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比五晒」建宁奏响脱贫“摘帽”最强音
2019-07-01   作者:陈晓星 曾程 肖开涯 肖成华   来源:三明日报

6月22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发布公告,建宁县等12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脱贫摘帽!

近年来,建宁县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不断坚定“四个自信”,把脱贫攻坚作为“两个维护”的生动实践,抓住时间点、下足“绣花功”,贫困人口由2013年底的10149人减少到2018年底的15人,46个贫困(空壳)村和3个市级重点乡实现全部摘帽退出,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底的7.74%下降到0.01%。

闪光的数字,是建宁干部群众不忘初心、风雨兼程,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真实记录。

站在新的起点上,革命老区苏区建宁正以更加强劲的态势,加快绿色崛起,跨越发展,为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的新三明、新建宁增添光彩一页。

5.jpg

建宁县城图 (林琦墅 摄)

合力攻坚

“四轮驱动”迸发活力

一直以来,建宁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精准扶贫工作,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摆上统揽全局的突出位置。

拿出硬办法,下足绣花功。这些年来,县里在医疗扶贫、教育扶贫、产业扶持、造福工程等方面,出台政策措施,啃下了脱贫路上一块又一块硬骨头。

走进建宁县溪口镇枫元村,贫困户周小成看着水田里生机勃勃的杂交水稻制种,乐得合不拢嘴。

今年72岁的周小成,是建宁溪口镇枫元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他的儿子患病丧失劳动能力,儿媳离婚后离开,孙子尚在读书。要让老周脱贫,还得靠他家的12亩田。镇里的闽赣农机合作社的社员找到他,帮助他家打田、插秧,无人机喷药。

一年下来除去成本,周小成卖稻种收入3万多元。翻开账本,他笑了,患病的儿子获得县残联提供的居家托养补助,读高中的孙子有了每年3000元的助学金,家里养的40多只鸡也能卖5000多元,农闲时编的竹果篮每月都有人上门收购……

2017年,周小成脱贫了。

周小成生活的喜人变化,只是建宁县干部帮扶带动脱贫的一个缩影。

在溪口镇枧头村,村民们乐开了花。原来,省纪委监委的下派干部、驻村第一书记曹锐为村民们带来了福音。去年,在曹锐的帮助下,村里与内蒙古光大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发展“冬闲田”种植马铃薯,不仅促进村财增收,还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

责任促动、政策推动、帮扶带动、监管联动,建宁县合力攻坚“四轮驱动”动力迸发,为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带去无限动能。

责任促动

县里坚持党政主要领导亲自安排部署、亲自推动落实,成立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任副组长的县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由县委办、县政府办、县委组织部等45个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下设扶贫办;9个乡(镇)对应成立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全县92个村设置了扶贫工作站。另外,县委选派了9名科级干部到各乡镇担任扶贫督察员。

政策推动

县里出台了契合建宁县实际的《建宁县推进精准扶贫打赢脱贫攻坚战2016-2020年实施方案》和《产业扶贫实施办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贫实施办法》《农村低保兜底和医疗救助工作实施办法》等“1+N”系列政策,为精准扶贫工作提供了有力政策保障。

帮扶带动

落实“县领导挂乡(镇)、部门驻村、干部包户”三级挂包责任,全县92个村都有一个单位挂包,51个贫困(空壳)村均安排了一名省、市或县下派任第一书记或村主任助理,1579户贫困户都有一名体制内干部帮扶。省纪委监委用心、用情、用力做好挂钩帮扶老区建宁,在资金安排、项目争取等方面给予了大力支持,2017年至2018年共实施民生事业、基础设施、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等方面重点重大项目34个。台江区累计落实对口帮扶资金6000万元,用于扶持建宁县扶贫开发事业,并共建闽赣省际电商产业园等。省市纪委监委、“5+1”挂钩帮扶单位建立挂钩联系工作机制,指派班子成员挂钩联系,全方位开展帮扶工作,为老区脱贫增添动力。

监管联动

对照扶贫“六个精准”要求,研究制定《建宁县扶贫开发精准监督工作方案》《建宁县扶贫开发项目监督管理十四条措施》等文件。树立“重实绩、看实效、比担当”用人导向,充分运用“三听三看”考察办法,注重对扶贫一线干部的锻炼和培养。同时,开展扶贫领域“1+X+ Y”专项督查、机动式专项巡察、“全交叉”专项巡察,打好扶贫精准监督组合拳。2016年以来,全县纪检监察机关牵头处理了相关责任人210人。

