仅是乡村和乡村产业的振兴,而且是乡村生态文明的振兴。
生态是永春县最大的优势,亦是最美的底色。多年来,永春县生态文明建设工作一直走在全国前列,作为全国美丽乡村标准化试点县,连续四次入选“中国深呼吸小城百佳榜”,并荣膺首届中国生态文明奖先进集体。
在党的十八大发出了“建设美丽中国”号召后,永春县就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高度重视,认真领会,迅速贯彻,通过召开1000多人的县、乡、村三级干部大会进行广泛动员,组织镇村干部群众到江浙等地考察,学经验、拓视野、促共识,吹响了在全省率先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进军号角。
在蔡萌芽看来,永春在乡村振兴的实践中,要注重把方向、定原则,注重理清思路“出实招”,首先要明确“什么不能做”,再来确定“我们要怎么做”,切实做到有规可循、有章可依。
因此,在加快推进乡村“生态振兴”的进程中,永春县立足多做打基础、利长远之事,率先提出坚持生产、生态、生活“三生融合”,不推山、不砍树、不填塘、少硬化,开展全城植绿,推广屋顶绿化、庭院绿化,多种树、造绿荫、缀花果,构建融“山水田林湖”于一体的生态连绵带。
理念之变引来源头活水。自2012年以来,永春县从打造宜居环境入手,一届接着一届干,奋力冲刺联合国人居奖,按照“合格村、示范村、精品村”三个层次,根据“先易后难、先急后缓”的原则,在百村整治的基础上,每年集中力量创建10个县级美丽乡村,累计创建了80个示范村,并通过实地查看、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充分挖掘乡村旅游文化元素,培育乡村旅游产业,助推美丽经济发展,打造精品村。
随着思路的打开,永春县还摸索制定出一套标准,发布了《美丽乡村建设规范》,出台了105条标准,使美丽乡村建有方向、管有办法。坚持两个遵循,遵循自然生态,充分保护乡村肌理;遵循乡土文化,充分保留乡愁记忆。提出“三不”原则,不搞大拆大建,不套用城市标准,不拘一个建设模式,做到“一村一品”“一村一韵”。
此外,2011年开始,永春县从保护晋江上游水源、建设泉州生态屏障的大局出发,用5年的时间,投入30亿元对桃溪流域进行综合治理,不仅有效改善了全县生态环境,更是为下游群众送去了一泓安全的饮用水,实现了“水清、堤固、园靓、路畅、岸绿、房美”的治理目标。2017年,永春县还在全省率先推行“河长制”,抓好治污水、防洪水、涵养水、净化水、美化水、利用水“六水同治”,着力打造“会呼吸的河道”,同年9月,太湖流域片第三次河长制工作交流会在永春县召开,流域治理经验“唱响”全中国。
巧施白鹤技
啃下环境卫生治理的“硬骨头”
街道熙熙攘攘却干净整洁,公路车来车往却井然有序,摊位及广告牌同一色调且整齐划一,曾经的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也不见了……春节期间,在外的蓬壶乡贤惊喜地发现,环境整治过后的大街小巷、镇区乡村面貌都焕然一新,这得益于年前该镇的市容市貌集中整治活动。
“镇里专门成立综合整治工作组,开展为期3个月的镇容镇貌整治提升工作,从环境卫生、占道经营、违章搭盖、车辆违停乱放、基础设施及其他问题入手,有效改善城镇环境面貌。”蓬壶镇党委书记周伯祥说。
蓬壶镇市容市貌集中整治活动是永春县在乡村振兴中擅抓难题、破解难题的一个缩影。长期以来,永春县坚持把环境整治作为打好乡村振兴的第一场硬仗,把永春白鹤拳寸劲节力的速度和爆发力等技巧运用到工作中,注重集聚全力“出奇招”,啃下环境卫生治理的“硬骨头”。
不仅如此,近年来永春县还出台了一些有效的政策措施,努力探索在环境卫生整治方面“重建设轻管理”的破解方法。如:以农村常住人口为基数,按照30元/人年标准进行补助;对年度考评前6名的乡镇给予奖励,对排名多次靠后的镇村领导进行约谈;建立日常巡查机制,成立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巡查组,选聘484名村级环保协管员对全县241个村级网格区域实行网格化、全天候监管;率先在全省设立“生态警察”“老人河长队伍”,加强环境监督力量……
“我们坚持‘双轮驱动’,破解‘垃圾污水难治’的问题,完善‘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垃圾治理模式。”永春县农业农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自成立城乡环境卫生管理考评中心以来,每月组织对各村居环境卫生进行检查、评比,实行以奖代补制度,并建立市场运营机制,由第三方统一保洁、收集、转运,实施垃圾市场化运作。同时,对全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分批委托第三方运营维护,目前已有80座实现委托运营。
