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三元区:乡村振兴稳步推进
2019-03-26   来源:三明市农业农村局

2019年,三元区以“乡村振兴战略”为引领,结合自身特色优势,长远谋划,联合各职能部门,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一、宜居环境整治有效

  改善农村卫生环境。按照“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区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预计共投资2000余万元以完善基础设施,具体包括新建及改造7座农村垃圾压缩中转站,购置各类环卫作业车辆44辆,购置垃圾桶2539个以及各型号压缩设备8套,新建及改造40座农村简易中转站;累计在44个行政村建立了垃圾治理长效机制,完成三元区垃圾转运系统的全覆盖。加大污水治理力度。一是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情况。结合农村环境连片整治、东牙溪、薯沙溪、美丽乡村水资源保护资金,共建设污水处理设施32座(覆盖了30个村),管网长度约46公里,全区农村行政村污水处理覆盖率已提前达到70%以上。二是三格化粪池改造情况。当前全区农村共有居民1.24万户,其中集中处理和三格化粪池排放的共计约有0.9万户,目前已完成约0.4万户三格化粪池改造任务。三是“厕所革命”工作,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拆除旱厕100余座,新建水冲式公厕25个。

  二、脱贫攻坚精准发力

  开展贫困户帮扶工作。通过“察实情、讲政策、送温暖”的方式开展进村入户走访工作,切实让贫困户感受到党和政府及社会的关怀。一是针对贫困户致贫原因,为吴庆成、陈诗明等45户贫困户制定饲养畜禽、种植毛竹林等产业发展项目,帮助其增加收入;二是通过就业扶贫为姜爱明、卢华全等7位贫困户提供村道路保洁等公益性岗位增加收入;三是通过减免学杂费和发放寄宿生活补助,帮助13名在校中小学生的贫困家庭减轻生活负担。扶贫资金充分使用。今年以来,全区共收到上级下达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60万元,并已拨付至项目所在乡镇,其中8万元用于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生产,2万元用于中村乡筠竹村公厕建设,50万元用于入股莘口镇地税办公场所出租,其所获得租金收入用于莘口镇全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分红,20万元用于岩前镇横坑村基础设施建设,40万元用于中村乡筠竹村筠竹溪河道治理工程,40万元用于中村乡白水村少数民族特色村寨建设,充分使用扶贫资金,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三、文化建设提升优化

  推动公共文化设施改造提升。一是实施三元区文化馆二楼改造项目。利用区体育中心闲置二楼场地,建设600平方米、功能齐备多功能演艺厅;二是实施基层文化服务中心提升项目。目前已完成莘口镇黄砂村白沙街道文化活动中心建设,现已正在使用。整合公共文化资源。结合“六联六创”,把老年人活动中心、综治、党建、旅游等资源进行有效利用整合。目前,全区4个乡镇都单独设置综合文化站办公楼,51个行政村、27个社区基本达标;其中重点打造了岩前镇、富兴堡街道等综合文化站及8个行政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得到有效提升优化。

  四、社会治安环境不断净化

  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方面。一是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会上,表彰了在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涌现出的5个先进集体和25名先进个人;二是三元区人民检察院“6+模式”精准司法成功办理三明市首例认罪认罚涉黑案件;三是三元区公安分局出动52名警力,联合区金融办、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11名工作人员对辖区内的6家公司进行了突击检查,共排查平台窝点人员50余名,发现平台类违法窝点3个,立刑事案件1起,受理行政案件1起,移交工商等部门处理3起,统一清查行动取得了良好成效。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方面。大力弘扬打造以“白沙精神”为主题的新时代“枫桥经验”三元版,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等多元化矛盾纠纷解决机制的作用,深入排查调处乡村矛盾纠纷。截止目前,各乡镇受理民间纠纷63件、调处63件,成功率达100%。

  五、文明乡风氛围浓厚

  丰富活动,增进邻里亲情。一是结合“我们的节日”,岩前镇忠山村举办乡村文化旅游节,岩前村开展“花灯节”,中村乡张坑村举办“板凳龙”活动等传统文化节日,丰富群众思想文化生活;二是组织开展推进“八不”行为规范宣传和践行群众性实践行动200多场次,共8600人次参与;三是推动“半台戏”公共文化服务配送文艺演出37场次。传承家训,弘扬优良家风。走访群众2300多户,搜集到林、王、邓等姓氏族谱200余本,整理编印《邓氏家训汇编》、《王氏家训汇编》。制作家训牌匾700多块,发布家风家训微博信息2526条,发放宣传手册2300余份;邀请邓氏家谱记录者、传统文化研究学者,进村入校做“中国历代家训启示”、“家风传承”等专题报告,在各地掀起了一阵弘扬优秀家庭美德的文明之风。

  六、人才队伍持续壮大

  强化队伍建设。结合村级组织换届工作,选优配强村级带头人队伍,共选举产生村“两委”成员285人,村主干“一肩挑”21人,在大专及以上学历的39人,35岁及以下的28人;注重发挥青年党支部作用,推行农村干部近亲属入党报告制度,有效破解农村发展党员“近亲繁殖”难题,同时,按照每村3-5名的要求,建立后备人才库,有效提升农村队伍力量。强化阵地建设。目前,投入200万元深入开展“五个一”工程,全面推进51个村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规范化建设。依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严格执行“住村工作法”,落实村“两委”干部值班坐班制度,全面打造“人常在、门常开、事常办”的标准化党群服务中心。

责任编辑: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