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续发力七大绿色产业,新旧动能加速转换,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主战场喜讯频传;
深化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武夷品牌”“生态银行”“水美经济”三大创新,不断催生新经济、新业态;
整体推进、深化改革,主动融入、扩大开放,项目提升、服务升级,发展的活力动力充分激发;
……
让绿色与创新同频共振——地处全国最绿省份福建北部的南平,正着力探索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南平路径”,推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
以理念创新引领绿色发展
12月14日至15日,“生态文明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高峰论坛暨绿色发展项目资本对接会”将在北京举行,这是南平高位借智借力的又一次实践。
生态是南平的最大优势,绿色是南平的最靓底色。坚持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是建设新时代富美新南平的必由之路,也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应有之义。怎样实现“青山”变“金山”?以理念创新、思路创新为引领,南平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实施“武夷品牌”工程,以大武夷绿色生态为闽北优质产品赋能,以政府为武夷品牌诚信背书,推出覆盖全区域、全品类、全产业链的“武夷山水”区域公用品牌,探索“1+N”的母子品牌运作模式,建立健全“武夷山水”品控体系,并对首批33家企业的茶叶、大米、桔柚、笋等11类产品授权使用,通过品牌效应直接带动溢价增值,真正让好山好水孕育出的好产品卖出好价钱。2018年,“武夷山水”品牌位列中国区域农业形象品牌第3位。继今年7月在北京举办品牌宣介活动之后,12月11日,“武夷山水”又走进了上海,还有食博会、茶博会等一系列活动的成功举办,正让武夷品牌的影响力日益彰显。
——首创“生态银行”建设,借鉴商业银行分散化输入和集中式输出的模式,搭建资源变资产变资本的转化平台,前端将分散、碎片化自然资源集中收储,中端通过规模化整治提升成优质资产包,后端委托专业运营商对接市场、对接项目,引进社会资本助力“点绿成金”。目前,已初步探索形成顺昌“森林生态银行”、武夷山五夫“文化生态银行”、建阳“建盏生态银行”、延平巨口“古厝生态银行”等运作模式,得到国务院参事室和国家自然资源部肯定。国家自然资源部将南平列为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权分级委托代理机制试点、国有土地资源资产核算项目试点、土地储备资产负债表试点。
——深化“水美经济”发展,在全国首创提出“水美城市”建设理念的基础上,进一步延伸拓展,把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城市经营、全域旅游、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等结合,打造“商、居、文、游”一体的水岸经济模式,培育一批亲水旅游等新业态,从而实现“水美城市”向“水美经济”的跃升、推动“单纯自然产品”的水资源向富有经济价值属性的水美经济模式转变。目前,首批12个“水美城市”项目共完成投资139.8亿元。水利部以南平为样板,编制《水美城市建设规划导则》《水美城市建设指南》,为全国推广制定标准。
今年8月初,部分在闽全国人大代表到南平调研时,纷纷点赞南平探索“点绿成金”的武夷品牌、生态银行、水美经济三项创新,并表示南平通过创新实践,发挥了自身最具竞争力的优势,走出了一条符合南平实际的绿色发展新路。
以产业创新厚植绿色优势
三年前,在对产业体系进行调研、梳理、分析的基础上,南平立足自身生态优势、人文历史、产业基础以及国家产业导向等,确定了现代绿色农业、旅游、健康养生、生物、数字信息、先进制造、文化创意七大产业为南平发展的主打产业,委托中国工程院战略咨询中心编制《南平市绿色产业发展行动纲要》、制定《南平市支持绿色发展十条措施》,明晰了“选产业、补短板、延链条、强保障”的思路,绘好“青山”变“金山”的“施工图”。
2019,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压力面前,南平绿色产业依然生机勃发。绿色发展与创新驱动,正在激活新动能,唤醒这片绿色土地的发展潜力——
