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届八次全会强调,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深化落实省委“五抓五看”“八个坚定不移”具体部署,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为新时代新福建建设提供坚强保证。其中,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增强政治功能,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基层党组织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我省约有11万多个基层党组织,210万多名的党员。新形势下突出强调和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全面提升组织力,必将为新福建建设形成整体合力、夯实执政基础。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政治属性是党组织的根本属性,政治功能是党组织的基本功能。增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就是要加大政治动员、政治引领、政治教育工作的力度,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听党话、跟党走,使他们最广泛最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坚持党的领导,拥护党的领导。只有不断增强政治功能,才能有效地解决好一些地方的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问题。强调政治功能实质上指的是人心向背的问题,关系到党组织的威信、关系到党的执政向心力和号召力的问题。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政治功能与组织力是在相同意义上来使用的概念。政治功能弱化,组织力必然缺失;组织力缺失,政治功能也必然弱化。组织使党的力量倍增,所以组织哲学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基本哲学。新时代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就要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优化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选优配强党组织带头人,以及培育一支优良作风的党员队伍等方面上下功夫。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它是指依据党章及党内其他法规,进而保持组织肌体健康和活力而进行的各种党内活动。因为党内生活是具有政治性的,所以又称党内政治生活。党内政治生活是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重要载体和途径。有什么样的党内政治生活,就有什么样的基层党建的效果,也就有什么样活力的基层党组织。党内政治生活健康、严谨、有序,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必然增强。反之亦然。可以说,党内政治生活是一个涵养和保持党组织先进和纯洁的内生机制,也是一个党组织自我净化、自我完善的过程。新形势下,在一些地方或部分基层,依然存在着忽视政治、淡化政治、不讲政治的倾向,不利于党组织组织力的全面提升,不利于更好地团结动员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为新福建建设凝心聚力、共谋发展。解决上述问题,就要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切实增强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使“起势”形成“定势”,使“优势”转化为“胜势”。一要严格执行好党内民主集中制,健全和完善各项议事决策规则和机制,构建科学的质量考评体系,使这个根本组织原则真正落地,有效调整党内关系,维系党组织的整体向心力。二要坚持利用好组织生活会制度、中心组学习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主题党日制度等,进而促进党内的团结统一。三要善于发挥好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用,使之由“钝器”变成“利器”,旗帜鲜明地开展党内思想斗争,以斗争求团结、以斗争求稳定、以斗争求合力。四要发挥“一把手”关键少数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坚持自律和他律相结合,不断加强心律训练,推动党内形成朗朗乾坤、河清海晏的健康氛围。党内政治生活规范化、正常化,必将有力提升基层党组织自身的竞争力和战斗力,也必将提升其内在的组织整合和外在的凝聚群众的能力。
优化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设置模式和活动方式的科学,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基层党组织组建率和实际效果的有效发挥,进而也将影响着组织力的提升。要实现党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双结合,必须结合实际,不断优化党组织的设置模式,创新活动方式,真正达到党的事业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就延伸到哪里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动员效果。一般来说,企业、机关、学校、部队等领域的党组织设置以单位、区域为主,单独组建并适时根据要求开展活动。因此在上述领域或单位,党组织组织设置较为顺畅,党内活动开展相对正常,客观上能够保证党组织组织力的发挥和增强。在推进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的创新过程中,难点主要来自于“两新组织”领域以及流动党员的归属管理。当前,社会形势发生深刻变化,主要表现为社会结构日益变迁、行业分工日益精细、组织形态日益多样。这就需要切实根据社会快速分化发展的新情况以及党员流向的新特点,加强创新和优化组织设置方式的力度。截止到2017年底,我省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组织的覆盖率分别为82.2%和70.5%。所以,在坚持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谱写新时代新福建建设新篇章的历史条件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质量,就要进一步织密组织体系、建构组织网络。一方面,要继续提升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等领域党组织的组建率,要培育区域化党建思维,依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规模适当、便于管理的原则,推动楼宇、商圈、园区等领域成立联合党支部,使党组织由“外在植入”到“内生嵌入”的有机转变,切实发挥党在基层的组织力和领导力。另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流动党员相对固定集中的工作地或居住地基层党组织的设立,以有利于教育管理监督、便于开展组织生活等为原则,依托流入地园区党工委或驻外办事机构党委成立党组织,克服弱化、虚化、边缘化的现象,改变该领域组织缺位、党员管理出现真空的状况,全面激发出活力和战斗力。
选优配强党组织带头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强调,加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建设。省委十届八次全会指出,要扎实做好老区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着力精准扶贫、大力发展生产、补齐民生短板,做好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持相协调相促进的文章,在老区苏区振兴发展上取得新突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都对我省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提出更高的要求。带头人的政治站位、能力素质、作风形象等都将直接关系到整个班子队伍的工作水平,进而关系到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战斗力,也就必然对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真脱贫脱真贫的目标产生影响。选优配强党组织带头人,一要健全和完善驻村“第一书记”机制,把政治素质过硬、协调能力强、有基层工作经验的干部下派到村任党支部书记,解决党组织软弱涣散、组织力弱化的问题。据统计,近年来我省先后选派了1.6万名干部任驻村“第一书记”,有8400名干部蹲点到“双薄弱”村,切实有效地增强了村级党组织引领群众致富的能力。二要加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如种植大户、养殖大户等)各种技术能手的培养,使其逐步充实到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中。有资料显示,至2017年底,我省村主干致富能人占61.5%。同时,还要通过一定的选拔考核方式给予其职业身份的转换,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三要适时引进优秀大学生、退伍转业军人,在实践中有计划地培养他们、锻炼他们,使其更好地了解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尽快成长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
培育具有优良作风的党员队伍。党员是党的肌体细胞,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党员队伍是提高组织力的重要保证。我省目前党员数量约为210万,分布在机关、高校、企业、农村、社区等不同领域不同行业,绝大部分发挥着先锋模范作用,总体上是适应我省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需要的。省委十届八次会议对当前及未来一段时间我省快速发展作出了明确规划,为新时代新福建建设谱写新篇章作出重要部署。随着省情、区情、社情的深刻变化,随着形势任务使命的深刻变化,基层党员队伍中也存在一些不适应不符合要求的情况,如不敢担当、不会担当、不愿担当等现象。它们的存在影响党在人民群众中威信和党组织组织力的提升。在党员规模不断增长的现实背景下,就党组织的力量而言,数量并不是决定性的,素质才是决定性的。因此,高度重视基层党员队伍建设,一要始终把政治标准摆在首位,严把入口关,力争在源头上保持整个组织肌体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二要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和“两新组织”中发展党员,使其成为建设新时代新福建的主力军和业务骨干。三要从严党员的日常管理,细化不合格党员的处置标准,积极稳妥地对不合格党员进行处置,最大程度激发基层党员队伍的生机活力,为新福建建设建功立业。
(作者为省委党校党建教研部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