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乡渔村“变身记”
2019-06-28   作者:殷琪   来源:福建日报

1.jpg

早晨的渔港热闹非凡,渔民们忙得不亦乐乎。

2.jpg

滨水廊桥

每天一大早,位于东山县前楼镇的下西坑二级渔港码头上熙熙攘攘,运货的车辆来回奔波,渔民们将刚收割的龙须菜和从外地采购的小鱼苗,运往百米开外的渔排上。在那里,渔民们养殖着鲍鱼和品种丰富的鱼类。

到了傍晚时分,渔港依然热闹。快艇载着游客在海上驰骋,被晚霞映照得有些泛红的海面上,划出了一道道水波,美丽的滨海风光令人流连。返程后,停靠在海上餐厅,人们尽情享用海鲜佳肴。

“我们村是一个传统的小渔村,渔业是村里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游客越来越多,村子也走出一条发展滨海休闲渔业的新路子。”下西坑村党支部书记李武德欣喜地说。

今年69岁的许进坤,是下西坑村小有名气的渔船主。2006年他拥有了第一艘钢质渔船,随后10年,又陆续购置三艘钢质渔船,并长期在广西、北海等地进行远洋捕捞。

下西坑村共有大小渔船321艘,其中钢质渔船21艘,全部从事远洋捕捞业。像许进坤这样的渔船主,在外捕获的大都是“巴菲蛤”,这类海鲜在国内外市场备受青睐。

“现在我‘退休’了,我的孩子们接过了这份营生。”许进坤说,依靠远洋捕捞,他家年纯收入大约能达到上百万元。住在舒适、宽敞的新居里,他时常回想起过去在海上漂泊的日子。

2018年3月,下西坑二级渔港投入使用后,渔民们赞不绝口。“过去,要到自己的小船上,还要从岸边走上一段浅海滩涂。”许进坤说,“那时只有一个小码头,最多能停10多艘小船。遇上台风天,渔民们四处找寻避风港躲避风浪,损失不可估量。”

下西坑二级渔港总投资2097万元,建设防波堤380米,形成港内避风水域面积4万平方米,可有效解决下西坑及周边300多艘60马力以下近海作业船只停靠及避风问题。在港区南侧潮间带近岸高地之间,围海造地形成陆域3.3万平方米,并建设有码头和护岸。

漫步于码头上的滨水廊桥,壮丽的海景尽收眼底。沿着防波堤,告示牌指引着游客前往休闲垂钓区,专业人士带着他们体验海上项目。夜幕降临,缤纷的夜景灯亮了起来,原本漆黑一片的渔港,变得像白天一样热闹。

“村里加快建设和引进休闲旅游配套和项目,吸引了不少游客。店里的生意越来越红火了。”下西坑“小渔村”海上餐厅老板杨爱华喜笑颜开地说。

去年,下西坑提出了“水乡渔村”项目,共占地约540亩,其中水域面积约420亩,陆域面积约120亩。规划建设海鲜一条街、海上休闲垂钓服务中心、滨水休闲观光栈道、渔家客栈综合服务中心、滨水廊桥、渔需品交易区等,形成休闲渔业示范基地。

“已有部分配套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李武德说,未来规划是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目标,将下西坑村打造成为生态水乡、美丽休闲渔村。

责任编辑:朱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