6.jpg

周小成夫妇农闲的时候就在家编制竹果篮,商家会上门收购。

7.jpg

贫困户高兴地领取量化折股分红金。

创新模式

“五龙齐舞”助力增收‍

一幢幢新房错落有致,一排排食用菌大棚整齐排列,一项项特色产业在这里落地生根,一个个贫困户在这里摘掉了“穷帽子”。

贫困户变“股东”,贫困村有“分红”。里心镇率先采取“扶贫资金量化折股、贫困户分红”的形式,进行精准扶贫。

100万元对个人来说,是个大数字,但分摊到镇里的贫困人口身上,每人仅有1100余元。

这点钱只能解一时的燃眉之急,并不能改变贫困户的生活。

经过镇里的考察论证,并征得贫困户认可后,该镇把100万元扶贫资金和部分村自筹的35万元作为股金,入股经济效益好的里心镇精准农机专业合作社,入股合同期限为10年,其中100万元专项扶贫资金按照2500元/股分配给143户400名贫困人员,这些贫困人员享有股金收益权,实行滚动管理。合作社每年按期上缴27万元固定利润用于出资村、贫困户分红,把60%收益用于帮扶贫困户,其余40%帮扶贫困村。

“以前,想都不敢想,像我这样的贫困户还能翻身做‘股东’。”叶华忠说,现在,他既是合作社的股东,又是合作社的员工。“杂交水稻制种6亩、果树200棵,收入保底2万元,在合作社打零工,收入8000多元,再加上合作社股金收益分红,预计收入可达3万元。”说起收入,叶华忠很兴奋。

在溪口镇,这里的贫困户也享受到了“量化折股”带来的红利。

2016年底,溪口镇将上级扶贫资金100万元分别投入闽赣省际农机植保服务中心的信远、建勤两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入股合作社后,其中70%作为村集体入股资金,30%作为全镇建档立卡兜底贫困人口238户505人入股资金,并实行动态管理。每年可实现分红收入12万元,其中贫困户分红5万元,村集体分红7万元。2017年以来,实施“量化折股”已累计分红24万元。

眼下,老区苏区建宁通过产业扶持、贷款贴息,对接岗位、服务就业,量化折股、入股分红,土地流转、盘活“三资”,抱团联户、村企合作等机制,实现贫困户、贫困村脱贫增收。

产业扶持、贷款贴息。县财政每年安排1400万元扶贫专项资金,用于扶持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培育特色产业发展和其他民生扶贫领域项目。通过“五抓五送”扶贫模式,建立全县脱贫攻坚项目库,发展莲业、种业、果蔬、林业、烟叶、旅游、电商等七大扶贫产业,确保每个贫困户都有两个以上增收项目,夯实贫困村和贫困户可持续增收产业基础。近年来,全县稳定杂交水稻制种13万亩,建莲种植5万亩,“两桃一梨”12万亩,烟叶面积3万亩,林下产业20万亩,培育9个全国旅游扶贫重点村、电商企业292家。

建宁县出台了《扶贫小额信贷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设立了1200万元扶贫小额信贷风险担保金,签约了信用社等3家金融机构,向贫困户提供扶贫小额信贷贴息政策。截至目前,全县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金额达4767.75万元,发放贴息资金217.7万元,扶持贫困户1188户。

对接岗位、服务就业。县里开展“雨露计划”培训贫困户1312人次、补助贫困户子女就读中职、大专院校55名,组织了13名贫困村致富带头人和45名农户进行创业培训。开发公益岗位103个,安置建档立卡贫困户63名,每个岗位每月增收1280元。帮助贫困户介绍外出务工224人。

量化折股、入股分红。探索实施扶贫资金量化折股“123”工作机制,建立贫困村、贫困户资产性收益增收机制,把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光伏发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带动贫困村和贫困户尤其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获得稳定收益。依托农业产业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采取“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村+贫困户”模式,实施扶贫资金量化折股试点。选择全县食用菌、黑山羊、水电、光伏等优势产业,共投入扶贫资金5194万元,每年可实现收益达363万元以上。该做法自2016年推行以来,辐射带动试点村51个,贫困人口3000余人,贫困户人均增收1000元以上,贫困村集体收入平均增收3万元以上。建宁县量化折股精准扶贫典型经验课题在人民日报社人民论坛杂志社主办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讨会暨2017第四届国家治理高峰论坛年会”上获得“2017精准扶贫10佳典型经验”。

土地流转、盘活“三资”。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盘清乡、村两级尤其是村级资产、资源、资金,采取量化折股扶贫模式,将农村资产、资源进行折股量化,资产变股权,农民变股东,盘活农村生产要素,增加脱贫户收入。

抱团联户、村企合作。由贫困村与企业实施的“村助企业建基地,企业助村助贫困户脱贫”的互助型“村企合作”脱贫攻坚模式,实现了村财增收、贫困户增收、企业增效的多赢格局。在全县10余个村进行杂交水稻整村推进工作,带动全县制种农户4000多户,农民年增收1600多万元,其中带动合作贫困村实现村财增收36万元,贫困户42户增收48万元。

8.jpg

特色农产品黄花梨带动贫困户增收。

9.jpg

在均口镇食用菌专业合作社基地里,贫困户们正在忙着采收黑木耳。

打破瓶颈

“六手联弹”奏响强音

脱贫攻坚重在脱贫,建宁的贫困群众如何脱贫?该县创新性实施“六手联弹”的“组合拳”,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建宁县黄埠乡,贫困学生上学可获资助。这样的好事,是怎么做到的?

