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汀河田镇:凝聚群众力量 共创绿水青山“生态财富”
2019-03-22   作者:白冰 涂伟伟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中国福建三农网龙岩3月22日讯( 白冰 涂伟伟) 长汀县河田镇,曾是中国南方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镇区,也是“长汀经验”的主要形成地和重要实践地。据1985年卫星遥感普查,全镇水土流失面积达19.23万亩,占山地面积的56.6%。从20世纪80年代起,河田全镇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开展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共创绿水青山“生态财富”。

图片1.png

在长汀县河田镇芦竹村原水土保持区,看到,整个山头上成片成片的种植着桂花、红豆杉、罗汉松等苗木,十几座鸡舍错落其间,成群放养的河田鸡正在山林中自由觅食。56岁的养殖户蓝秀在新建的标准化鸡舍里,查看种鸡的健康状况。据了解,她在这里养鸡已有32个年头,令人难以想象的是,如今看上去满山翠绿、生机勃勃的养鸡场,原先竟只是个寸草不生的废弃稀土矿山。

图片2.png

为了治理水土流失,长汀县出台了《关于建立正向激励机制促进有效投资的九条措施》等政策,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鼓励群众承包治理,成为治理水土流失的主人翁和主力军。

在河田镇几十年水土流失治理过程中,涌现出了一大批像蓝秀这样契而不舍植树造林,发展绿色经济的代表。在河田镇红中村相见岭,一片面积达4000多亩的山林枝繁叶茂、满目葱绿,这是由已年过古稀的刘静美投资治理的。 从年轻时就开始与林木打交道的刘静美,2006年向红中村192户村民承包了这片山头,炼山、整地,根据土壤肥力,分别种植了红豆杉、金丝楠木、罗汉松等多种珍贵苗木。几年过去了,这片山头不经意间已成为全县投资造林面积最大的“家庭林场”。 

图片3.png

近年来,长汀县从政府主导向社会主体转变,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水土流失治理;从规模化向精准化转变,强化水土流失治理;河田镇探索出了一条水土治理与开发利用相结合的新路子,并吸引晋江工业园区入驻。

据统计,1978年,河田镇农民人均收入约130元,2017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750元;1978年工农业总产值497.997万元,至2017年社会总产值达19.62亿元。数字的变化,有力的佐证了长汀县绿水青山带来“金山银山”的华丽转身。

图片4.png

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长汀县水土流失治理工作的力度进一步加大。目前,长汀县河田镇森林覆盖率达75.49%,自然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2013年,获省级生态镇命名;2015年,获国家级生态镇命名。

责任编辑:朱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