为了让城市清洁活动成为全民有责、全民得利的系统工程,永春县实行每500人配备1名保洁员、一天12个小时专人流动全域保洁的标准,做到日产日清,全县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56%。在城区开展“垃圾不落地”活动,根据各社区、各角落住户每日垃圾产生量,合理安排,采取上午、下午各巡查收集一次的方式进行保洁。
与此同时,永春县在污水治理方面因地制宜,农村地区采取“分散+集中”的方式进行处理,建立210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采用“微动力结合人工湿地”工艺处理农村生活污水,不仅切合实际,也大大减少运营费用。在城区把污水统一纳入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成了日处理规模3万吨污水处理厂。
下足绣花功
把民生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
2019年春节刚过,永春余光中文学馆负责人周梁泉又开始忙碌起来了,除了要忙日常工作外,还要忙馆内书屋的装修、购买书籍上架等事务。“这里往来的游客众多,很多人会停下来驻足阅读,有这样一个书屋真的很有益处。”周梁泉说。
“为方便百姓阅读、获取知识的需要,2018年以来我们投资了近300万元,在县城和乡村建设了12个书屋,根据分布地域,因地制宜地选取适合当地百姓阅读的书籍上架。”永春县文体旅游局副局长姚海兰告诉,这些书中既有阳春白雪,又有下里巴人,满足了农村阅读需求。
细微见著。近年来,永春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按照泉州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9个行动方案的部署,注重用心用情“出巧招”,把民生实事做到老百姓心坎上。
提升群众获得感。永春县着眼解决农村产业空心化问题,充分发扬永春人民勤劳善良的优点,顺势利导,大力开展现代农业竞赛活动,引进汇源果汁等一批龙头企业,打造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社,有效带动芦柑、香、漆篮、茶叶、农村电商等产业茁壮成长,实现了广大农民在家门口就业。从2012年到2018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9950元提高到15815元,百姓真正得到了实惠。
提升群众安全感。永春县着力健全乡村治理体系,结合开展“七五”普法、扫黑除恶专项行动,创建236个美丽乡村法治文化阵地,下大力气整治农村黄赌毒、封建迷信等陋习,把新风正气树起来,综治“三率”位居全市前列,荣膺全省平安先进县称号。
提升群众幸福感。永春县致力把教育办成人民的骄傲,打造“学在永春”的区域教育品牌;致力让医疗为永春人民的健康护航,提高卫生服务水平;致力将文化打造成永春的亮丽名片,修复恢复了梅峰书院、侯龙书院等一批老建筑,建立了党内政治生活体验馆、余光中文学馆、女排精神·陈亚琼故事馆,着手修缮林俊德将军故居,加快刘太格规划作品馆建设,构建活态文化空间;开展以“民魂”建设为主题的“美丽乡村·精神家园”行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深化“家+文化”建设,培育孝亲文化,成为唯一连续三年参加全国农村精神文明经验交流会的福建省基层代表,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曾报道永春县移风易俗经验。
打好组合拳
在激活“沉睡”资产上强劲发力
走进永春县桂洋镇水尾林景区,漫步在五颜六色花丛中,或是踏上惊险刺激的玻璃桥,桥下雾气缭绕的溪水似有人间仙境的美妙,落差达55米的瀑布景观更是让人叹为观止。
桂洋村支书林金田介绍说,从正式营业到目前就有近1万人来游玩,门票收入达45万元,周围的老百姓通过卖土特产也赚了不少钱。
“去年,村里与智深投资公司联合投资900多万元建设水尾林景区的玻璃桥和儿童乐园,在盘活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实现村财和村民双增收的目的,预计一年能为村财增收50多万元。”林金田一语道破开发乡村旅游资源的重要意义。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牛鼻子’。”永春县县长庄永智表示,有了产业的发展,乡村群众才能有施展才华的舞台,才能有就业致富的机会,才能有安居乐业的条件。党的十九大以来,永春县着眼“美丽经济”,注重挖掘潜力“出真招”,实现“创建美丽”向“经营美丽”转变。
产业发展得怎么样,老百姓最有发言权。“政府重视永春香产业的发展,对香产业发展投入了很多资金,销售及产值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我们的日子也越来越好过了。”家住永春县达埔镇的潘大爷告诉笔者。