黄埠乡桃路际电站,电站总装机容量2 × 250kW,改造后电站装机2×320kW,电站概算增效扩容改造总投资185万元。2016年,黄埠乡将中央扶贫资金100万元和教育扶贫基金50万元进行捆绑,以量化折股的形式投入到桃路际电站技改扩容项目之中,并明确乡政府每年从电站纯收益中提取30%按不同比例分红给各个贫困村、空壳村,各村所分的红利中40%作为村财收入;60%作为贫困户分红。同时,乡政府每年从电站纯收益中提取10万元,对幼儿园、小学、初中的受助贫困学生每年资助。该项目技改完成以来,共分红42.3万元,7个建档立卡贫困村、空壳村平均红利3.5万元,81名贫困学生从中受益。

补齐“硬”短板,提升“软”实力。近年来,建宁县打破瓶颈,敢于创新,形成全社会共同推进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打出一套精准扶贫“组合拳”:

助力扶智扶志

推进建立教育基金扶贫机制,引导社会力量开展捐资助学主题活动。抓好落实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免学杂费、申办助学贷款等扶持政策。发挥学校精准扶贫优势,结合扶贫先扶智、扶志的理念,进行“真爱6+1”贫困家庭孩子关爱活动。“6”指晓真情、绘真景、懂真规、系真爱、育真人、做真人;“1”是依托学校校本课程、兴趣小组、少年宫活动等项目,让留守儿童贫困生掌握一项体艺特长。发挥150万元乡村教育扶贫基金作用,整合春蕾助学、金秋助学、“同心圆”3+1助学等社会助学力量,省市纪委监委、“5+1”挂钩帮扶单位采取党支部挂钩长效帮扶形式,累计为建宁119户贫困家庭学生捐资助学58.82万元。

叠加医疗补助

把开展医疗扶贫放在突出位置,完善建立社会大病救助机制,加强部门协作配合,根据救助对象数量、患病率、救助标准、医药费用动态变化情况,科学测算医疗救助资金需求,预判返贫风险点;加大财政投入,以基本医疗保险信息系统为支撑,健全医疗救助与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一站式”结算平台。同时,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落实个人医保目录范围内自付医疗费用年度累计300元封顶医保政策,各级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实行“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继续为建档立卡贫困户购买扶贫小额保险,进一步防范因病返贫风险。

落实低保兜底

开展城市困难家庭“347”精准扶贫试点工作,对城乡相对贫困家庭实行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实现城乡相对贫困家庭收入扶贫线标准与城市低保最低标准一体化。建立城乡相对贫困家庭与建档立卡贫困户大病医疗叠加保险、教育资助的标准一体化。7个乡(镇)成立扶贫开发基金会,基金会每年投资产生的效益优先用于重点贫困人群分红或救助。

合力灾害救助

细化完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和应急救灾响应措施,自然灾害发生后造成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困难的,第一时间调拨发放帐篷、衣被、食品等救灾物资。同时,继续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办理扶贫小额保险,各类灾害发生后,县、乡、村和保险部门及时帮助贫困户办理财产、大田农作物、意外伤害等保险理赔服务,切实减轻贫困户受灾风险,防范脱贫户因灾返贫风险。

提供住房保障

落实各级补助政策,扎实推进造福工程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2016-2018年全县完成造福工程扶贫搬迁694户2849人(其中贫困户386户1381人),完成危房改造382户,已建成黄埠乡鑫埠小区、里心镇尊上排、伊家乡伊水佳人等造福工程集中安置区7个。同时,制定山海协作对口帮扶资金使用项目清单,确保1250万元帮扶资金全部用于扶贫发展项目。

提升公共服务

多渠道筹措资金,以全县重点乡、贫困村为重点,不断加大扶贫开发投入力度,加快解决贫困农村通路、通水、通电、通网络等问题。加快人居环境设施建设,对农房改造、公共设施、道路、污水管网、绿化、河道整治、电力和通信线路建设。实施河道整治和河岸绿化工程,修建健身休闲绿道,美化水域环境。

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建宁人的脱贫攻坚战役并没有因此鸣金收兵。

巍巍的金铙山将继续见证,老区苏区建宁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奋力前行,谱写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篇章!‍

责任编辑: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