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漳州荔枝产业 跳出低迷“小年”怪圈
2019-07-09   作者:黄小英   来源:闽南网

南国六月荔枝红,踏入七月,又到了漳州荔枝的丰收时节。从漳州市经济作物站获悉,今年是荔枝“小年”,产量预计只有6万吨左右,同比减产约70%。

虽然大幅减产已成定局,但荔枝的价格却比往年攀升不少。如去年“黑叶”的收购价为1元/公斤,今年的收购价在9~11元/公斤;“兰竹”的收购价也从去年2元/公斤提高到了今年10~12元/公斤;晚熟的优质品种收购价预计在40~50元/公斤,价格约比去年翻了两番。

从整个产业来看,荔枝陷入了小年减产不减收、丰产不丰收的怪圈。

认为,价值规律固然是客观因素,但产地依旧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化消极为积极,让果农从容应对市场变化。

据了解,今年荔枝减产主要受到天气影响。因去年冬季气温偏高,荔枝成花率偏低;抽穗期又遇温度高、雨水多,导致荔枝树冲梢多;加之今年春季雨季长,降雨多,造成荔枝裂果和病果比往年多,这些原因都直接影响了荔枝的产量。

如何让荔枝产业在小年提质增效,造福果农?漳州市经济作物站站长蔡建兴说,他们通过发放宣传册、技术资料,深入田间地头指导果农加强果园管理,用技术手段控制荔枝树冲梢。同时发布蒂蛀虫、霜疫霉病的预测预报,让农户把握时间,及时防控,防患于未然。

针对丰产不丰收的困局,漳州主要对荔枝品种结构进行了调整。据了解,作为中熟品种的“黑叶”和“兰竹”,占漳州荔枝产量的85%,由于品种单一、采摘期过于集中、销售渠道局限等多重因素,导致荔枝滞销时有发生。

近年来,漳州依托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从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引进了井岗红糯、岭丰糯、观音绿、红绣球等30多个优质晚熟荔枝品种,通过高接换种等调结构手段,优化荔枝产业。

“目前,我们已经在龙海双第农场、诏安霞葛、漳浦赤岭等地建立了荔枝高接换种示范片。”蔡建兴说,他们还通过举办培训班、现场观摩会,进一步推广高接换种和节本增效的栽培技术。同时向种植大户发布全国各主产区、主销区的荔枝收购价、销售价,让他们全面了解市场信息。

当然,荔枝产业的振兴之路单靠政府的力量还不够,还需要果农转变观念,密切配合。其实漳州早在2010年就陆续引进优质晚熟的荔枝品种,并逐步推广高接换种技术。由于农户参与配合意愿不高、技术难度大、投入成本高等因素制约,使得新的生产理念与技术在基层推广阶段举步维艰,进度和效果有限。

因此,要做大荔枝产业,需要政府加大普及科学栽培技术,提供更多示范带动和机制保障,果农则要接受新品种并主动付诸实践,只有双方共同努力,配合默契,才能合力做大荔枝产业。

责任编辑: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