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红色文化元素的艾草抱枕产品。福建日报 张颖 摄
开发养生产品、带动艾草种植、推广艾草文化,这群创新中医药产业的年轻人正让——
田间野草变“金枝玉叶”
25日举行的全国中医药大会上,中医药发展再度成为焦点。“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加快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产业化”,这句话为中医药发展提供了新的指引。
艾草,作为一种用途广泛的中草药,已发展出数百亿元的产业规模,成为中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个不断创新发展的传统产业,正吸引一批又一批创新创业者。
在10月初举行的第五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上,福州大学的“博艾兴农”项目获得“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商业组金奖。他们不仅种植艾草,开发系列产品,建设品牌矩阵,还探索建立了“农产品+文旅”商业模式——
乡愁催生的创业新起点
艾条点燃,轻烟升腾,香气弥散。在艾草特有的香气中,博艾团队的负责人高浪钦娓娓道来他的创业经历。
高浪钦来自龙岩上杭,早在福州大学建筑学院就读期间,他就走上了创业之路。2012年,他与朋友联合创立了码原文化,从文创起步探索创业道路。“当年主要开发明信片、手绘地图等文创产品,包括福州八景、走遍榕城等系列,一年的营业额就超过50万元,至今系列产品已经卖出100万张。”高浪钦介绍说。
2014年大学毕业后,高浪钦没有选择继续创业,而是到上海一家设计公司积累经验。尽管已经拿到超过30万元的年薪,但是大学埋下的种子让他对于创业依然情有独钟。
从设计精英化身为植根农村的草农,高浪钦将其形容为“缘分”。2017年3月底,他和几个朋友闲聊,“大家都是农村出来的,每次节假日回村探亲,总有种说不出的痛心。村里除了过年稍热闹点,平时几乎看不见人,大片土地撂荒,就像我老家三分之二的地没人种”。
看着家乡一天天衰败,几个年轻人都坐不住了,就想为家乡做点什么。“一个江西的朋友提及了艾草,说鄱阳湖边近年都在大面积种植。”不知道为何,高浪钦突然心动,“中午11点多聊完,我下午就开车9小时赶到江西鄱阳县去考察。”
“当时我对艾草的认识仅限于端午辟邪。在当地逛菜市场时我们把茼蒿误认为艾草,还好临时反应过来气味不对,要不然会闹大笑话。”高浪钦表示,这次冲动之旅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农村的创业大门。
从那时起,高浪钦花了一年多的时间深入了解行业:走访中国艾草主产地——湖北蓟春和河南南阳20多趟,探访种植大户,参观加工企业,甚至还到湖北的李时珍养生学院进行艾灸培训。
从陌生到专业,高浪钦对艾草的认识不断深入。“这不仅仅是一种中草药,相关的衍生产品超过100种。哪些精油含量高,哪些出绒率高,艾草的种类超过1000种,要一点点去了解。怎么种好,又怎么实现出绒率高,还有存放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目前我国艾灸产业规模已达数百亿元,是中医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且市场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根据惠农网数据,2016年艾草的年需求量约30万吨,实际产量只有10万吨。”2018年,高浪钦正式决定选择艾草作为创业新起点。
高浪钦(左)和种植户在交流。福建日报 张颖 摄
跨省种植试验收获成功
2018年,高浪钦和福大在校生一起组建了“博艾兴农”团队,专注于推广艾草种植与文化。他们和福建省农科院合作,筛选出了适应闽赣两省种植的品种“博艾一号”。建设种植基地,成为他们当年的重点。高浪钦希望在家乡福建落地这一项目。
“土地撂荒和老龄化是我国农村普遍面临的两大问题。而艾草对于土地的要求相对不高,只需要向阳干燥排水好就可以。而且种植技术简单、管理粗放,基本不用喷药施肥,非常适合农村留守妇女、老人种植。加上艾草作为多年草本植物,当年就能见效,一次种植至少可采收5年。”高浪钦介绍。
“上个收获季节,我们的基地亩产量可以达到350公斤,收购价每公斤10~12元,扣除成本,农民的亩收入能达到3000元以上,比种植传统农作物收入要高不少。”高浪钦为算了一笔账。更为关键的是,艾草也是越陈越好,储存也相对简单。“只要保存得当,露天存放都没有问题。”
但是,艾草在福建的接受度还不高,建宁县客坊乡水尾村是第一批“吃螃蟹”试点村。
水尾村1100亩耕地中近400亩耕地撂荒,常住人口占总人口不到三分之一。而诸如水稻、莲子等传统农作物对土地和劳动力的要求较高,村两委一直在寻找合适的产业助力脱贫,双方一拍即合。去年,博艾团队在水尾村进行试验种植,负责提供种苗和技术方案,事先和农户签订种植包收购协议,解决了农户的后顾之忧。
“我们和村里合作购置了小型加工机械,在当地就可以进行初加工和包装。留守妇女、老人都可以搓绒、压制艾草饼等。”高浪钦表示,“艾草项目的引入,不仅盘活了农村土地资源,更是实实在在地为他们带来了收入。”
目前,项目已在福建、江西9个试点村落地推广,共与472户农户签订种植包收购协议,种植艾草面积2100余亩,为试点村新增艾草加工等就业岗位64个,帮助75户贫困户实现脱贫,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3万元。
艾草初加工现场。福建日报 张颖 摄
借文旅推广艾草文化
除了继续扩大种植规模,后续加工产品开发和品牌建设成为博艾的下一步目标。“‘健康中国’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因此与市场需求相匹配的健康养生产业必然会成为炙手可热的投资领域。目前艾草行业缺乏独角兽品牌,较多局限在种植和产品,对于文化价值挖掘不够。”高浪钦说。
在水尾,高浪钦和他的团队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尝试。有过文创方面的创业经历的高浪钦发现:“水尾是‘中央红军村’,红色革命根据地遗址保存完好,人流量也很可观,但是旅游纪念品缺乏特色,完全可以开发与当地紧密联系又富有特色的伴手礼。”于是他带领团队引入福州大学资源,挖掘水尾村的红色文化资源,为他们开发了特色艾草伴手礼。
在水尾村的初步成功,让博艾团队寻找到了一个可以期待复制的“农产品+文旅”的商业模式。高浪钦希望福建的种植面积能够进一步扩大,“只要合适的乡村就会进行复制,例如我们在福州罗源开拓了第二个基地,正与当地政府商议结合畲族元素进行文旅开发”。
目前,高浪钦注册了三个子品牌:福小艾、好艾礼和博爱公社。福小艾主打“轻养生”牌,目前已经开发了眼贴、线香、足贴、艾灸贴等简易艾灸产品;好艾礼则专注拓展亲子洗浴产品;今年他们开发的艾草坐垫也颇受市场欢迎。
“今年我们会在福州周边寻找场地,将博艾公社落地,主导艾草文化推广。”高浪钦透露,“这将是一个艾草综合文化园,既有艾草种植,又有亲子手工体验、艾灸理疗、产品展示等内涵。”高浪钦坚信,艾草这株田间野草会变身价值连城的“金枝玉叶”。
博艾的产品。福建日报 张颖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