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地处闽西北,是中央苏区的核心区,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伟人革命的重要实践地,红旗不倒的革命根据地。习总书记在参加今年全国“两会”福建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加快老区苏区脱贫奔小康,这也是市委市政府一直以来工作的重点。今年6月,三明市政府专门召开会议,推出了纯信用贷款产品“振兴贷”,丰富乡村金融产品,改善乡村金融环境,把金融活水引到田间地头,滋润农民心头。
“‘振兴贷’,顾名思义,就是一款助力乡村振兴的惠农产品。”三明市农信系统纪委书记余道业说。过去,农户贷款最棘手的就是缺乏有效的抵押物,就算有了担保抵押,融资难、融资贵也制约着农户脱贫致富的脚步。“振兴贷”瞄准了农户贷款痛点,免担保、纯信用、低利率……多管齐下,为实现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家住梅列区洋溪镇上街村的张智明,过去以养猪为主业。去年起,他开始尝试柑橘和大棚蔬菜种植。
虽说种植刚起步,但张智明经营得有声有色,准备扩大种植面积,可银行高额的贷款利息让他的计划一再搁浅。
今年7月,张智明了解到,市农信系统正在推广一款名为“振兴贷”的产品,利率低,审批快,很适合像他这样资金需求量不大,但是急需资金的农户。张智明和算了一笔账,以10万元的贷款为例,过去,他在银行贷款,一年的利息要八九千元,而“振兴贷”给他的利率几乎打了5折,每年可省下4000元的利息支出。
有了资金,张智明打算把自家4亩的大棚蔬菜种植面积扩大到6亩,山上1000多株柑橘铺上防草布,这样不仅可以减少草甘膦等对环境有害的农药的使用,有利于水土保持,还能省下不少人工打药的费用。同时,他准备在田里铺设滴灌设施,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
为了配合“振兴贷”推广,市金融监管局和省联社三明办还推出“党建+金融助理”模式,弘扬红色金融精神,贯彻实施“万名金融助理驻万村”工程,有效探索基层党建与金融服务的结合点,将金融服务延伸至农村的“神经末梢”。
郭鹏是三明农商银行梅列支行一名客户经理,平时在单位忙着业务营销,周末则化身金融助理,跋山涉水,走村入户,为当地群众提供政策咨询、帮扶支撑、金融服务等。
万事开头难,每一笔授信额度的审批都需要真实的个人信息支撑。从去年起,郭鹏就开始对所辖村庄开展个人基本信息采集工作。因为白天农民都在田里务农,加上很多年轻人在外地工作,金融助理只能利用晚上和节假日时间上门服务,个人信息采集难度大。郭鹏负责的2个村,80户信息,硬是花了将近1年的时间才收集完毕。“一个村庄我们往往要进出四五十次,到最后,就连村头的狗看到我们都不叫了。”郭鹏笑着说。
家住梅列区后洋村的黄添清一家在上海经营沙县小吃,已经有28家分店了,生意蒸蒸日上,可黄添清却有自己的难处,因为手上没有足够的资金,家里想要趁热打铁,扩大店面成为奢望。今年8月,郭鹏了解到黄添清的处境,借着他返乡探亲的机会,主动上门服务,为他和家人获批了每人10万元的授信额度,让他看中心仪的店面后,可以随时借用资金。“村里很多年轻人都和黄添清一样,平时不在家,在外打工创业,我们只能四处打听哪个村准备办庙会、哪户人家里要办酒席等,利用这些村民返乡的日子上门营销。”郭鹏说。
像郭鹏这样尽职尽责的金融助理还有很多。全市农信系统本着“严把质量、加强管理、提升质效”的原则,保证选派的金融助理派下去就能进入角色、担当重任。截至8月末,全辖区11个行社派驻(或挂职)金融助理覆盖行政村(居)1639个,覆盖面达86.77%。
从6月28日第一笔“振兴贷”放出,到9月19日余额达2.52亿元,不到3个月时间,“振兴贷”已经实现三明地区城乡居民均可办理。余道业表示,下一步,市农信系统将进一步扩大、优化基础数据信息平台,发扬“挎包银行”精神,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策群力,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大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