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座土堡呈“品”字型静静矗立在村中,村民们正在进行房屋立面改造,四周青山翠竹环绕,蓝天云卷云舒……盛夏时节,走进沙县凤岗街道水美村,穿越绵长与久远的时光,眼前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景象。
传统村落承载着历史记忆,镌刻着美丽乡愁。近年来,凤岗街道坚持保护与利用并举,在保护传统村落中加大对传统文化的挖掘力度,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带动村民增收致富,不断激发传统村落活力。
挖掘资源,文化遗产留住乡愁
作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土堡是水美村的一张重要名片。从沙县县城向西,沿着蜿蜒的公路,驱车20分钟左右,古堡群映入眼帘。
水美古堡由双吉、双兴、双元三个土堡构成,依次设有敬德堂、致美堂和慎修堂。三个土堡分别建于清道光、咸丰、同治年间,是沙县现存最大的土堡建筑群,也是福建省内保存较为完好的闽南式古民居建筑群。
土堡群中保存最完好、面积最大的是双元堡,始建于清同治元年(1862年),历时13年竣工,建筑面积约6000平方米,主要是徽派建筑风格,空间结构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马头墙与小青瓦装点其间,在建筑雕刻艺术上,综合运用了石雕与木雕。
走近双元堡,映入眼帘的是厚0.8米的土制外墙,外墙正门一侧呈方形,边上依地势而建成圆形,四周围墙高达18米左右。土堡的正面大门和两侧偏门均是由花岗岩砌成的圆形拱门。抬头可见正面大门上方刻着“奠厥攸居”四个大字两侧偏门题刻石匾,上书“巩固”、“磬安”。这座高大、坚实的土堡,见证了张氏大家族从繁华走向沉寂的兴衰史。
与双元堡相隔不远,是历史更为悠久的双吉堡和双兴堡。
双吉堡在水美土堡群中历史最悠久,占地面积最小。风雨中坚守百余年,双吉堡的土石围墙变得残破,但木质结构的房屋保存完好,穿行在房前屋后,仿佛还能听到那久远的历史回声。
与双元堡隔田相望的是双兴堡,外墙部分倒塌,堡内空空如也,只有那拱门、石料、漫地青砖,还在诉说着古堡的百年风采。
古堡群犹如沙县西南边的一颗璀璨明珠,为水美村增光添彩。2009年,沙县水美古堡被评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水美村入选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
依托水美古堡,凤岗街道连点串线,加大对周边区域文化资源挖掘力度,用文化遗产留住美丽乡愁。
“和水美村邻近的还有井后、垄东、三姑等村庄,这个区域保留着宋、明、清时期的各种文物古迹,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凤岗街道经济办主任张梓銮介绍说。
洞天岩摩崖石刻是一道独特景观。沿着洞天岩水库公路行走,两侧山上可以看到永和洞、拂云岩、枕流石等10余处摩崖石刻,时间从宋至清代,有篆、楷、行、草等多种字体。
栖云古寺坐落于垄东岭半腰处,始建于唐末五代闽王延政时期,北宋重修,回乡尽孝的右文殿修撰罗畸出资修建藏经阁,宋代名儒罗从彦曾在此清修、授业,古寺集佛寺与书院于一体,是宋代沙县人才辈出、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平台。
……
站在水美村头极目远眺,散落在连绵起伏群山中的各种文化遗迹,不仅与土堡群交相辉映,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厚重的文化底蕴。
多措并举,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守着一方好山好水,如何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带动更多百姓增收致富?凤岗街道加快水美等各村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保护好土堡就是留住水美村的根与魂。作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土堡群保存较为完好,但历经百年时光,再加上当地气候潮湿,仍需要加大保护力度。“目前已经从省文物局争取了350万元,专项用于土堡保护修缮。”张梓銮说。
三座土堡遥相对望,为了便于游客参观,村里沿着小溪流、穿过小树林,在各土堡间修建了约2公里长的步道,并设置路标,种植绿化苗木。
