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建宁县溪源乡上坪村,山清水秀,空气清新。蓝天白云下的一幢幢木质小屋格外引人注目。“这个是书吧,现在是村民经常去的地方。”村党支部书记杨永华说道。
令人惊讶的是,眼前明亮整洁的书屋之前竟然是一个牛栏。杨永华介绍,近年来,建宁县上坪村实施“上坪古村再生计划”,与清华同衡、中央美院、东南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院校机构合作,在保护的同时予以开发,对古村废旧仓库、烤烟房、猪圈、牛栏进行改造,引入新型零售、旅游业态,寻求古村落发展新契机。
据了解,该村根据上坪古村乡村振兴发展计划,梳理了景区建设的供电需求,建宁供电公司多次进行勘察,根据景区实际针对性地制定了线路改造计划和项目实施方案,确保景区改造顺利推进。
在建宁供电公司和国内外知名院校的助力下,村里的猪圈变酒吧,牛栏变书吧,旧仓库、烤烟房摇身一变成了休闲吧。“以前村里垃圾乱堆,环境很差,生活起来也不舒服。现在环境变美了,来村里旅游观光的游客也越来越多。”村民杨胜辉乐滋滋地说道。
沿着干净整洁的小石子路往前走,杂物间改造成的彩云间映入眼帘。在供游客休息的咖啡屋里,有人临溪“观水”,有人亲身体验擂茶,尽享乡村之乐。
彩云间的旁边是一个单体烤烟房。经过“美容”后,这烤烟房换上“新装”:阳光从天窗照入室内,呈现出七色光,给游客带来不一样的文化及感官享受。
78岁老人杨青阶是这个杂物间和烤烟房的主人,他说他是古村落复苏的见证者,也是受益者。
十几年前,杨青阶的儿子杨运良刚开始种烟,面积也不大,有这个小小的烤烟房就够了。“当时种烟,年收入大约1万多元,很辛苦!”他回忆道,后来,种了两年的烟后,杨运良就去外面发展了。
“这个杂物间,别看他破旧,当时作用可大呢!”杨青阶一旁的妻子揭金秀接过话茬说,种烟的时候,为了让家里保持干净,锄头、耙子等,甚至是肥料,都放在杂物间里,方便又实用。
前几年,上坪村发展乡村旅游,杨运良把杂物间和烤烟房租给村里。“当时我们真的舍不得,它们虽然破旧,但也是自己的心血啊。”杨青阶感慨地说。但是为了村子的发展,他积极响应村里的号召,主动把杂物间和烤烟房“贡献”出来。现在,看到村子更美了,杨青阶乐得合不扰嘴。
“在上坪村开始发展旅游业前,我们就已经着手对景区线路进行改造,将原本杂乱无章的线路进行重新布置,同时对大夫第、司马第古香园等26处古迹老化的用电线路进行整改,还帮助新建的书吧、酒吧做好线路规划,为景区的供电提供稳定保障。”负责溪源片区的供电维护20多年的电力公司员工邱接华说道。
对于村里变化,感受最深的还是那些一辈子都留在这的人。“以前电线在空中像蜘蛛网,现在好了,电线整整齐齐的,也不会经常停电了。”今年71岁的老人杨佐兴开心地说道。他介绍,上坪村是历史文化名村,村子里人口最多的时候达到了700多人。后来大家为了生存,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外出务工。到了10年前,除了逢年过节热闹点,其他时候村里几乎只剩下老人和小孩,常住人口有100多人。
“村里的旅游业能发展,村民的幸福指数日益增高,这还得感谢国家乡村振兴的好政策啊!”杨佐兴自豪的说,村里的旅游业刚开始,属于他们的美好生活也才刚刚开始。
“村子美了,环境好了,游客来了,原本寂寥的古村,如今又迎来了‘新生’。”建宁县溪源乡乡长刘涵介绍道。下一步,乡里将以旅游开发为主线,通过打造产品,植入新的业态,补足古村落旅游服务配套设施,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与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保护绿水青山有机统一起来,带动产业和文化的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陈晓星 谢华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