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初夏晨光明媚,笔者走进顺昌县元坑镇际下村,只见村口古凉亭下,村民正在休闲纳凉;村里民居刷白一新的外墙上,装饰着乡规民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美德的宣传画,画风简单却不失生动;街巷拐角,建设有小公园、小假山,巷面干净整洁……诗意乡村跃然眼前。
际下村位于元坑镇东南方,北距县城7公里,全村总人口有468人,128户,两个村民小组。作为省里第一批“千村整治”村庄。今年以来,际下村积极推进“消灭垃圾攻坚战及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大会战”,实行人居环境整治无死角、全天候、全民参与,让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因地制宜 处处成景
“脏乱差”,以往农村给人的印象总是离不开这几个字,际下村也是如此。“街巷边人畜污水直排入沟,沟水发黑,村民随意吐痰丢烟蒂,垃圾随意倾倒在路边,猪栏旱厕臭气熏天。”叶广兴无奈地说。为了彻底改变这一情况,3月开始,际下村两委狠下决心,按照县里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大会战安排部署,在垃圾乱倒、污水乱流整治清楚后,向杂物乱堆、私搭乱建“宣战”,对村中街巷、猪栏旱厕、街头巷尾废弃空地、破败建筑来了一次大清理、大变样。
“你看,这边巷口,原来就一个猪栏立在这,现在我们因地制宜,拆除猪栏,设计了一个小假山,周边墙上白墙彩画,一下子就美了。”叶广兴带着笔者一一介绍着。还有原堆放水泥、木条、薄膜等杂物的点,经整治后变成为休闲小公园,原乱堆乱放处,经整治后用自村竹子围建竹篱笆,种上绿植,类似这样在“小处动刀”,隔一段路就有一处。全村20个猪栏、9个旱厕全部拆除,取而代之的是小公园、绿化带、创意花架、花篮,“锦上添花”地装饰着村里的各个角落。
垃圾,对农村来说是一个重点、难点,际下村为了在村容村貌整洁干净上再上层楼,为120户全村常住居民配齐干湿垃圾桶,鼓励村民科学处理生活垃圾。在街巷中添置20个烟头垃圾桶随处可见,解决村民随手乱丢烟头这一陋习。同时,还同负责村里卫生保洁工作的雪品保洁公司沟通,除了原来日常的一天一保洁外,还得配合村里每周开展一次大整治,参与到杂乱物的整理中来,扩大保洁覆盖面,往死角、隐蔽处延伸。
支部引领 党群联动
天气晴好,街巷沟渠建设现场,一群工人正在抓紧施工,叶广兴介绍说,这些工人都是村里的老党员,他们农闲的时候,义务出工出力,帮助村里项目建设。“现在村里变得越来越好看了,我们这些老党员,有空的时候就过来帮忙。”正在为沟壁粉刷水泥的73岁的老党员陈苍寿边干边说道。
众人拾柴火焰高,际下村的美丽升级,离不开党员、群众们的大力支持。2014年以来,通过万人保洁、美丽乡村建设等活动,村里面貌得到很大的改善,村民们感受到了环境整治带来的好处。“过去门前是猪栏、旱厕,味道特别难闻,感觉特别压抑。现在村里卫生有人打扫了,臭味也没了,空气变新鲜了,我们住的舒心,也都很乐意配合。”村民廖旺兴说。目前,际下村成立了一支文明实践服务队,一支志愿者服务队,一个老人协会,一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同时还充分发挥了巾帼妇女的作用,组织周末在家的中小学生一起参与到“义务星期六”“红领巾路”的义务活动中,形成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
机制保障 强化监督考评
“被评为四星级文明户,可以换牙膏、洗衣粉、杯子、手电筒、花卉盆景等。”古凉亭内,当笔者同纳凉村民聊起文明户评选活动时,他们纷纷提到这一点。这是际下村为勉励在人居环境整治中表现好的村民,提高村民参与性和积极性而设立的星级文明户评选制度。通过引入奖惩机制,表现好的村民给予奖励,未按要求做到位的村民,或不配合整治工作的,将影响其当年享受村集体利益分配份额并在公示栏公示。
除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外,际下村还通过建立健全分工协作机制,因地制宜地划分成3个卫生包干区域,由村两委干部担任责任片长。每天对包干的区域进行巡查,结合“随手拍”发现卫生问题情况用手机发图给所在区域村民或监督人告知其卫生情况,督促整改。同时也鼓励村民随手拍,形成互相监督。(池亮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