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陶集镇全景 魏兴谷 摄
特早蜜橘丰收。 魏兴谷 摄
巍巍青山,见证着这片红土地的沧桑巨变;潺潺流水,聆听着新时代进步的最强音。
小陶镇,是福建省首批小城镇综合改革建设试点、三明市首批县域次中心试点,也是永安市最大的建制镇。从1929年8月起,中央红军主力部队就在小陶进行长达数年的革命斗争,红军深入发动群众,1934年7月成立了永安市乡村第一个党支部,建设苏维埃政权。经过革命洗礼的小陶人,一代又一代的接力奋斗,让这片红土地焕发新的活力。
跟党走、听党话。一组振奋人心的数字,镌刻着全镇跨越式的发展历程:近五年来,全镇农业生产总值从5.01亿元提高到5.95亿元,同比增长18.76%;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从38.86亿元提高到70.44亿元,同比增长81.27%;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3901元提高到21609元,同比增长55.45%。
70年沧桑巨变,70年砥砺奋进。如今,在新思想的引领下,小陶镇迈上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征程。
产业“蝶变”引领 振兴路
干净的道路上,满眼是花草树木,在这蓝天白云下,绿水青山旁,这个精心“打扮”的厂区很难让人相信,这就是永安市丰源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区——一个乡镇的白炭黑生产企业。
永安市丰源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生产和销售白炭黑(沉淀水合二氧化硅)的民营股份制企业,年产3万吨白炭黑,产品销往全国各地,部分产品还销往欧盟、东南亚等国家,年产值近2亿元。
“我们是老牌的化工企业,如今也是新生的环保型企业。”永安市丰源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忠民介绍,公司发展17年,经过两次大规模项目技改,发展产生的税收由原来的100多万元提高到1000多万元,翻了近10倍。
小陶镇含有锰、石英石、石灰石、泥炭等矿藏资源,其中石灰石蕴藏量1.5亿吨,石英石总储量2.5亿吨,发展硅产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如何唤醒这些“沉睡”的资源?针对硅产业的基础与发展潜力,小陶镇以项目为抓手,以产业平台构建、基础设施完善为着力点,形成重点突出、结构合理的硅产业发展格局,推进硅产业工业园区建设高质量发展。
巧妇有米,无不可为,目前,园区的招商引资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硅谷”集聚效应逐步形成。八一工业集中区已先后入驻创兴硅材料、大山工贸、嘉翔硅业、丰源化工、东方矿业等多家企业,产品远销亚、欧、美洲各国。
新潮涌动,稳中蓄力。目前全镇工业企业191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17家,是三明市重点工业乡镇。去年小陶镇工业总产值73.92亿元,同比增长17.6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0.44亿元,同比增长18.4%。
绿色“家底”拓宽 致富路
“今年我家的竹林产出了21万元的笋干,是原来的7倍多。”眼下,小陶镇吴地村村民刘长水正算着一笔丰收的账,“承包了80多亩竹林,一年算下来,毛竹带来的经济效益就有20多万元。”
如今,在吴地村,刘长水所拥有的钱袋子并不是个例。可在20年前,这座高山村除了几亩山垄田,就是荒废的高山,村民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近年来,村里结合土地整理项目的实施,整理了700多亩山地种植水稻、高山蜜橘,提高了土地利用价值,村民的收入翻了好几倍。
“通过党员带头做,在竹山施肥,装喷灌,开竹山便道,建笋干烤房,提升了竹产品的产量和价值,把以前每亩产值不足200元的竹山变成现在每亩产值3000多元的金山。”吴地村支委陈金书介绍。
无闲人、无闲田、无闲钱,这是村里这几年的新气象。
“现在村民人均年收入已经提高到22000多元,很多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已经很少人会愿意出去打工了。”除了这些变化外,外出“捞金”的村民回来投资,也让陈金书喜出望外,“这片青山绿水,就是他们争先投资的对象”。
绿色生态一直是小陶镇的“家底”:拥有森林面积52.7万亩,覆盖率达84.2%;林木蓄积量达213.3万立方米;竹林面积近10万亩、立竹量1500余万根,竹加工制造能力及竹产品产量规模成为我国华东地区重要生产基地……
近年来,小陶镇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厚植生态优势,推动绿色发展,大力发展生态产业,按照农田田园化、产业融合化、城乡一体化的发展路径,推进施观光农业、研学旅行基地、生态康养中心等现代农旅产业发展。
昔日红土地,今朝“绿”希望。小陶镇扩大打造500亩的设施农业示范区,引进总投资1亿元的田园综合体芳樟生态旅游项目,建设小陶游客驿站……打造乡村旅游、森林休闲、林区职工康养等多个生态综合体验区,壮大绿色“家底”,打好“生态”发展牌。
村貌“换颜”装扮 幸福路
走进永安市小陶镇八一村,连绵不绝的青山,青翠的竹林,古朴的民居,构成一幅唯美的田园画卷。
“近几年村里先后开展了道路硬化、绿化美化、路灯安装等工程,并按照民俗风情街改造要求,完成了前坂、半溪、青石等自然村立面改造,村容村貌发生了明显变化。”八一村党支部书记刘圣远说。
近年来,小陶镇以“一革命五行动”为抓手深入实施人居环境整治3年行动计划,稳步推进生活垃圾干湿分离,健全“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处理体系,实现污水再生利用,推进“四好”公路建设……梯次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提升村容村貌。
八一村村民朱昌添,是村内一家超市的老板,望着前面新铺的柏油路,他告诉,这几年村庄由内而外的发生变化,不仅基础设置更加完善,环境更加优美,乡风也更加文明。
在他的记忆里,村里的变化历历在目。“五、六年前当时的环境不好,路上随处可见村民丢的垃圾,通过这几年的整治,我们村不仅颜值提高了,村民的素质也更好了,逐步实现了‘农村城市化’。”朱昌添说。
水清、岸绿、景美、人和。如今,小陶镇的很多村庄正如八一村一样,不仅生态优势更加明显,逐步打造的人居新环境,也让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小陶镇党委政府为这块红土地上的人们奉上了一份厚重的答卷。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小陶镇发展成绩喜人。“但乡村全面振兴的压力未减,实现生态产业化、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依旧需要爬坡过坎,久久为功。”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小陶镇党委书记张金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一步,小陶镇将持续开展“五比五晒”竞赛活动,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切实推进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