在双元堡通往双兴堡的步道旁,有一个新落成的凉亭。“除了凉亭,村里还修建了公厕、停车场等休闲游配套设施。”水美村村支书傅孙钵说。
走出双吉堡,沿着步道穿过一片山林,眼前是一方开阔的水塘。傅孙钵说,池塘面积有10多亩,规划建成游客垂钓中心。
村庄环境整治同步进行。走进村口,村民们正在进行房屋立面改造,猪栏、烤烟房等废弃附属房被拆除,村庄建筑格调更加统一协调。同时,村里大力实施以垃圾处理、污水处理、道路修缮、电网整治、村庄绿化等环境整治工程,保持乡村原有形态和乡土气息。
扮靓村庄,需要美化绿化。在双元楼土堡外,一片20多亩的田地上,撒下了满天星、矢车菊、波斯菊等花种。“不同的季节种不同的花,村里已经流转了200多亩地,用于发展乡村休闲观光游。”傅孙钵说。
为了充分发挥水美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片区联动开发建设,井后、垄东等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在垄东村通村公路旁的一片空地上,村里新修建了凉亭、公厕、停车场等设施。走进凉亭,清风拂面,凭栏而望,田畴交错,起伏的群山、错落有致的房屋,眼前处处皆风景。
公路是经济发展的动脉,加快农村公路路网建设,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提高农民生活水平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打开地图,井后、垄东、三姑等区域地处梅列和沙县结合部。从梅列区陈大镇瑞云风景区,经大源村到沙县凤岗街道井后村约10公里,从井后村经水美村、垄东村到沙县小吃城约13公里。
“目前陈大镇到井后村的10公里公路,已经投入1000多万元,完成新建和改造提升,路面拓宽至6.5米。下一步,要加快井后村到小吃城路面的改造提升。”张梓銮说。
立足优势,激发传统村落活力
要夯实乡村振兴基础,还要着力增强发展后劲。
水美村这一区域地处梅列、沙县结合部,区位优势明显,而且历史文化积淀深厚,是一片村落生态保留较好的未开发区域。
“这片区域北起瑞云山,西起狮子峰东至淘金山,属于龙栖山脉向东自然延伸部分,方圆数十平方里内错落着一片片山间盆地,形成聚居的村落。”沙县社科联课题组牵头人潘世炫在调研报告中写道。
人文景观与自然美景相行益彰:瑞云洞风景区有优美奇特的火山地貌,三姑村狮子峰可以观日出,际岩村大峡谷是天然“大氧吧”,龙坑村有洞天飞瀑,这里四季分明,山峦绵延起伏,林木郁郁葱葱,栖息着各种珍稀野生动物。
乡村振兴重在产业振兴。如何立足比较优势,以产业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内生动力?
“打造‘瑞云风景区—水美土堡群—小吃文化城’骑行郊游示范工程,是目前产业规划之一。”张梓銮说,这条自行车骑行线路沿着瑞云风景区,经陈大镇大湖村到沙县凤岗街道的井后村、水美村、垄东村、沙县小吃城,全程约30公里。
为了让骑友既能体验骑行乐趣,又能欣赏美景,凤岗街道着力在骑行线路上做文章。
“从瑞云洞风景区到井后村这10公里路线,结合生态环境、大众行为心理、视觉标志形象设计等因素,兼顾村民利益需求,主要在提高林分品相上下功夫,通过选择有代表性的植物,打造枫香大道、竹林悠然、鸟语花香、触景生情等景观。”张梓銮说。
因地制宜,“一村一品”列入骑行产业发展规划:井后村建设桂花康养基地,发展林下经济;水美村打造土堡风景,挖掘土堡、茶文化;垄东村地势平坦,发展特色种养,打造“多彩垄东”;三姑村海拔较高,发展高山生态农业。
让骑友慢节奏地感受沿途风光景物,探访村落人文古迹,实现果蔬采摘、农家乐、家庭旅馆等消费无缝对接,这是骑行项目的愿景。
以骑行为切入点,新的农旅综合体项目正在酝酿:打造融乡村休闲、旅居养生、农业观光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探索“共享农庄”经营模式,盘活乡村闲置民房等资产,带动村民家门口就业,增收致富。
按照项目规划,各村可以将村集体资产、资源、资金,以及村民土地经营权、房屋产权、资金或劳务入股合作社,盘活村集体和个人资源、资产。同时,吸引社会资金多元化参与,着力打造农业观光采摘、蔬菜配送、农家饭庄和林果、花卉、蔬菜基地。
“下一步,我们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把这些富民产业都做起来,不断加快乡村振兴步伐。”张梓銮说。
用文化留住美丽乡愁,以特色产业支撑乡村发展,传统古村落必将焕发出勃勃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