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下到基层,高兴地看到不少乡村面貌大为改观,但也发现有些乡村盲目铺设水泥路面,甚至村里仅有的一块公共活动场所也都用水泥给硬化了,没有留一点绿荫。即便是古老的鹅卵石街面也用水泥覆盖。房前屋后本可以种瓜种豆,既有一份收成,又能绿化美化环境,却用水泥抹得溜光,边角旮旯也不例外。映入眼帘的是一片单调的灰白色的景象, 缺乏应有的山村气息,既失去了观赏性,也损害了生态环境。
建设美丽乡村理当 “生态先行,生态留白”。 科学的环境观把宇宙、大地看作人类赖以生存之“气”的来源,倡导“感天地之气”。 大自然孕育了人类,大自然是人类的摇篮。我国自古以来就有“地灵人杰,地美人昌”之说,特别重视人与自然的关系,主张住宅应与大地山河相依、与大自然相协调。现在一些乡村虽有“新房子、水泥路”,但青山少了,水不清了,田园风光差了,生态环境恶化了,这与建设美丽乡村的目标背道而驰。
乡村主干道铺设水泥路面,便于群众交通出行,自然是必要的。但地面处处铺设水泥,就会造成水土分离、水与生物的分离,直接损害大地的生态功能。比如,将鹅卵石路面密封了不透水,一旦暴雨降临,排水管道不通畅,还会泛滥成灾。因此,乡村建设首先要保护生态环境,即使是路面硬化改造,也应讲究科学性,多用生态环保材料,尽最大可能保护大自然的自我循环系统。倘若生态环境破坏了,“美丽乡村”“宜居家园”就无从谈起。
不同于高楼林立的城市,乡村自有乡村的韵味,有独特的田园风光、村居风貌和风土人情。“一方景观,一缕乡愁”,那古老朴实的鹅卵石街巷,历史悠久的水井、门楼、老屋、祠堂、戏台、庙宇等物件,都是乡愁的载体,睹物思情,往往会勾起人们的思绪;一株古树、一座廊桥、一条小溪、一块碑记等,都留有历史文化的印记,有些还有生态功能,都是美的元素。为此,应最大限度保留乡村的自然风貌,使之山美、水美、环境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