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党建领航 奏响强村三部曲
2020-04-30   作者: 欧碧仙 陈朝阳 朱万里   来源:福建日报

四月,莆田市城厢区华亭镇的五云村又热闹了起来。“每天都有游客来,遇到天气好的周末,农家乐生意就更好了。”在五云村村办农家乐上班的林淑华笑着说。    

看着游客一批接一批地来,村党支部书记林玉满的心里也乐开了花,盘算起村里日渐丰厚的“家底”:全村共策划建设“四季蜜”晚熟龙眼基地、游泳健身基地、自来水厂、玻璃滑道、农家乐等5个集体增收项目,每年可为村级集体增收近50万元。    

五云村是省定建档立卡贫困村。穷,一度是它的代名词。以特色产业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增收,是五云村实现破壳、消薄、强村“三部曲”的特色路径,也是莆田消除空壳村、薄弱村的一个缩影。

破壳

强基固本持续“造血” 

4月24日,涵江区白沙镇东泉村东泉溪边的蔬菜基地里,村民忙着给刚摘下的蔬菜称重,再搬上货车。当天,共500多斤新鲜采摘的蔬菜从这里被运至城里,打通了从田间到餐桌、从农村到城市的通道。    

东泉村是市级贫困村,拥有4000多亩农田,有良好的生态资源。然而,村党支部书记郭文勇说:“穷困山村留不住人,青壮年大多外出打工,大量土地长期荒废,我们捧着‘金饭碗’却没饭吃,村集体揭不开锅。”    

村级集体经济“空壳”,东泉村并非孤例。据统计,2015年,莆田全市971个村(居)中,有664个是空壳村,占比68.2%。破壳消薄,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攻坚战。    

变化也是从这一年开始的。2015年,莆田下发《关于深化精准扶贫工作加快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制定消除空壳村、薄弱村“四步走”目标,推动村级集体经济“正步走”。 

微信图片_20200430172107.jpg

仙游县郊尾镇伍狮新村  张力 摄

“想要空壳村‘破壳’,要充分运用市场的办法,着眼村级集体可持续增收的经营性收入,从根本上增强‘造血’功能。”莆田市农业农村局扶贫科科长陈立新说。    

但村情各异,禀赋不同,如何因地制宜地给空壳村、薄弱村点起引路明灯?    

因村施策,莆田探索出特色产业带动、土地流转经营带动、租赁经营带动、村庄整体托管经营带动、财产性收益带动等多模式并联并行的村级集体经济增收路径。棋先一招满盘活。一个个空壳村、薄弱村,铸起了打破空壳的“铁榔头”——    

仙游县书峰乡聚焦枇杷、青黛、文旅、珍贵苗木4个主打产业,全乡6个建制村均实现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10万元;涵江区国欢镇码头村将闲置的厂房通过正规程序进行租赁经营,全面盘活家底,村级集体经济每年增收180万元左右……    

东泉村也在土地流转中收获满满。素有“莆田第一居”的城厢区凤凰山街道南门社区在东泉村流转400亩农田,种植生态蔬菜、瓜果等,每年为村民增加土地租金和田间劳作工资150多万元。2019年,东泉村村级集体经济达到13.9万元。

消薄

上下一心攻坚克难

空壳村“脱壳”只是第一步,“脱壳”之后,如何用好政府这只“有形之手”,引导和确保这些薄弱村有持续、稳定的经营性收入,成为摆在莆田主政者面前的一道现实考题。    

2018年初,莆田全市尚有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万元以下的空壳村、薄弱村294个,10万元以下村(居)496个。到2019年底,莆田全市971个村(居)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在全省率先实现全面消除空壳村、薄弱村目标。

微信图片_20200430172113.jpg

城厢区常太镇村民喜迎“致富果”——枇杷丰收。易振环 摄

跑出这样的“消薄增收”加速度,看似只花了两年时间,背后却是上下一心的攻坚付出。    

2018年,莆田创新实施村级集体经济“破壳消薄”工作,出台《关于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破壳消薄”资金筹措方案》,依托莆田市振兴乡村集团平台,采取“政府牵头、集体入股、投资收益”办法,引导全市空壳村、薄弱村整合集体“三资”投资入股,每年获得收益分红,确保村庄发展生产有财力、脱贫攻坚有实力、服务群众有能力、乡村振兴有活力。    

产业振兴规模化,农村经济活起来。陈立新介绍,2018—2019年,莆田市振兴乡村集团累计归集市县乡村四级“破壳消薄”资金2.7亿元,投资入股海上风电、光伏电力、海上田园综合体等新兴产业项目,为全市空壳村、薄弱村持续、稳定增收,并助力全市971个村(居)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在2019年底全部达到10万元以上。    

得益于莆田市振兴乡村集团“破壳消薄”工作的有益探索,仙游县依托县扶贫开发有限公司,筹集64个贫困村、空壳村资金2000万元投资到县污水处理厂,2018年至今累计收益407.88万元,村均收益6.4万元;统筹省、市、县扶贫资金2200万元投放到县垃圾焚烧发电厂,2018年至今已收益450.98万元。    

“去年村集体投资入股市县国企产业项目共获得15.49万元的收益分红。”莆田市委组织部派驻仙游县社硎乡田利村第一书记陈立广兴奋地说,2019年,田利村集体经营性收入33.16万元,这是其中最大的一笔收益。    

强村

乡村振兴生动注脚

“消薄”只是及格线,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重心是培育村级集体经济组织自我“造血”能力,实现村级集体自主经营、稳定收益,真正让村级集体经济富起来,老百姓的荷包鼓起来。    

“基层给力,发展才有力。”莆田市委组织部组织科科长陈剑波说,近年来,莆田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统揽全局、牵头抓总作用,带动各级党组织抓党建促“破壳消薄”、抓发展强“造血”功能,凝聚发展合力,推动形成一批集体经济示范村,为全市乡村振兴注入了生动注脚。

微信图片_20200430172118.jpg

仙游县西苑乡凤山新村。张力 摄

谋事创业,关键在人。莆田从本村致富能手、农民企业家、合作社负责人等优秀人才中,优选455名懂经营、善管理、发展集体经济意识强的能人进入村“两委”班子。同时,精准选派179名“第一书记”全覆盖驻村,帮助整顿78个后进村组织,理清发展思路、争取发展资源、拓宽发展路子。    

“红色引擎”领航,莆田全面吹响从“消薄”到强村的进军号角,激活了各农村基层党组织强村富民的内生动力。    

位于仙游县西北部山区的西苑乡凤山村,通过驻村第一书记注活力、选派能人强班子、实施项目夯基础等措施,创新“党建+特色产业、旅游服务、村企搭台”等“党建+X”模式,深度开发乡村旅游、生态康养、特色农业种养等项目,走出了一条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融合的强村路径。2019年,凤山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76.3万元。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引领农民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途径。“看到村里的变化,我也看到了机会。”黄玉和是较早一批回凤山村谋发展的村民。如今,他是果蔬合作社的合伙人,是农家乐的老板,还是仙水洋景区的务工人员。“这几年的收入比以前多了十几倍,不仅还了外债,还把新家装修了,日子也越来越有盼头了。”黄玉和说。( 欧碧仙  陈朝阳 朱万里)

责任编辑:小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