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罗小池:振兴乡村 留住乡愁
2019-03-20   来源:福建日报

小池镇赖邦村(资料图片)

小池镇龙池书院(资料图片)

小池镇淘宝村(资料图片)

  近日,走进新罗区小池镇璜溪村,看到800多米长的青山环绕滨河生态步行道已经建设完成,村道两边宁静的民居、菜地,使整个村庄显得格外祥和。近年来,璜溪村依托“千村整治”项目建设,按照“产业为主导,文化为先导”原则,围绕“一路一互通、一酒一公园、一庙一青山”主题,既发展产业、壮大经济,更激活文化、提振精神,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整个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产业振兴 增添经济活力

  小池镇地处新罗区西南部,距市区18公里,下辖13个村,人口13000多人。作为农业大镇,该镇紧紧抓住新罗百香果、葡萄园、竹凉席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的机遇,提升“百香果产业发展合作社”的辐射效应,推动荷花养鱼、葛根种植项目落地生根,推进林下经济金花茶、铁皮石斛、养蜂等种养殖发展。

  2018年,小池镇引进优质荷花品种“太空36号”,基地通过以荷为媒,在荷塘内套养鱼、虾、泥鳅等,并在荷花换季时种植油菜花等观赏性植物,以期形成良性循环,吸引周边游客前来休闲观光。对莲子、莲藕、荷叶等进行深加工,形成荷花产业链,从而带动村民劳动致富。

  据小池镇党委书记陈东华介绍,目前,小池镇已经逐步形成了百香果1510亩、大棚蔬菜2800亩、莲藕2250亩、葛根120亩的高效农业生产格局。

  在紧抓农业发展的同时,工业发展也是逐步推进,2018年11月,龙岩沉缸酒低糖系列生产项目一期投产仪式在小池镇举行。这也是该镇全力打造“酒乡文化小镇”,推动龙岩沉缸工贸产业园龙头项目建设,致力打造以“酒”为核、以“文化”为魂、以“生态”为基、以“电商”为平台,小而美、小而特的现代特色小镇。

  人才振兴 助推发展动力

  为了能够充分发挥青年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作用。小池镇山美村通过优秀青年、乡贤等,定期探讨创业方向。

  此外,小池镇内的培斜村是福建首家淘宝村,小池镇通过对“龙岩培斜淘宝村”这一整体品牌的开发和推广,成立了“小池镇青年互联网创业服务中心”,发挥电商创业青年的集群优势,拓展特色农产品营销渠道。

  目前,培斜淘宝村已有20家实体店入驻和120多家网店投入运营,带动电商从业人员200多人,涉及竹制品、茶叶、百香果、服装销售等诸多领域,2018年,培斜村电商销售额突破亿元,依托小池镇青年互联网创业中心和“龙岩培斜淘宝村”,应用“互联网+”深度融合各种产业,延伸电商产业链条。

   生态振兴 打造宜居环境

  近年来,小池镇着重加强养殖业污染的后续监管,充分发挥“河长制”作用,下辖各村实行袋装垃圾、配置河道专管员,明确镇村河长工作职责,设立18块河长制公示牌,沿河设立50余块警示牌,聘请专业保洁公司定期清理河道垃圾。

  加快建设美丽乡村,培斜村农民公园、幸福长廊、乡趣园、农趣园等项目相继建成使用,外新线、游客服务中心配套设施等建设有序推进;“百村示范”村赖邦村完成村部装修、沿河道路的硬化绿化、裸房立面整治等项目建设,村庄面貌脱胎换骨;“千村整治”山美村完成农民公园和社区综合运动场建设,卓洋村完成农民活动中心和书院建设,兴贵村实施造福新村公园、篮球场改造及公厕建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璜溪村建设后龙山公园及步游道,不断优化村庄环境;完成璜溪、赖邦、汪洋、南山等村1700米生态护岸建设和步行道绿化美化,生态效益充分发挥,一个宜居的生态新镇已然形成。

  文旅振兴 构建全域旅游

  小池镇拥有“龙池书院旧址”“赞生店旧址”“红军医院旧址”等一大批红色资源。近年来,该镇主动融入“大古田”红色旅游和九龙江源慢生活圈发展,全面加快保护和开发,现已完成中书院复原和上下书院的修缮工程,书院内部展览布置已初步完成。

  围绕小池特色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推动旅游与特色文化、优势产业的融合发展。2018年8月,小池镇举办的“慢游绿色小池·传承红色文化”旅游节活动,更是将辖区内的红色文化、儒家文化、生态文化展示给广大游客,着力打造小池文化旅游新形象,让小池“气质”更好、“颜值”更高、品牌更亮。

  “近年来,小池依托生态、文化等优势,实施‘旅游+’模式,在旅游开发中加强工农融合、文化带动、生态返利,实现各村集群式发展。谋划培斜片区‘乡村生态游’,平原片区‘民俗风情游’,京源、牛眠石‘果品采摘游’,何家陂周边、云顶茶园‘休闲养生游’,黄斜、儒芦片区‘红色金融游’五大精品板块,构筑全域旅游新格局。”陈东华说。

  据了解,近年来,小池镇将旅游市场定位为以研学休闲为消费内容的近郊游,充分整合利用辖区内各类资源,通过整合培斜村乡村旅游、云顶休闲旅游、九溪庐生态旅游、福海龙乡生态旅游、何家陂水库移民创业园和沉缸酒综合体等项目,持续提升传统产业、做优旅游产品,做强文化旅游品牌,全力打造旅游文化产业。

  点评>>>

  乡村发展需要“善”治理,就是要统筹推进乡村产业发展、文化建设、生态建设等各方面齐头并进,补齐短板,这样才能加快实现乡村振兴。产业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因地制宜探索适合的发展新模式,让乡村农业、旅游观光、生态、文化等协同发展,构建乡村经济发展的新格局,乡村发展才可进入“快车道”。发展经济的同时,不忘构建一个生态宜居的乡村,还可通过增加政策倾斜等,来吸引优秀乡贤反哺以及返乡创业,带动乡村发展活力,提高乡村创新力和竞争力。(本报全媒体 邱妤 温连光 张婕)


责任编辑: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