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实干见实效 老区苏区奔小康
2020-05-21   作者:张辉 潘园园 郑璜   来源:福建日报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调研时强调,决不能让一个苏区老区掉队。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时,总书记再次对做好老区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提出要求:“要梳理排查、抓紧工作,确保老区苏区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一个都不掉队。”“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找到问题根源,增强脱贫措施的实效性。”“加快老区苏区发展,要有长远眼光,多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相促进的文章。”

牢记殷殷期望,不负谆谆嘱托。

省委、省政府坚持把老区苏区脱贫奔小康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制定《关于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26条扶持措施,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全省梳理确定11个发展靠后的老区苏区县,每个县由一位省领导和经济较发达县(市、区)挂钩帮扶。坚持同等优先、适度倾斜,统筹推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推进老区苏区振兴发展。一年来,全省老区苏区脱贫奔小康各项工作实干见实效,以老区苏区为主的全省现行标准下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220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全部摘帽,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达到退出标准。

发力特色产业,决胜脱贫攻坚

改造提升水果批发市场,打造闽西最大的村级水果批发市场;投建商业项目“翰林苑”,壮大集体经济,为老百姓提供更多家门口就业机会……过去一年,龙岩市新罗区西城街道西安社区稳步推进七大工程项目,在脱贫奔小康道路上勇毅笃行。

“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让老区苏区人民腰包鼓起来。”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龙岩新罗区西安社区党委书记章联生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了革命老区近年来的喜人变化。带着总书记的嘱托,他回到家乡,带领老区人民发展产业、开发项目,用实际行动回报总书记的关心关怀。

脱贫奔小康,始终是老区苏区发展的关键词。 

“老区苏区致贫原因各有不同,重在坚持问题导向,靶向施策,精准发力,其中最重要的是产业支撑。”省扶贫办有关负责人说,深挖资源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产业优化升级,是老区苏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与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

特色产业如何发力?福建坚持高位嫁接,强化政策保障。

去年,省委印发《关于做好革命老区中央苏区脱贫奔小康工作的实施意见》,提出加强特色现代农业建设,鼓励发展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并配以干货满满的政策大礼包:农机购置补贴专项资金80%以上安排老区苏区;福建农民创业园专项资金90%以上、现代农业产业园专项资金80%以上用于扶持老区苏区;省级林下经济专项资金80%以上用于扶持老区苏区;经济较发达县(市、区)每年落实不少于1200万元的对口帮扶资金……

政策引领下,各地因地制宜,深度挖潜,不断创新特色产业培育路径,在脱贫奔小康道路上跑出了老区速度。2019年,茶业、林竹、食用菌等十大乡村特色产业全产业链总产值达1.78万亿元,千亿产业增至8个。

打造特色品牌。一棵蜜柚树,一条致富路;一粒蜜柚果,一首奋进歌。多年来,老区平和县全力发展蜜柚产业,已跻身“世界柚乡、中国柚都”,拥有70万亩的种植面积、130万吨的年产量、50亿元的年产值、227亿元的品牌价值。去年,平和出台关于促进蜜柚产业高质量发展的19条措施,聚焦生态果园建设、蜜柚新品种创新、品牌创建等,决心为这棵扶贫树、这粒致富果注入发展新动力。

加快产业融合发展。闽北重点革命老区武夷山市在促进茶产业“三产”融合上狠下功夫。茶旅小镇、茶检中心、茶叶交易中心等一批项目稳步推进;茶饮料、茶保健品等深加工产品相继问世;大型实景演出《印象大红袍》累计接待观众人数近500万人,成为茶旅融合典范。去年,武夷山市被确定为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

特色现代农业迈出新步伐,二三产业同样迎来新发展。

为支持发展先进制造业,2019年,福建支持老区苏区实施省重点技改项目627项、总投资1948亿元,培育形成石油化工、纺织化纤、不锈钢、电工电器、汽车等一批超千亿产业集群;红色文化、古村落利用保护、旅游、教育、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乡村旅游市场风头正劲,全省老区苏区已建成22个全域旅游示范区。

产业兴,则老区兴。发展特色产业,为老区苏区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坚实基础。今年,为应对疫情影响,省里制定19条措施,推进老区苏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确保稳定脱贫、一个都不掉队。

补齐民生短板,突破发展瓶颈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安溪县剑斗镇云溪村的河田鸡养殖户杨加添有些着急上火,因为养殖基地内存栏的800只河田鸡断了销路。而这批河田鸡原本是他们4户贫困户致富增收的希望。

