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屏南:文创,让古村再现芳华
2019-09-05   作者:李向娟 王志凌   来源:福建日报

屏南拥有众多古村落。然而,随着大量农村人口外出务工、经商、求学,“空心村”不断涌现,老屋凋敝、乡村冷落。

如何保护好传统古村落,留住“乡愁”?近年来,屏南县着力于改革创新,建立机制引进文创,让古村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文创复兴古村

前段时间,在屏南熙岭龙潭村,香港导演招振强指导的首场话剧《假面》刚刚精彩谢幕,重声音乐节又燃情开唱……连台好戏,让游客流连忘返。

然而,两年前的龙潭,还是一片人去楼空村冷落的景象。原本1400多人口的龙潭村,因为村民外出务工、经商,只剩下200多人。

2017年5月,龙潭文创项目启动,文创团队入驻,修复古村、复兴文化。更有来自北京、上海、厦门、香港、英国等地的外来新村民租赁、修复、改造老宅,安家于此。一座座破败老宅,变身为书吧、茶室、民宿,村子重现生机。

随即,八方游客慕名而来。龙潭村支书陈孝镇说,目前龙潭常住人口已恢复至500多人,回流村民和外来新村民达300多人。

村里的配套设施完善了、村小学复办了、古民居修缮了、村庄美了、乡村游火了。曾经一度凋敝的村落,在文化创意引擎的驱动下正焕发出勃勃生机。

无独有偶。徜徉于省历史文化名村——屏南县熙岭乡四坪村,只见蜿蜒雨廊、悠长巷道、叠石流水、错落老宅,游客络绎不绝。

跟龙潭村一样,四坪村也曾门庭冷落、人口外流,一度衰败、萧条。2017年7月,村里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决定发展文创引领乡村振兴。于是,村民们集思广益,大家齐动手,整治村容村貌、建设村口雨廊、开凿水道建设亲水景观、修复老宅招徕游客……复兴古村的行动,四坪村干得风生水起。

引人才促发展

从漈下到双溪,从龙潭到四坪,这些古村落的变化离不开外来人林正碌的奔波与努力。

林正碌是屏南县传统村落文创产业总策划人。他及其团队是屏南首批引进的文创人才。由林正碌倡导的“人人都是艺术家”公益教学活动,率先在漈下村试点,为村民提供油画教学。上至八旬老妪,下至七岁孩童,油画创作蔚然成风,并销往世界各地。

漈下村试验成功后,屏南县不断改革,持续发力推动,在双溪镇设立文化创意基地“安泰艺术城”,为“人人都是艺术家”公益项目提供更宽广的舞台。据不完全统计,这里已累计培训国内外学员2万余人,其中贫困户500多人、残疾人150多人。2017年以来,累计卖出画作1万多幅,总值超2000万元。

随后,著名批评家、华人艺术家程美信也来到厦地村,牵头实施“人人都是电影家”公益教学活动,开展电影培训、古村摄影写生等活动。

而复旦大学张勇教授团队,则倾情于有竹编传统的前洋村。他们修缮恢复古民居,开辟竹编、陶瓷博物馆,邀请印尼、美国的竹编艺术家与村民共同创作大型竹编装置艺术品,推动竹艺复兴,打造以竹文化为主题的“竹韵前洋”。

在棠口村,中国美术学院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在此设立社会实践基地,高校学子纷至沓来写生创作……

古村建设,在外来优秀人才引领下迸发出新活力。

因地制宜创新

徜徉屏南乡村,文创给古村带来的改变处处可见——

漈下村,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夫,放下锄头握画笔,纵情油画世界;

厦地村,公益电影培训班、摄影写生基地、艺术驻创基地遍地开花。

“用艺术唤醒乡土,以文创激活古村。”宁德市副市长、屏南县委书记吴允明说,这些年,屏南不断改革创新机制,探索出一条用文化创意助推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2015年以来,屏南县摸索出“党委政府+艺术家+农民+古村+互联网”的文创发展模式。成立传统村落文创产业项目指挥部,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总指挥长。同时,抽调精干力量组织推进全县文创工作,构建起县、乡、村三级力量齐抓共管、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此外,屏南出台“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每年安排专项财政预算资金1000万元,用于文创产业引导、扶持和孵化,推动文创人才和企业集聚。向上争取到中央和省传统村落及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资金5600万元,为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提供资金保障。

不仅如此,屏南还多方筹资,保护古村落。如创新“以村委会为中介平台,由村委会分别与屋主和‘新移民’签订租赁合同,‘新村民’出资、村委会代为修缮”的模式;创建老屋“认租15年”等运作机制,吸引外来资金注入,破解资金瓶颈。“这不仅解决了驻村创业难题,还很好地解决传统村落古建‘保’与‘用’的难题。”林正碌表示。

因地制宜、创新思路。屏南已打造形成休闲农业、文化旅游、旅居养生等新业态,建设药膳小镇、黄酒小镇等七大特色乡村旅游品牌,其中北墘、厦地等6个镇村被列为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旅游目的地,漈头、小梨洋、北墘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2017年,屏南县被评为中国传统村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示范县。

责任编辑:小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