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新农村,新生活,新风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华安,持续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因地制宜,综合施策,循序渐进,城乡环境大幅改观。富裕起来的农村,生活环境更加宜居。华安乡村正在成为群众向往的美丽幸福家园。
百年畲寨,焕发新颜
巧用“加减法” 村庄变园林
新时代,新作为。
华安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城乡融合发展的有效载体,在新建、改造、创新等方面做加法,在整治、拆除、规整等方面做减法,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入开展。
开展裸房整治。今年全县共清理各类乱搭乱建34.16万平方米,完成农房整治295幢,村容村貌明显提升。同时健全农村住房规划、建设、管理长效机制,加强新建农房审批和监管。开展农村通信基础设施专项整治,17个村庄线路整修得到改善。
千亩梯田,醉美乡村
推进厕所革命。按照“合理布局、方便适用”的原则,通过新建一批、改建一批、提升一批,进一步提高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健全日常管理长效机制,力争到2020年实现全县农村卫生厕所全覆盖、同步实施厕所粪污治理。
加快垃圾治理。全面清理农户房前屋后堆存垃圾、白色垃圾以及河岸垃圾、沿村公路和村道沿线散落垃圾,健全农村生活垃圾处置体系,全县乡镇实现农村垃圾转运系统全覆盖。同时积极开展种植业、养殖业等方面污染源治理,清理水域漂浮物、疏浚河道,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水体。
改善环境质量。扎实提升“村旁、宅旁、渠旁、路旁”等四旁绿化水平,加强庭院绿化和村庄公共绿地建设,着力抓好村组道路建设、庭院环境美化、建筑风貌提升、传统村落保护、村庄绿化亮化等工作, 通过项目带动,着力改善村容村貌,建成一批村容整洁、田园美丽的“园林式”村庄。
栽种“摇钱树” 美景成“钱景”
新农村,新风貌。
华安开启“345”示范工程行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融合发展的示范样板,着力在综合整治规划上注重村庄的自然融合,既防止千村一面,又避免大拆大建。
精准帮扶,产业创收
在保护好自然肌理、生态环境、历史传承、文化习俗和建筑风格的基础上,有条件地进行挖掘、创意和提升,借山造势、借水造景,凸显绿水青山,展望诗画田园,做到有看头、能参观、叫得响、可推广,并以县城郊区、旅游景区、乡镇街区和公路沿线、旅游景区沿线为重点,连点成线,形成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一线一风光、一域一特色的大美格局。
同时,通过村庄整治,引导形成产业发展新业态,力促“美丽成果”向“美丽经济”转化。积极实施产业兴村带动,大力发展坪山柚、百香果、沃柑等优势特色水果,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4家,家庭农场500家,农民专业合作社224家,推广“公司(专业合作社)+贫困户”产业发展模式,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坚持农旅融合发展,精心打造官畲村、坪水村、高石村等乡村旅游精品村,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特色旅游,把生态变成“摇钱树”,把田园风光、湖光山色、秀美乡村变成聚宝盆。
高石村居,绿树掩映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随着农村人居环境的不断改善,“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的美好愿景在华安渐行渐近,环境更优美,乡村更宜居,生活更美好,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脱贫攻坚战果丰
华安紧紧围绕“脱贫、摘帽、增收”总体部署,以问题和项目为导向,以党政主要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以发展壮大贫困村集体经济、贫困户脱贫增收为重点,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为导向,进一步提高脱贫攻坚精准度,亮出扶贫组合拳,脱贫梦想变成现实。
进村入户,扶志扶智
贫困村彻底摘帽。华安23个建档立卡贫困村于2017年全部实现脱贫摘帽。2018年23个贫困村村级集体经济平均收入15.4万元,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75万元。
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截至去年年底,国扶网系统全县贫困户357户1228人,已全部实现脱贫,其中国定贫困户146户517人,省定贫困户211户711人,做到线上线下一致,扶贫底册更加清楚。 37户140人,稳定脱贫不再享受优惠政策。
产业扶贫富有成效。发展以茶叶、蔬菜、特色养殖、百香果、葡萄、茂谷柑为主的扶贫产业,采取“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形成利益联结机制,建立产业扶贫长效机制。目前,共确立联众果蔬专业合作社、一元家庭农场、祥馨茶业、万善葡萄等9家扶贫示范基地与257户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辐射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
就业扶贫有的放矢。通过就业培训、介绍务工等形式带动贫困户就业脱贫增收,目前全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共有158户家庭成员在工厂务工,有稳定的工资收入。全县安置在公益岗位上的贫困户数量62个。
造福工程全面覆盖。2016-2017年落实造福工程扶贫搬迁6981人,发放补助资金3660万元,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搬迁742人,发放补助资金1420万元,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据统计,2010-2015年全县实施造福工程14759人,发放补助资金4963万元。
乡村振兴亮实招
近年来,华安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各项决策部署,深入实施“345”示范工程,在产业、生态、民生、文化等方面打造精品,培育典型,突出示范乡镇和示范村的引领作用,带动整体提升。
严格责任落实,强化组织保障。按照中央提出的“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成立领导小组,制定出台文件,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2000万元、统筹各级财政资金1.27亿元,确保乡村振兴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果中新秀,致富增收
注重品牌培育,推动产业振兴。实施乡村产业振兴行动计划,打造水果、茶叶、林、竹等特色优势产业,推动九龙江流域果蔬加工产业集聚。认真组织实施“345”示范工程建设。
加强队伍建设,推动人才振兴。加大“三农”工作队伍培训力度,努力建立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干部队伍,全县共选派科技特派员、驻村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长150人,引导各类人才投身乡村振兴。
树立文明乡风,推动文化振兴。深入开展文明村镇创建活动,广泛开展移风易俗;积极倡导“好厝边”邻里互助志愿行动,探索推行乡风文明新模式。加快乡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乡村文化传习所建设,推进有线电视由村村通向户户通升级。
种柑得甘,福满农家
完善治理体系,推动组织振兴。以农村基层组织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全县所有行政村乡村振兴服务站实现全覆盖。扎实用好农村综合改革、土地规模经营、美丽乡村建设等政策,有效利用各类资源、资产、资金,打造集体经济强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