项目牵头人、该村第一书记李文灿也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他一方面发动群众,收集客户信息;另一方面联系安溪县委组织部,由组织部干部协助搭建“安溪县职工购买土特产服务群”。短短几个小时,吸引近百人入群购买。

通过线上下单、线下配送的方式,几天下来,李文灿等人成功为养殖基地销售200多只河田鸡和1800多个鸡蛋,销售额近3万元,解了燃眉之急,杨加添终于松了口气。

云溪河田鸡得以顺畅销售,依托的是近年来我省农村物流网络体系的不断完善。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农村电商,在助力脱贫攻坚、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省已在老区苏区创建27个国家级、15个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县,2019年实现网络零售额944.7亿元,同比增长26.5%。

据了解,今年我省将在全省九市一区实施2019年度乡村物流业发展情况进行评议评分。其中,“推动快递服务进农村”成为重要考核指标。

决不能让基础设施的薄弱,成为制约老区苏区发展的瓶颈。

近年来,福建深化习近平总书记在闽工作时推动的“五通工程”,积极推动更多倾斜支持政策在老区苏区落地实施,不断加大对老区苏区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补齐民生短板。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保障。2019年,福建加快推进衢宁铁路、兴泉铁路和莆炎高速建设,加强“四好农村路”建设,实施“百乡千村”路网提升工程,老区苏区县实现95%的乡镇通三级及以上公路、99.7%的建制村通客车。

用水用电是脱贫摘帽的“硬杠杠”。2019年,在农田水利和电力基础设施方面,福建安排了18.54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扶持老区苏区建设高标准农田130万亩,实施高效节水灌溉19万亩;支持老区苏区实施295个重点水利项目,加快推进一批能源项目建设;巩固提升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让145万老区苏区民众喝上放心水。

教育、医疗、养老,是关乎民生和脱贫攻坚的关键环节。去年,我省加快实施一批义务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重点项目,加强一批县级医院、县级疾控中心、农村急救体系、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建设,完善一批乡村文体、养老设施,促进老区苏区社会事业加快发展、社会保障水平持续提升。目前,70个老区苏区县已全面实现低保、特困供养和临时救助标准城乡一体化,老区苏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红土地绿生态,发展保护两相宜

为“多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相协调相促进的文章”,一年来,福建坚持把绿色发展理念融入老区苏区脱贫奔小康全过程,强化绿色导向,不考核山区市GDP,重点看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绿色发展、改善老区苏区人民生活质量情况,让红土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切实增强老区苏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除草、挖穴、栽树、填土……2月17日,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位于龙岩长汀的露湖村北坑山场是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50多名工作人员在专业技术人员指导下,栽下木荷、枫香、米槠、豆梨等树苗。“我们正在实施的是水土流失区植被恢复初期马尾松林分改造试验地项目,变马尾松纯林为针阔混交林,提升生态功能,巩固水土流失治理成果。”长汀县林业局高级工程师范小明说。

从千里赤地到绿满汀江,从全国水土流失重灾区到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多年来,老区长汀不忘初心,全力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2019年,在连续三年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县的同时,超额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5.95万亩的年度目标。“生态还要更优,百姓还要更富,这是长汀永远的追求。”长汀县委书记廖深洪说。

为了实现红土地的绿色崛起,2019年,我省安排重点流域生态补偿资金27亿元,支持老区苏区持续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13个老区苏区县获得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命名,全省28个老区苏区县(市、区)和武夷山国家公园开展重点生态区位商品林赎买改革试点,全年新增赎买面积5.1万亩,累计超过32.3万亩。创新推出一系列普惠林业金融产品,全省累计发放“闽林通”系列贷款63.37亿元,受益农户5.69万户。

老区苏区在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同时,全力以赴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一年来,安排中央水、土壤、大气污染防治和农村环境整治资金逾6亿元,小流域省级“以奖促治”资金6.87亿元,下达农村污水治理专项资金2.46亿元,重点实施大气精准治理减排“十百千”工程、128个水质提升精准治理项目和82条小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等,加快推进老区苏区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严格建设用地环境准入,全力守护老区苏区蓝天碧水净土。

要生计也要生态,要小康更要健康。红土地上,天更蓝了、山更绿了、水更清了、环境更优美了。绿色已成为老区苏区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底色。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收官之年,必须用硬举措确保老区苏区完成脱贫攻坚硬任务。”省扶贫办有关负责人说,新的一年,将继续狠抓脱贫攻坚责任落实,巩固拓展脱贫成果,提高脱贫质量,建立返贫预警机制,加快探索老区苏区脱贫攻坚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机制。

责任编辑:小福