2018年10月19日,福建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现场推进会在永春县召开。会上,福建省委王宁副书记、李德金副省长号召全省向永春县学习借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经验,期间,福建省有40多个兄弟县(市、区)前来参观考察乡村振兴工作,永春县推进乡村产业发展的经验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认可。
用好资源。永春县通过对全县236个村(居)进行全面资源普查,科学规划,大力发展自驾游、农家乐、特色民宿等业态,开发“品茗、闻香、尝醋、练拳、赏花、观景”等系列产品,倾力把旅游业培育成为该县的支柱产业之一。全县旅游收入从2012年的16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49.47亿元,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同比增长18.9%。
盘活资产。永春县抓住被确定为全国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县的政策效应,引导林权、闲置房屋使用权等多元流转,激活“沉睡”资产;已发放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3.98亿元,位居全省前列。抓好旧村复垦工作,新增耕地6107亩,交易资金17.65亿元,位列全省首位,取得了“政府增地、村财增加、村容增靓、村民增收”四赢局面。
吸引资本。永春县充分利用资源禀赋、厚重历史文化等优势,通过生态优良的软实力吸引金融资本参与乡村振兴。投资15亿元的天沐温泉投入试运营,投资30亿元的九牧永春智慧制造产业园顺利推进,投资15亿元的七匹狼高端度假村正式启动,白鹤拳小镇、启迪鸿星冰雪世界等一批可以引爆永春旅游、带动永春发展的大项目、好项目正在洽谈中。
善使连环招
浇筑人才近悦远来的新“乐土”
今年35岁的陈艳辉是永春县东平镇人,南昌大学化学专业研究生毕业后曾先后在上海、厦门等地的医药研究机构工作。4年前,他回到家乡,在永春智汇园创办泉州易初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带领研发团队开始从事小分子活性抑制剂开发。
“我之所以回来,是因为家乡政府对引进人才日益重视,出台了优惠政策予以鼓励和支持,永春智汇园提供了良好的创业平台。”他说,在返乡创业过程中,永春县有关部门积极为其申请资金补助,在手续办理上服务到位,让他省了不少心,得以全身心投入公司的研发上。
乡村振兴,人是第一要素,人气回归是根本。为了吸引更多“城归族”回到农村投资兴业,永春县创新思路、频繁出招。类似陈艳辉的故事也在永春各地不断上演。
注重党建引领。永春县通过从县直机关选派236名科级干部挂村蹲点开展“双抓双促”(抓党建促规范、抓宜居促提升)三年行动,推行“五步走”群众工作法,在每月第一个工作日集中开展党员活动,引导党员干部为村里跑项目、争资金、办实事、促发展。注重选好带头人,扎实抓好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实现了“两个100%”的目标,“一肩挑”比例达46.6%。
注重内力激发。永春县积极发动鼓励党员干部、海外华侨、在外乡贤积极参与家乡建设,出谋献策,捐资公益,成立了70个美丽乡村建设基金会,撬动社会资金投入1亿多元。各村(居)老百姓包括海外乡贤的积极性高涨,列入县级示范村的要求强烈,实现了“要我做”到“我要做”的转变。
注重人才推动。永春县出台《关于实施乡村人才振兴计划的若干意见》,打造了国家燃香类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永春智汇园等服务平台,吸引人才回归。建立全国首个县级生态文明研究院,成立3家院士专家工作站,对接省住建厅开展的“青年建筑师驻村计划”,为乡村振兴提供指导。
如今的永春,主题小镇、休闲旅游、生态农业应运而生,蓬勃发展,生态好牌打出了发展好局。“有一种生活叫永春”,不仅让本地人自豪,更让外地人向往;不仅是永春的旅游宣传口号,更是永春人的生活方式、行动自觉。
乡村振兴号角催人奋进。永春县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步伐,重点实施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五大振兴”行动,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胜,在清新福建、美丽泉州画卷上展现永春的璀璨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