圣农集团,中国目前最大的“自繁、自养、自宰、自控”一体化白羽肉鸡专业生产企业,经过持续攻关,其胚内注射这项胚胎免疫新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培育出白羽肉鸡“中国芯”,终结了百年来白羽肉鸡种源完全依赖进口的历史。也是这家位于闽北山区的企业,其“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反馈式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新模式,被作为中国现代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代表性案例,收录进2019全球供应链报告;
在武夷山,《印象大红袍》山水实景演出开演近10年,已演出4000多场,接待观众近600万人次。印象大红袍股份有限公司充分挖掘武夷山茶、旅游、文化创意等资源优势、产业特色,从匠心独运一台“演出”,到延伸衍生出文创产品、生活美学馆、茶研社等印象系列产品,创销售收入约7亿元,今年获全国文化企业30强提名;
福建省循环经济示范试点单位——三元竹产业循环经济园,立足“炭”产业,“链”出了一个包括竹、炭、硅和清洁能源四大板块的完整绿色产业,精准找到生态保护与资源利用相辅相成的平衡点,实现产业集群集聚,资源循环利用;
位于武夷新区,被称为南平“智慧大脑”的武夷智谷,吸引了商汤科技、浪潮集团、台达集团等行业领先企业入驻,移动5G基站、物联网+5G联合实验室落地,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领域的技术应用和服务,给这座绿色新城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
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绿色低碳可持续的产业体系正在加速构建,绿色发展动能加速转换、形成。今年上半年,南平市单位能耗下降率8.14%,下降幅度位居全省首位。1-10月,全市绿色产业规模工业增加值占全市规模工业比重86%,绿色产业规模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对全市规模工业增长贡献率96.7%,贡献率连续6个月超九成,规模工业实现利润总额增速连续8个月居全省首位。
以模式创新赢取绿色胜势
2019,是南平的“项目提升年”。今年以来,全市工业投资增幅达13.6%;全市新增1946个“五个一批”项目,产业项目数占比超七成;新引进总投资超5000万元合同项目354项,合同项目转化开工率达75.99%……一个个亮眼的数据,是南平以模式创新赢得绿色胜势的直观体现。
以体制机制创新释放发展活力,深化推进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以项目创新引领地方发展,成功策划实施国家储备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项目、“水美城市”项目等超百亿项目,加快推动微医集团、喜马拉雅、方金影视等高新项目及三爱富氟化工、蒙正生物等重大项目对接落地;以服务创新升级优化创业环境,全省首创市直单位干部与新生代民营企业家“互联互派互学”,健全市领导挂点重点重大项目和“千名干部服务千个重点项目”机制,深入开展“千企大走访大调研大帮扶”“百名局长帮扶百家企业”“百名行长服务百家民营企业”“司法护航民企体验日”……
站在绿色与创新发展的“风口”,南平做足“机制+”“项目+”“服务+”文章,以创新发展模式为支撑,赢取绿色发展胜势。
今年11月底,来自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等单位的专家组成员经质询讨论,一致同意《南平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项目通过验收。从此,这里的山、水、林、田等资源,都有了它的价值体现,绿水青山有了“价值标签”。
今年以来,通过举办海峡两岸茶博会、食博会、旅游产业发展大会、闽台(南平)经贸对接和“茶酒两红”品牌展示、中国有机30年大会、“武夷山水”品牌宣介暨绿色发展研讨会等特色活动,南平在向外界敞开胸襟的同时,也吸引了全国及至世界更多关注的目光。
12月11日,“武夷山水”品牌和大武夷旅游宣传推介走进上海,通过此次“山海联姻”,更多南平优质农产品辐射到了长三角区域,更多百姓共享了“武夷山水”。
而此前,南平与上海两地早在古建保护和驻地艺术创作等领域“携手”,通过共同主办“中国·延平乡村艺术季”,激活了古厝资源,唤醒了传统村落。“文化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乡村艺术季正是对这一说法的证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遗产研究中心首席专家Anna Paola在艺术季开幕式上说,“我期待这里每一届的乡村艺术季。”
不负生态,逐绿而行;创新源泉,充分涌流。
我们有理由相信,当“绿色”和“创新”碰撞在一起,必将迸发出璀璨的光芒,点亮南平高质、高效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