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景村小河里的游船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读罢这首传诵千古的凄美宋词,人们自然会怀念起北宋著名的婉约派词人柳永。
柳永的出生地在距武夷山市区39公里的上梅乡茶景村。来到茶景村,只见一座座巍峨的山峰呵护着片片农田,潺潺的河水静静地流淌着,还有茂密的竹林、肥沃的土地、袅袅的炊烟。旎丽的风光中,有关柳永的历史仿佛在眼前徐徐展现开来。
茶景村曾是上梅乡的一个贫困村,村里有建档立卡贫困户35户131人。2017年12月,省委宣传部常桂旭同志被派驻到茶景村担任第一书记。他一边带领贫困户努力脱贫,一边着眼于美丽乡村建设,通过发掘、保护和推广以柳永为核心的诗词文化,以打造柳永故里品牌为重点,多措并举,探索出了一条文旅融合的发展道路 , 擦亮了“柳永故里”这张历史文化名片,“扮靓”了家园,迎来了四面八方的游客。
充分挖掘,精心打造富有现代气息的柳永故里
茶景村,古称白水,有着1000多年的历史。在“两宋”期间,这里孕育了一代词宗柳永、南宋抗金名将吴玠吴璘兄弟、理学大家胡安国、朱熹老师胡宪、朱熹岳父刘勉之等鸿学大儒、文臣武将,留下了《劝学文》《乐章集》《春秋传》等经典著作。而这一带人常称颂的“鹅子峰下一支笔”,指的正是柳永。
2019年11月19日,随着国家一级演员王君安老师带来的越剧《柳永》名段在茶景村演唱起,由武夷山市政府主办,茶景村承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首届新时代文明实践走进柳永故里文化节”拉开帷幕。现场2000多名茶景村父老乡亲和柳永后裔、外地高校的柳永故里拜谒团一起感受了词宗柳永的魅力。为让文化节深入人心,作为活动的主创,常桂旭此前已经做了一年多的准备工作。
如今,在他的桌上,依然摆放着数十本与茶景村有关的姓氏宗谱。他的书包里随时都带着《柳永词集》。他说,他每天都“穿梭”在茶景村的过去和现实之间,为的就是打造好“柳永故里”这 张名片。
茶景村一角
茶景村有26个自然村、2600多人。为深入挖掘茶景村的历史文化资源,常桂旭带领村干部曾多次到福州、南平、武夷山等地拜访文化专家,了解茶景村的文化和历史,并结合茶景村的生态优势,制定了乡村发展建设规划。依照规划,村里争取到各类资金1500余万元,修建杨柳岸、鹅子峰步栈道、柳永故居遗址、游客中心等文化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设施,同时加大民生基础投入,先后修建村民广场、远教广场、机耕道、巷道等,打造出富有现代气息的“柳永故里”。
开办“书记夜校”,以文化为核心凝聚发展向心力
“柳永故里”的硬件设施初具规模了,可当地百姓文化底子薄,对柳永的作品和思想并不了解。如何普及关于柳永的知识,让他们成为宣传柳永这一历史文化名人的“星星之火”?
常桂旭带领村干部开办“书记夜校”,自己担当讲师,每周在村里开讲柳永文化、讲吴玠吴璘抗金的故事,讲胡安国、胡宪、刘勉之对大儒朱熹的教育,让村民更深入地了解自己家乡的文化。
在此基础上,茶景村以柳永文化为切入点,打造诗词村落,利用闲置校舍设立文创基地,先后吸引多家诗词、书画等机构在基地落户;孕育善治村落,用传统文化核心要义引导村民实施法治善治德治;构建商标村落,目前已有数十个以柳永文化为核心内容的商标在市场流通。
“开路节”是茶景村人年年相继的传统习俗。2019年8月12日,茶景村“开路节”如期举办,并融入美丽乡村建设之中。这一天,全村党员、村民都积极投入活动中。在外务工、创业的党员也回到家乡加入了忙活的队伍。活动现场,田垄间及主要道路上到处都是忙碌的身影,党员志愿者们佩戴着党徽,自带扫把、锄头、柴刀、土箕等工具,与村民一同打扫巷道卫生、铲锄杂草、修整路面、清理水沟、维修水管,并且帮助清理孤寡老人、困难群众家门口道路杂物,使之洁净,形成了一道充满喜庆的亮丽风景。
柳永故居遗址附近因常年无人管理,来往小路已杂草丛生,特别是在暴雨后,周边道路常被泥水覆盖,对村民的出行造成一定的影响。活动中,党员志愿者们重点对遗址附近区域开展整治,铲除周边杂草,清出便民通道,修复受损路段,让“旧址”换“新颜”。
“‘开路节’发挥了党员的模范先锋作用,凝聚了民心,激发了大家共同学习柳永文化、共创美好柳永故里的热情。很有意义!”常桂旭说。
茶景村因柳永而荣耀,因柳永文化而有品位。在2016年被列入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基础上,随着各项建设的不断完善,2018年,又被评为福建省美丽乡村建设村和全省乡村旅游特色村,纳入了全国百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2019年,茶景村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期——被列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
“柳永文化是茶景村的魂,茶景村村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是茶景村发展的动力之源。借助乡村振兴的政策‘甘露’,我坚信,茶景村的发展道路会越走越亮。”常桂旭表示。(作者单位:武夷山市委报道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