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厦门市垃圾分类管理中心透露,今年垃圾分类的覆盖面将更广,从岛内建成区向岛外全面覆盖,从农村行政村向自然村全面覆盖。同时,厦门计划推动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错峰运输,让垃圾收运不影响交通,更加灵活。
从25日起,厦门市开展为期三天的2019年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知识培训。培训邀请外地垃圾分类专家前来介绍经验,并带领学员实地观摩垃圾分类生活小区。今年厦门垃圾分类的工作,也是此次培训的重点内容。
“靶向”培训让内容精准
此次培训共三期,为期三天。25日上午的培训会,邀请了住建部科技委委员、专家委委员张益,对国家和地方的垃圾分类理念技术以及上海垃圾分类工作实践做详细讲解。26日的培训则邀请苏州垃圾分类专家介绍苏州的实战经验,这也是下一步厦门将要借鉴的经验。27日的培训则重点针对农村垃圾分类,南京的垃圾分类专家将对此做重点介绍。
培训班的学员包括市垃圾分类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市垃圾分类管理中心、驻厦部队、厦门大学、集美大学等相关人员。在今明两天的培训会上,各区垃圾分类办公室、垃圾分类管理中心、环能公司、负责垃圾收运的国企、垃圾处理厂,以及26个街道、12个镇、147个行政村等相关人员也将参与。参与培训的人员之多,足见此次培训的重要性。
厦门市垃圾分类管理中心垃圾分类管理科科长赵海涛以“靶向培训”来形容此次培训。赵海涛表示,今年全国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在上海召开,对垃圾分类做了进一步的导向和说明。厦门垃圾分类工作已经推行了两年,在这过程中出现的许多问题需要改进。此次培训主要针对的是与垃圾分类密切相关的机关单位,让他们对垃圾分类的发展方向,以及对源头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和分类处置的各个环节有更深认识,从而正确全面地推动垃圾分类工作。
实地走访收获很多“干货”
瑞景公园小区的垃圾分类做法,让学员们频频点赞。(海西晨报彭怡郡摄)
此次培训还安排了实地走访观摩,让学员们可以联系实际,更好地理解课堂上学到的理论。
25日下午,学员们来到了瑞景公园小区。一走进大门,就能看到一个垃圾分类桶的导航图,上面标注了小区里所有分类垃圾桶的具体位置和数量。其中一处垃圾桶上还设置了拉环,拉下拉环,垃圾桶的盖子就会打开,让居民投放垃圾时更方便卫生。
小区内的厨余垃圾回收驿站吸引了不少学员的注意。讲解员表示,市民只要把日常的厨余垃圾倒入专用的发酵箱里,积满一箱后,就可以到驿站兑换有机蔬菜或是有机肥营养土和种子。小区里还有一个可回收智能箱,纸皮、玻璃瓶等可回收垃圾投入箱内就可换钱。
这些垃圾分类的便民服务,赢得了学员们的好评。讲解员介绍,瑞景社区有6个生活小区,设立了26个垃圾分类投放点。这些投放点既要方便居民投放垃圾,又不能影响小区美观和环境。每个投放点的设立,社区都反复征求居民的意见。这些干货满满的经验,让学员们收获颇丰。
今明两天,学员们还将走进湖里的生活小区和集美的农村,了解更多垃圾分类示范样板经验。
垃圾分类
覆盖面将更广
对厦门今年的垃圾分类重点工作,赵海涛也做了相应介绍。赵海涛表示,今年垃圾分类的覆盖面将更广,从岛内建成区向岛外全面覆盖,从农村行政村向自然村全面覆盖。
前年和去年,厦门重点推动了厨余垃圾的直运模式,共建立收运线77条、收运点1800多个,实行“公交化”直运。今年起,厦门将推动其他垃圾直运模式,彻底解决源头分类混装混运的问题。今年计划完成60%的其他垃圾直运模式,明年完成100%。同时,垃圾分类处置体系也将不断完善,包括对再生资源的再生利用体系和有害垃圾收运的处置体系。
此外,早晚高峰时,环卫人员收运垃圾不仅会影响小区居民出行,有时还会阻碍道路交通。从今年下半年起,岛内外大部分建成区将计划采用错峰收运模式,环卫人员可在早上9点后或是晚上9点后收运垃圾。
“厦门探索”模式初形成
在瑞景公园小区的厨余垃圾回收驿站,学员认真做笔记。(海西晨报彭怡郡摄)
延伸阅读
垃圾焚烧发电量增加
截至目前,厦门市建成区、市直机关、星级宾馆(酒店)、学校、市属国有企业、农贸市场以及车站、码头、机场、公园、景区等公共区域和驻厦部队已全部推行垃圾分类,全市农村垃圾分类覆盖率达70%以上,全市垃圾分类知晓率达100%,参与率达80%以上。
2017年11月,全国垃圾分类工作现场会在厦门召开,宣传推广厦门的相关经验做法。2018年第一季度,全国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督查,厦门被列为免查城市;第二、第三、第四季度,全国46个垃圾分类重点城市工作情况通报,厦门成绩名列第一。
在这过程中,市民切实感受到垃圾分类对身边环境的改善作用。据统计,实行垃圾分类后,后坑和东部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吨垃圾焚烧发电量从分类前350度提高到380度,新建的西部垃圾焚烧发电厂二期吨垃圾焚烧发电量达450度,在全国比较少见;厨余垃圾收集量由2017年每天200多吨提高到现在700多吨,厨余垃圾中有机质含量从去年的40%多提高到现在的60%以上。2018年度全市垃圾日产量与去年相比,呈现零增长趋势。
据此分析,到2019年底,全市生活垃圾日产量有望控制在6000吨以内。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实行单独处理,进一步提高了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
在垃圾分类工作中,厦门已初步形成“厦门探索”模式,即全民众参与、全机构协同、全流程把控、全节点攻坚、全方位保障的“五全工作法”。
值得一提的是,厦门把生活垃圾分类作为深化文明创建的重要抓手,让垃圾分类走进校园。通过编写通俗易懂的知识读本,把生活垃圾分类纳入校本课程;举办垃圾分类主题夏令营,孕育绿色校园文化;以“小手拉大手”的方式,带动家庭垃圾分类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